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字不仅出现的时间早,而且在古典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语境影响着"情"语义的发展、变化,而"情"语义也促进了古典话语功能的改观,因此,结合古典语境来展开对各义项的解析,不同的语境体现出语义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角度,并勾勒出"情"语义大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形式理性的优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形式理性优先在经济法语境中的要求表现为规则和程序优先。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正当性来自于经济法事实与目标的不可预测性、实质理性目标的可证伪性、实质理性的不可操作性三个方面。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是关于经济法适用的一般性原则 ,是法治理念与原则的具体化 ,是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要求 ,但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问题,需要从语境、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任性"一语在网络媒体环境中的互文指涉意义,考察"任性"与"capri?cious"在目的语文化中的语义匹配与文化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语境下,"任性"因具有正面、积极意义,可寻求更多比"capricious"更符合语境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社会排斥"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焦点,到目前"反社会排斥"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共同话题.依循其兴起背景及概念演进,社会排斥理论在贫困、剥夺理路基础上释放出巨大的政策内涵,它与社会政策的内在契合性使之成为了这一语境中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词汇短语是以整体形式学到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范例,它包括人们常说的公式语和句型等,是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单位,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多词汇现象。词汇短语具有范例性与可变性,语义信息的丰富性与语境信息的基本匹配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决定了作为心理词汇的词汇短语所具有的在词频、词汇、语义与语境的提取效应方面相对简单词汇而言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86-191
蒲鲁东曾尝试依据财产权功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拥有的权利"和"增长的权利"两大类型,此后,又有学者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基于此脉络,可以将财产权划分为"增量财产权"和"存量财产权"两大类型。相对于存量财产权,增量财产权是近现代经济社会才独立出来的一种新型财产权,是经济法中的核心权利,它与存量财产权之间在性质特征、运行规律、人权属性和价值追求上都是不同的。确立增量财产权为经济法的核心权利,有利于对传统经济法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语境、社会结构语境、比较语境,列宁斯大林在阶级区分语境、阶级斗争语境,毛泽东在文化语境、阶级斗争扩大化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不同阐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和语义.  相似文献   

8.
控制土地供应加强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过度供应是中国在加快工业化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经济过热问题的重要原因.土地供应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供应与宏观经济变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近年实践证明,土地供应政策在冷却过热经济、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尽管对此也存在某些不同看法.为强化土地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必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于土地管理制度之中,理顺土地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同时与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共同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方晓梅 《理论界》2006,(10):237-238
本文就附加疑问句的传统语法定义与其在实际交流语境中的变化与功能进行探讨,说明英语附加疑问句的语法与语义功能是发展的;极性语调的运用和附加疑问结构形式的变化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表达内涵,使交际语境中附加疑问句具有了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显志(以下简称周):2004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作为大会的主持者之一,我们注意到您除了精心组织会议之外,还提交了《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的论文,请您谈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法的创新?程信和教授(以下简称程):经济法乃振兴经济之法。具体体现为“一个中心、五个统筹、一个根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精神与经济法的存在形式和社会价值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对新兴的经济法的肯定;其基本要求与经济法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是对前进中的经济法的指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并指出非语言语境由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用语境组成。通过语境分析 ,阐述了语境在英汉翻译中具有确定词语义值和消除歧义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红 《东岳论丛》2011,32(7):130-133
当代公共政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是政策的"两难抉择"与"悲剧性抉择"①,政策两难困境充斥与萦绕在政策问题的构建、政策目标、择案决策、政策执行、评估与终结等各个阶段,政府在政策过程中表现的固有的无能,有时实有其结构性的无奈因素。面对多元化与复杂性的两难抉择,政府应积极吸收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强调差异性"的政策意涵,运用政策对话与政策参与,重视利害关系的分析,注重政策的社会性学习,加强政策的倡导与政策宣传,以期达成政策利害关系各方对政策两难困境的共识,使政策受影响者对政策过程保持广阔的视野与长远的眼光,在政策困境中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证据法体系中,基本上都承认"众所周知的事实"可以被法官进行司法认知.而如果以社会语义来确定司法场景中"周知事实"的内涵和外延,则很可能伤及个案公正和司法正义.为此,揭示"众所周知的事实"在社会、司法两种语境中的冲突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探讨"众所周知的事实"由社会语境向司法语境转化的程序机制,对于司法审判而言,不仅现实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4.
社科信息     
正社会政策实践中的经济理性与人文关怀唐钧撰文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成了中国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在各个时期说法似乎又有差别。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审视这个议题,哲学层面上的"效率"和"平等"可能会显得过于抽象。在社会领域中作政策抉择时,可以用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经济理性"和"人文关怀"来取代"效率"和"平等",以衡量和调整社会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社会政策过程中的"经济理性",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视角下的土地政策传导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土地政策传导机制是一类具有时空结构的动态复杂系统和反馈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基于主客体分布的空间维度和基于媒介体运动的时间维度等两大类土地政策传导路径。土地政策传导所涉要素和环节众多,要使土地政策传导系统整体运行优化,必须协调土地政策传导机制内部运行关系,整合各宏观职能部门政策调控资源,建立土地管理政策向"三农"倾斜机制,加强土地、资金和产业等信息预警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6.
论产业政策的法律效力与形式——兼评可再生能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依循的产业政策在纵深发展中面临政策规范的效力和形式问题.产业政策的效力可以在经济学和法学语境下讨论,前者侧重效率,后者侧重合法性并可分为静态的规范效力和动态的实施效力.产业政策的形式是指产业政策的规范体系.依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决定效力"的理念,产业政策需要处理好与产业规划、产业法以及相关立法之间的关系.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采取立法先导的方式,在确保产业政策的体系性和权威性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言语义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义是语言单位在实际言语运用中的意义 ,是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我们认为把言语义分为语境义、语用义和修辞义是不合理的。在本文中我们把言语义分为具指义 (含具化义和类化义 )、修辞义 (含比喻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词类活用义等 )、搭配义、会话含义、主题义和联想义六类  相似文献   

18.
由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作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政策系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框架性支撑力量。实践中,虽然巩固脱贫成果政策系统已经构建并运行,但暴露出一定的脆弱性,包括政策主体在组织运作中的运行脆弱性、政策工具在选择应用中的效用脆弱性和政策客体在状态更迭中的应变脆弱性。政策系统的脆弱性与脱贫成果本身的脆弱性相互强化,对巩固脱贫成果提出了叠加性挑战。应通过脆弱性治理来回应双重脆弱性压力,提升整个巩固脱贫成果政策系统层面的安全阈值。应当使政策主体在参与治理中回归元治理角色,使政策工具在选择应用中适配环境与价值,使政策客体在状态更迭中实现接续性赋能。  相似文献   

19.
"去"的语义范畴一直是学界研究争议的热点,其作为趋向动词之解已为人部分人所接受,随着现代口语的发展,其作为介词甚至虚化为叹词的川法也比比皆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相关要素与特征对占汉语与现代汉语"去"的词类语义进行胛读,"去"的多义使其在理解上具有一定模糊性,但本质上有内在家旅相似性,原型成分决定其具体语境下的语义。  相似文献   

20.
莫晓宇 《学术论坛》2006,(6):148-150
从语义上观察,“刑事政策”应该是“政策”的一种;从政策学角度分析,“刑事政策”概念也是契合了政策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刑事政策”概念中的“政策”一词在我国历史和当前语境中的实际使用状况,使得该概念并不能承担起准确、完整且无歧义地表达其所指称对象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改造。相较之下,用“刑事公共决策”取代“刑事政策”是一个较好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