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09,(7):61-61
排队的都是包子 某日,若水下班后在一家食品店买馒头,顺便想买几个包子。包子和馒头是一家的。只不过买馒头不用排队。若水好奇,问,馒头不用排队吗?卖家回答,是的。  相似文献   

2.
东亚诸国的现代化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与现代化是势不两立,还是可以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撰文探讨这一“世纪之谜”,作为“中华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王家骅教授所著的《儒家思想与日本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从历史的深处和理论的高度,对此谜给予了系统的解答,使人耳目一新,启迪良多。其主要之点是: 第一,选题重要、意义深远。日本是实现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儒家思想便传入日本,经过历代学者的吸收、消化,它已深深积淀在日…  相似文献   

3.
顾晶 《社区》2014,(6):19-19
“包子既不是社会的基本需要,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许需要,但却无力支付”。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同顺公益创投爱心基地”发出号召,提出在饭店里提前将包子、豆浆买好却不领取,用一张爱心便笺纸——“待用包子卡片”,贴在饭店的墙上,请付不起钱的人撕下,凭此卡片直接享用,希望能将这份爱心送给流浪乞讨人士、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4.
春天总会来     
整个冬天,我都在那家小吃部吃早餐。小吃部很脏,但因为做的烧饼好吃,小屋子里总是人很满。烧饼五毛钱一个,如果夹肉,就是两块钱;夹鸡蛋,一块五。来的人,总是买两个烧饼加一碗汤。只有他是个例外。大多数时候,他会带着一个馒头或包子来。  相似文献   

5.
吴文 《社区》2013,(4):54-54
公交车刚到站,人们便一拥而上;银行发国债、超市促销,总有人天不亮便跑去排队;市场上一有商品短缺的传言,大家便开始抢购,如“非典”时抢醋,日本“核泄露”时抢盐;就连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国人也是排着大队抢着买……这种“抢”的心态,随处可见,似乎已成为国人骨子里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日本“满洲移民”政策的三点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之后,为解决岌岌可危的国内社会矛盾,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防御、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构筑“新大陆政策的据点”,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日本秩序”,便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企图以此来壮大日本实力,形成日本人口优势,达到亡我中华,灭我族类之目的,实现永久霸占之野心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中旬的一天,众多知名人士慕名来到北京国际俱乐部品尝“开封第一楼”特一级包子师曹振杰的绝活──灌汤小笼包子。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咽下第一口包子,即拍案叫绝:“好,这包子好!”。国务委员李铁映吃完包子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楼”5个大字。  相似文献   

8.
厨艺百事通     
《社区》2012,(1):56
巧吃干馒头馒头放久了会又干又硬,弃之可惜,吃着困难。怎么办?一是将干硬馒头切成片,在盐水中浸一浸,然后放入热油锅中炸,便会变成香脆可口的美食。二是将干硬馒头剁成碎末,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盐、酱油、葱、姜、蒜末或五香粉等各种作料,加适量水和匀,揉成丸子,或蒸或炸。  相似文献   

9.
“王守义十三香”,一种小包装、重量不足50克的产品,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走遍全国,进入千万人家,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中声名鹊起,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商标”。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座落在河南驻马店市北郊,以祖传秘方“王守义十三香”为主导产品,并生产王守义鸡精、麻辣鲜、包子饺子料、炖肉料、烧烤料、精姜粉、黑白胡椒粉等一系列调味品,是我国首家也是最大一家纯天然调味品生产企业,其系列产品先後荣获“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产品一等奖”、“中华国产精品奖”、“中国优质清真…  相似文献   

10.
爱心馒头     
《社区》2012,(28):17-17
福建石狮的曾坑社区,一家名为“永恒阳光”的馒头店开张一年来,始终以“绵薄之爱”,温暖“风雨之人”,为困难群众送出免费馒头35万多个,图为店前的广告牌写明——“馒头只送不卖,送给下岗职工、贫寒家庭、流浪者和拾荒者”。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种种危机:流行疾病、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各种现代化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后期引发了遍及世 界的“文化寻根”热。作为邻国的日本在中国的文化寻根进入了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提出“日本 人的发源地在云南”的假说。随后,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彝族说”为其中关注的焦点。日本的文化寻根原本是为“日本 人论”寻找源流,在此背景下,出现诸多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 较研究为中心进行特征分析,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突破传统文本,通过影像志方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将是未来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晋南馒头     
晋南人一日三餐离不了馒头(也叫馍、蒸馒),中午吃面条也少不了一块馒头,不然好像觉得没吃饱似的。小孩天明一出被窝,第一声喊就是要吃馒头。农村人早上下地干活,兜里装上一个馒头两根葱,或装两个甜瓜,既能加“钢”也能解渴;去外面出差,总想设法多带几个馒头,生怕一时买不到馒头吃。当地有一句口头禅:“馍蘸油辣椒,美的太。”可见晋南人和馒头有不解之缘。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晋南人吃馒头从何代始,反正老祖宗传下来,一代一代人都是吃着馒头长大的。晋南馒头的种类很多,当以麦面馒头为主。有粗粮馒头,如玉米面馒头、豆子面馒头、高粱面馒头等。…  相似文献   

14.
网上买包子     
张三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虫,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他坚信,网上除了聊天、游戏以外,一定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存在。因此,他每日在网上找奇怪的趣闻浏览,找新奇的东西试验……目前,他热衷研究的时髦玩意儿是网络购物。昨夜,张三上了一通宵的网,次日直睡到黄昏方醒,醒来顿感肚中饥饿。光棍一根的他,发现冰箱内已弹尽粮绝,忽然想到:“我何不试着在网上买几个包子吃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烟波浩淼的网络大海中,张三终于搜到一家名曰“包打天下”的网站。啊,这里的包子品种真多!有牛肉元葱包、羊肉胡萝卜包、酱肉鲜菇包、鲅鱼丝包……每种包子都配有精美的图文说明,张三看得馋涎欲滴,恨不得双手插进显示器。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的食     
日本人的食赵文斗日本人是食遍全球的民族。在东京,可以吃到世界各国的风味食品。构成日本食文化主流的是三大菜系。日本人把菜叫做料理,三大菜系即日本料理、西洋料理和中华料理。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里,走进各大饭店的餐厅里,到处可以看到日本餐馆、西餐馆和中华菜馆...  相似文献   

16.
娱乐世界     
笑话两则 母猪肉 屠户卖的是母猪肉,他担心顾客知道卖不出去,便吩咐儿子不要说。不一会儿,有人前来买肉,儿子在一旁一本正经地说:“我家的猪肉不是母猪肉啊。” 买肉的一听,顿时起了疑心,便不买了。  相似文献   

17.
媚粗     
王国华 《可乐》2011,(1):28-28
前清官场有一种习惯,尤其是统兵大员,长官时下属若太客气,就表示不把他当自家人;越不礼貌,挨骂越多的,就越会成为红人。自李鸿章以来,即成为莫名其妙的惯例。李中堂嘴中“贼娘的好好干去”,便等于“慰勉有加”的口头语。谁无缘无故挨了上司一顿骂,大家便会祝贺他,这可能是升迁的前兆。  相似文献   

18.
张暄 《社区》2008,(12):28-29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对资源有一种斤斤计较的精神。每年的10月是日本的“回收推进月”,到时,日本各有关部门会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问题,开展各种活动,以促进公民对回收问题的重视,推广和普及先进经验。日本政府让每一个市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绝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其根本,一是要消除浪费,减少城市垃圾总量;二是要做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即化垃圾为黄金。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高收入、高物价,酝酿了“品类的奢华”,折合人民币几百元一公斤的大米、上千元一份的寿司生鱼片,在日本随处可见.不是日本的生产成本高,而是狡猾的日本商人,深谙“品类奢华”之道. 在日本,最贵的大米是“越光”,即使在其产地也是如此,一般的中产阶级,根本不可能经常购买. 我问过一个日本年轻人,越光大米真比几元钱一公斤的普通大米好吃100倍吗?  相似文献   

20.
一张“习大大在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图片.让沉静多年的庆丰包子铺火爆起来,一时间“习大大包子”.代替庆丰包子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当时所点的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共六个,一碗炒肝.一份芥菜21元套餐.被称为主席套餐.大受追捧.一度脱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