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各界对一所高校的总体评价,它反映了高校的知名度和辐射影响力.民族地区高校要从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形象塑造及其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院校形象建设这一问题,对其主要构成元素、层次及积极作用进行论述,并从科学定位、塑造精神、加强宣传3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形象建设的基本途径。指出塑造高校良好形象正日益成为现代大学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全面构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应然模式的重点之一,就是准确把握定位的理论基础构架:系统科学是定位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是定位反思的批判视角;人本主义是定位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定位实践的潜在市场需求、重要战略机遇与新的增长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最终形成无疑是这些理论指导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名翻译中存在缩略现象,校名专名在构词及组合上的缩略化现象主要是一种大学形象识别构建诉求,非通用缩略可能使译文符号化、代码化,不利于大学的形象识别.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可以借鉴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黄金法则: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规划品牌识别、科学管理品牌资产,与高校自身特点相结合,打造特色学科和名师团队;提炼大学精神,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校形象;科学管理高校品牌,构建高校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形象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公众影响力的体现。大学形象设计理论源于对企业形象设计理论(CIS)的吸收与借鉴。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旨在对与大学形象有关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部分。文章从塑造和展示大学形象入手,分析探讨了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目标、背景传承、主要内容、文化特性和推进举措,提出了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认识、应用和推广范式。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目前大都还停留在定性讨论阶段,基于第一手数据、系统、深入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江苏省60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省部属重点高校、省属普通高校和市属高校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别。省部属重点高校的信息化水平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教育部直属高校高于其他高校。就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而言,我国高校信息化已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过渡到了高校管理、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等应用系统的管理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我假设理论解析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是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在给出“形象”“社会形象”“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自我假设的价值、特点,指出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自我假设与读者、公众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影响关系。最后对深圳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定位自我假设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要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也要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并提倡高校行政管理要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和明确目标,因其作者认为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和明确目标是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前提、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国内高校人力资源作为优质的特殊人力资源,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师资数量上的急剧扩大,带来的管理理念滞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评价系统和激励机制效能偏弱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结合高校战略性定位,利用竞值架构理论的创新性理论视角,辩证地研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模型和管理者角色及技能,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新、管理层管理技能提高、考核和评价体系完善,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改革等方面持续改进,是有效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UIS设计中的VI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将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入,进而发展为UIS(UniversityIdentitySystem)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UIS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方法,重点论述高校标志的设计及创意手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字签名等一系列安全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实用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为高校信息化办公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但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品牌缺乏竞争力问题使其在旅游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运用旅游地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旅游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对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等较为全面的旅游形象系统;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运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旅游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多元社会力量的雕刻,个体作为能动行动者被赋予或力图获得多元的群体成员资格,并建构或解构/重构多元的社会认同,以缔造动态而同一的完整生命。这种社会认同事件的兴起,有其确定的思想史条件和历史脉络,并迫切地嵌入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以认同语义变迁为切入点,论文概要评论当代社会认同研究的困境。基于群体资格构念,论文把个体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多元社会力量的雕刻过程归类为不同共同体的教化过程,尝试为超越现有的认同研究提供新方案。论文最后展现了群体资格路径可能具有的方法论意涵。  相似文献   

15.
形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形象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象一词的外延与内涵已经发生并仍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对形象范畴作多维审视与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形象与人的关系:形象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形象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形象对现代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或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始终是众多学者、特别是第三世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而香港作为早期殖民地被迫更早地卷入全球化,文化认同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以香港为例,分析了香港本地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下研究香港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问题,进而探讨了香港文化认同的困境所在,引申出对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普遍困境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身份及身份建构一直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文章回顾、评析身份及其建构研究的六个重要视角以及研究现状,认为应该寻求多视角的整合,从而多维度地考察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及其建构。另外,需要更加关注具体语境下交际者微观层面身份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18.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随着近年来"亚裔研究"、"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发展,美国华裔的文学和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而身份问题更是族裔研究的重点。身份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身份表示一个人的归属,因此身份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以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探讨美国华裔的身份变化,揭示身份中文化、族裔和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私法中的身份是具有私法调整意义的主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在私法发展过程中逐步由等级维系之标尺转变为矫正正义的工具。现代私法中应有身份制度的存在空间,应坚持契约下的身份和身份上的契约的统一。现代私法中身份主体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个人、团体、群体与社会阶层等都可借助身份制度诉求其利益。身份制度也通过赋予个体身份权与阶层性身份利益的方式给予主体的全面发展需求以回应。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始终是最值得关注的特殊身份阶层,保障实现其阶层身份利益是我国当代身份制度社会化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