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五年的世界     
凤凰 《金色年华》2008,(12):21-21
5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那时,他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供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个工作,开始的时候,老板见他年纪轻轻,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还不肯要他。他说好说歹,再加上老板见他身材高大,力气好,最终才收下了他。  相似文献   

2.
老了     
老了。老了的人不讲究穿什么衣服了,不合体的表示他不会去上班了,油渍污迹表示他不在乎人们的观感了。老了,先从衣服开始衰老。老了,他穿得漂亮而鲜艳,他说不必再用呆板的西服套住自己自由的身体了,他说不用对付那些脏兮兮的公文,何不穿得精神一些呢?他从衣服开始,开始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谢玉清 《职业》2011,(28):27-27
一个年轻人在3个月里换了6家单位,到每个单位都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便会选择跳槽。于是苦恼便如影相随,年轻人也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这时,他找到了以前的老师,问老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无形的苦恼。老师望着他,说希望听听他一段时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于是他开始诉说。  相似文献   

4.
他曾是香港知名导演,如今却隐居北碚一偏远小镇卖小面。余积廉的转型,就像他电影里的人物一样传奇。在演艺圈摸爬滚打30多年后,他只有一个感觉——累。累过之后,他开始思考什么是幸福,开始懵懵懂懂地寻找幸福:最后发现,幸福其实就是平凡、简单和自然。(10月24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07,(3):1-1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陈远 《中外书摘》2007,(8):19-22
1918年,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人司徒雷登在南京踌躇满志地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42个春秋。他有理由踌躇满志。因为从他1905年开始在中国传教以来的活动以及收到的效果,不仅让他所隶属的美国南北长老会对他刮目相看,而且也使他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沦落厨房     
风铃  圆子 《现代妇女》2008,(2):52-52
我最近交了一个男朋友,但我总觉得他对我若即若离的,每次当我问起的时候,他总会说一大堆肉麻的情话。一开始我并不在意这些话。但是时间长了,我就开始怀疑,如果他真的不爱我,那些话又怎么能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老人,因为患急性肺炎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然而,他在出院之后,总感觉肺部有一种隐痛感。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08,(2):34-34
我是今年5月结婚的。但昨天晚上先生就提出了离婚。 原因很简单:结婚前我希望他婚后能戒烟、少玩电脑游戏.好生个高质量的孩子,他同意了。刚结婚的时候,他还能管住自己,但从上周开始。他又开始玩游戏了,一玩就玩到凌晨,烟抽得也越来越厉害,又回到了以前的老样子。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7,(11):1-1
一个人想知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他首先遇到一只蚂蚁,他问蚂蚁:“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14,(10):34-35
技术天才的聪明交友 庄辰超的路,是从“技术天才”开始的。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庄辰超就在上海市少年宫学习用最早的苹果电脑写程序。庄辰超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的智慧,虽然许多人认为他是北大高材生。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第二附属中学时,坐在他面前的就是非常有名的奥赛金牌获得者、能够心算微积分的杨亮。  相似文献   

12.
父亲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曾取得过优秀青年创业者的称号。然而,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使他飘飘然起来,在他人的引诱下开始沉迷于毒品。自尊心较强的他,深知毒品的危害,先后十多次自愿戒毒,但收效甚微。如今,在选择了药物戒毒后,他能否再—次站起来?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14,(10):36-37
左手胆略右手战略 郑永刚在创业早期时曾比喻自己是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他的狂傲与他过去的成绩不无关系。他18岁参军,最大的理想是做个将军。复员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毛遂自荐当了一家国营棉纺厂的厂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旅途的新篇章。一年后,他力挽狂澜,终使濒临倒闭的棉纺厂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08,(12):15-16
卡麦隆出生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乡下小城,他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大企业家。从6岁开始,他就曾经挨家挨户推销自家农场种的西红柿,“我更喜欢人们说,我不买!”卡麦隆说,他从小看着父亲销售汽车长大,很早就知道第一次拒绝才是销售的开始,“当客户拒绝,你再一直追问下去,才会知道他们真正要什么,过程就像解谜一样。”卡麦隆说。而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在这解谜过程中,用创意找到商机。  相似文献   

16.
周有光开玩笑说他从80岁以后开始重新计算年龄,81岁算1岁。某种意义上,他人生一扇全新的门也正是在那之后不久打开的。  相似文献   

17.
赵正琼 《老年世界》2011,(17):24-25
我的父亲赵学识,湖南人,1913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可他却视金钱如粪土,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革命之路,从此,开始了他戎马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捡漏儿     
我徒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新爱好——收藏,我问他收藏门类,他说:“花钱少的,”问他投资金额,他说:“一百块钱以内:”收藏跟收破烂的差别就在这儿了,但他坚信在这一行里能够通过“唾沫粘家雀”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19.
24年前,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悉心照顾驻地附近的一位老人。退伍后,他相继照顾并亲手送走十几位鳏寡孤独老人。24年来,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他有过愉悦,也有过痛苦,更有过泪水,但他始终执著地走着。意想不到的是,他却因此重获真爱,也收获到震撼人心的一次次感动。他,就是刘国江——2007年度“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炎黄世界》2013,(2):51-51
晚年得子的徐悲鸿对儿子徐·庆平十分喜爱。徐庆平3岁时,徐悲鸿就开始教他画马。1953年9月26B,58岁的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当时徐庆平只有7岁。而在徐悲鸿临终前,却告诉妻子廖静文:“对这个孩子要溺爱一点,不要让他学美术。”不过,徐庆平并没有遵守父亲的“遗训”。从小喜欢画画的他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后来留学法国,成为徐家4个子女中唯一“子承父业”的后人。父亲临终前不让他学画这件事,徐庆平也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慢慢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