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和布兰德(JBrander)、斯潘塞(B.Spencer)、克鲁格曼(P.R.Krugman)、鲍尔温(R.Baldwin)、赫尔普曼(Helpman)等经济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自80年代产生以来,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学者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讨论也有不少。有的学者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等于基本上否定了战略性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照搬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不可取的,但是战略性贸易理论有某客观的合理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一、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贸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中国都有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何剑  张鹏 《北方论丛》2003,(6):98-104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以贸易政策的啭移利润”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支点,通过支持和限制性措施来扶持一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在国际贸易领域可资利用的政策资源发生了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外贸如何转型发展,郭克莎等学者认为我国外贸应该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并以大量案例来作为佐证。然而,我国外贸到底何去何从,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一定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实际,笔者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约束条件、实施效果及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得出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应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该是:以比较优势战略为主,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辅,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重点在于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贸易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确立了国家干预市场进程的动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存在部分重叠和交叉,因此需要把战略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看作是支持本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两大互相增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补贴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政策工具,针对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等现状,世贸框架下相关协议对补贴的规定为我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政策。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实施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最得力的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时期所采用的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战略贸易理论政策在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说明产生了战略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是指在一个不完全竞争世界里,一国政府率先对本国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实行扶持政策,使该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和超额利润。不过这一结论成立,需要许多相关前提,否则战略性贸易政策推行很容易博化成不正当竞争和贸易保护主义。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有适合政策推行的制度背景,因为这涉及到如何成本最小化地解决战略性产业选择的信息不完全问题。由于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推行的经验验证主要与日本有关,因而在比较研究战后美国和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基础上,揭示日本制度背景(主要指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另一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机制,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可以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