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人帮”这伙穷凶极恶的极右派,为了篡党夺权,机关算尽,手段卑鄙。借研究历史为名,侈谈儒法斗争,大造反革命舆论,就是其反动手段之一。一九七四年江青在天津的一次儒法斗争史报告会上,大谈法家“爱国”“爱人民”。还抛出了“儒法斗争贯穿古今”论,胡说“你们不要以为社会主义就没有儒了,我们党内就出了不少的儒”。在他们授意下,由御用舆论班子炮制的一篇黑文中,大肆宣扬“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一直继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的鼓吹尊法批儒,宣传“儒法斗争史”,是他们反革命阴谋策略的重要一着。所谓批儒,就是要打倒我们党一大批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老干部,而所谓尊法,则是要建立法西斯统治王朝。他们喋喋不休地美化法家以及被他们贴上“法家”标签的封建统治者的帝王将相,包括阴谋篡位的吕雉、武则天等,恣意歪曲历史,背弃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把黑手伸进历史领域,利用批儒评法,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一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四人帮”假借批儒评法对历史唯物论发起猖狂进攻。野心家江青摆出一副史学“权威”的架式,东奔西窜,胡说什么“从历史到现在都贯串着儒法斗争”,“前期一定有儒,后期一定有儒,现在一定有儒。”不仅有“中国儒”,还有“外国  相似文献   

4.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总结历史经验的幌子,虚构了一个所谓反儒必定尊法,尊儒必定反法的图式。石仑《发扬“五四”精神,深入批林批孔》一文(载《学习与批判》一九七四年第五期),就是一篇发表较早的用所谓“儒法矛盾”、“儒法斗争”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1974,(3)
毛主席教导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现在学习儒法斗争史,不是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是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用以指导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使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下去。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验,我们初步地体会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劳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儒法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侧面,儒法斗争是在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下展开的。法家反对儒家的斗争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他们的反孔、反儒比起法家来要坚决得多,激烈得多,彻底得多,他们用革命的暴力戳穿了  相似文献   

6.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打着“研究儒法斗争”的旗号,炮制出了许多反党文章。“四人帮”在上海的一个黑舆论班子,以康立笔名发表的《论张良政治立场的转变》一文,就是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反动舆论的。 “四人帮”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丑恶历史,江青是叛徒,张春桥是特务,姚文元是阶级异己分子,王洪文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和国民党反动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就是他们所走过的全部道路。“四人帮”为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在大搞影射史学进行反党时,特别看中秦汉之际这段历史。他们连篇累牍地发表讲话、文章,歪曲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掀起了一阵阵篡改秦汉历史的恶浪,捏造了一场又一场的所谓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神话,制造了复辟派都是儒家,反复辟派都是法家的谎言,把秦汉之际的历史践踏得面目全非。西汉前期地主阶级著名政治思想家贾谊,则是“四人帮”歪曲利用的主要人物之一。江青于一九七四年初,在一次黑会上,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末,文痞姚文元控制下的《红旗》杂志刊出广东那位思想史教授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文章虽然加上一道“从儒法论争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副题,实质上是用“儒法论争”作代表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去概括当时整个思想领域的斗争,对“百家争鸣”的历史进行一次“新概括”。从此,  相似文献   

9.
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是尊孔派。他们尊孔,就是为了复辟,为了“克己复礼”。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历史上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紧密联  相似文献   

10.
所谓“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斗争”,即所谓“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斗争,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斗争,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四人帮”、康生一伙鼓噪得震耳欲聋。然而,这三次所谓“原则性的大斗争”究竞是什么人定的性呢?它的内幕又怎样呢?对于这一点,不用说广大群众不了解,就是当时或后来参与过这些“斗争”的绝大多数同志也未必清楚。大量的事实说明,把建国以来哲学界的几次学术争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公开争论过)定性为“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的,不是别人,是康生,把杨献珍同志以及一大批哲学工作者乃至无辜的青年打成“反党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不是别人,也是康生;在“十年动乱”期间,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六年六月,广东某教授在他的所谓“哲学史”讲话里,胡说中国近代史上的严复、章太炎从“尊法反儒”转到“尊儒反法”,并借以攻击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力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这种利用历史人物反党的谬论,必须揭露、批判。教授先生说:他的全篇讲话,“讲的都是历史事实,不是乱扯”。这话半真半假,以假乱真。有点历史事实,是真的;没有一点事实,怎能达到骗人的目的?“不是乱扯”,是假的,不歪曲历史他就无法为“四人帮”篡党夺权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 西汉盐铁会议因涉及官营专卖、朝野分歧等敏感问题,加之稍作引伸,即易于成为“争权”、“路线”或“儒法”种种“斗争”话题,作为类比或影射服务于各种“运动”,故而长期遭到曲解,并影响到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在逐步廓清禁忌的今天,才有可能为这次创造性的、意味深长的政治对话正名,替封建时代敢讲真话,为民请命的贤良文学辩诬,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利用各种时机,或篡改运动方向,提出反动口号;或插黑手,造谣言、煽阴风,进行干扰和破坏,处心积虑地要篡党、夺权、复辟。“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在“批儒评法”的幌子下,炮制大量毒草,猖狂地进行反革命活动,就是他们一连串篡党夺权罪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四人帮”为了保护林彪死党及其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一开始就妄图用“三箭齐发”,打乱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转移运动的大方向;接着又利用“批儒评法”,大搞阴谋诡计,胡说“宣传法家”是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嘉靖“倭患”探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的历史教科书告诉人们:明中叶,倭寇侵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使这一带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抗倭战争是爱国的、正义的战争。这个结论,长期以来为人们接受。但事实上,明中叶,特别是嘉靖年间的所谓“倭寇”,从领导者到基本群众都是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为了冲破明王朝反动的“海禁”政策才被迫拿起武器的;他们的斗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而他们之被镇压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1950年代后期,中国在政治上坚持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内外“反修斗争”,并由此总结出一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反修斗争”强化了建国后一个时期内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终于导致了历时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积极态度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开拓创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于七月份在普遍学习、宣讲儒法斗争史的基础上,发动团员、青年开展了讲儒法斗争故事的活动。目前,我们已编写和搜集了儒法斗争故事二百余则,汇编了两册儒法斗争故事集,举办了两期学习班,培训骨干故事员一百五十余名,广大团员、青年到工厂、农村、部队为工农兵宣讲儒法斗争故事数百  相似文献   

17.
释“儒”     
研究中国思想史、首先要研究儒家.关于儒家的研究,从古代到现在.研究的著作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儒”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单说一个“儒”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儒家为什么要用他来命名,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儒”字的,还是孔子《论语》中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经指出:“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宣传工具,造了大量的反革命舆论。反动影片《反击》,就是“四人帮”利用文艺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一个黑标本,是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的铁证,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9.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和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给法家的思想和路线以恰当的历史地位,深刻领会毛主席的“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88页)的教导,正确阐明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对当前深入批林批孔,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就封建社会中期,即奴隶制的复辟势力被打垮之后,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史上一次比较广泛、深刻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封建社会后期儒法两条路线斗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儒法两条教育路线的斗争,从春秋末期少正卯与孔丘的争夺战算起,到北宋熙宁期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时期,儒法两条教育路线斗争的焦点是谁占领教育阵地,是实行“克己复礼”的奴隶制教育,还是重耕战、明法令的封建制教育的问题。经过三百年的较量,特别是秦始皇、李斯实行禁私学、立公学、“焚书坑儒”等措施,给儒家教育以致命打击,使法家教育路线取得了支配地位。随后,由于地主阶级历史地位的转化,董仲舒改制孔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被封建统治者所容纳和推行,儒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