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惟有毕加索堪与张大千比拟" 1956年5月,应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勒的邀请,57岁的张大千偕夫人徐雯波来到巴黎,和西方艺术家共同交流切磋绘画艺术。巴黎素有"人间的艺术天堂"之美誉,张大千来到这里后大开眼界。5月31日至7月15日,张大千在巴黎举办了两个画展,一个是设在卢浮宫的张大千近作展,一个是在东方博物馆举办的  相似文献   

2.
韩斋 《山西老年》2010,(8):18-18
张大千一生都视收藏的古字画为珍宝,无论中国人或外国人,给多少钱他也不卖。但1951年张大千却在香港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出售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  相似文献   

3.
战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文坛坚持了文学的常识性立场,以文学常识的力量保存、发展了文学自身,由此与内地"工农兵文艺"和台湾"战斗文艺"分手,进入香港体验和想象中的本地化进程。而推动本地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战后香港家园意识的生长。香港的战后,是现实文化因素、形态最庞杂多样的时期,它全面接纳了中国内地三、四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传统,左、右翼的政治寓言在香港同时可以表达,而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互补的香港本土传统更有效消解了冷战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的宰制。香港文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环境跨越了1949。作家的香港体验前所未有地丰富,无论是从新文学起步,还是直接切入市井商业性,最终都开拓出"港式"文学来。1949年前后的香港,既逐步取代了上海,扮演了当时中文文学中唯一的商业都市角色,又联系了东南亚等海外,延续了中华文化传统的薪火,由此展开的香港想象空间不断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4.
正厨艺更在丹青上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在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二十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张大千既爱吃,又懂吃,这两条是判断美食家的重要标准。什么叫"懂吃"?不仅要知晓一道菜的做法渊源,还要深谙这道菜的食材特点,并知道去哪个菜市场能买到,还要能下厨做出来——算得上全科素质。  相似文献   

5.
香港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河中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本文所说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间概念:1919—1949年。香港现代文学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香港的社会属于相似的社会制度。而“香港文学的起头”,则“是拜大陆南来知识分子之赐”。确切地说,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学实质上是中国新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的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张大千音乐艺术人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拟从文化生态的层面分析张大千成才的历程,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考察张大千热爱民族戏剧音乐的深层文化根源,以便我们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理解、分析张大千先生多姿多彩的人文成就.  相似文献   

7.
华语 《可乐》2008,(5):31-31
我不相信爱情永恒不变,因为我一天比一天更爱你。初恋定格18岁的福建泉州小伙子邱润,非常崇拜张大千。1993年2月,他悄悄投奔在张大千故乡四川内江打工的叔叔,钱在路上被人偷光,叔叔也离开了内江。举目无亲的邱润认识了四川资中女孩黄雪梅。她拿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说:"拿着。出门在外,谁都有不顺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2007,(8)
香港演员刘松仁1949年出生于香港,22岁考入香港丽的电视台艺员训练班。他拍了几部电视剧后,深感要成为一个有才华的演员,不能急功近利,迫切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于是去美国留学进修了影视课程。他学成归来,导演兼主演了《北斗星》,影视界对他  相似文献   

9.
绢本《爱痕湖》为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此画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为张大千《爱痕湖》系列中尺寸最大的一幅,表现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作品采用的手法为张大千独创画风的"泼墨泼  相似文献   

10.
老相片是1949年5月初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时,由文星辉(又名杨兆麟)拍摄的,新相片是2009年广州地区老游击队员联谊会电台、机要分会在广州大厦  相似文献   

11.
身材适中、面容端庄、白发微生、谈吐优雅,始终洋溢着儒味十足的微笑。这就是我慕名已久的方铿先生——一位太平绅士、香港肇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港事顾问。此番趁他来南京参加江苏省政协第九届四次全委会,我才得以与他面缘。 勤奋节俭与香港繁荣 “我在1949年随父从上海到了香港。”坐在窗前,置身于一片明媚的阳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发生在香港的非法"占中"事件距离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其发展的后续效应仍然对香港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2015年6月18日香港"政改"没有通过,2016年2月8日晚香港"旺角暴动"则再一次警示,后"占中"时代香港政治形势的严峻性,为更好地把握未来香港政治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2014年香港的非法"占中"事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西泠印社秋季大型拍卖会"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一枚"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以99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世界纪录。这方个头不过3.7cm×2.8cm×5.6cm的印章,是前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篆刻家方介堪专门为张大千所刻,印文为"潇湘画楼",印而四字以朱文鸟虫篆为之,鸟虫文字造型独特,上下映带左右顾盼,线条委婉流动,空间变化无穷。深得大千先生所爱。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杨铁梁是知名人士,他的“名”首先来自于他一生与法律的结缘。在他之前,香港的首席大法官都不是中国人,杨铁梁是首位华人首席大法官。他还是去年下半年十分引人注目的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三位候选人之一。 法律轨道上的人生之路 杨铁梁,1929年6月30日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他的人生之路几乎一直是在严格的法律轨道上行进的;1946年—1949年,就读并肄业于上海国立东吴大学法学系;  相似文献   

15.
凌道扬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作为一名林学家,他在中国林业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为中国林业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他1888年12月18日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从1912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林科开始,他的林业事迹贯穿于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始终.凌道扬先生1914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即从事涉林工作,同年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首倡中国植树节,1916年任金陵大学林科主任,1917年发起并成立中华森林会,1922年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局长,1940年提出"水土保持"专用术语等.凌先生曾担任金陵大学、青岛大学、北平大学、中央大学教授,集林学家、教育家和行政官员于一身,在林学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管理和林业实践等多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林业事业的集大成者.作为一名教育家,他还是香港教育的重要践行者,从1949年开始,他致力于香港教育,先后任香港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院长,1957年获麻省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筹备会主席,教书育人,恩泽千秋,受到世人赞颂.1980年他移居美国,1993年8月2日病逝,享年105岁.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像凌道扬先生这样开宗立派的人物,还是很少见的,但不研读《圣经》,也是很难理解他的.  相似文献   

16.
潘恭 《北京纪事》2011,(12):18-20
臧克家(1905年-2004年),大诗人。1949年3月,在党的安排下从香港来到北京。多半辈子是在北京过的,也是老北京了。活了100岁,写了80年诗,被誉为“当代诗魂”。这样的老街坊,咱北京人该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17.
<正>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军师;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庙当了一百天和尚,法号大千;  相似文献   

18.
庄永竞于1949年12月28日出生在广东省揭西县,在汕尾市陆河县长大。1974年只身来香港谋生,自修完成了高等医药学专科与高等社会经济学专科的学业。 庄永竞现任香港一洲加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荣誉理事、中国药科大学企业管理客座教授、香港国际中医中药总会首席会长。 艰苦创业 开拓发展 1974年庄永竞只身来香港,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当了两年药店学徒后,他开始做药材生意。他的店薄利多销、快销,生意做得活,也赢得了信誉。随着市场变化,庄永竞抓住机遇,着力推出中国传统营养补品,颇受欢迎。他还凭着自己勤奋所学的医学知识挂牌行医,治好了不少病人,四海药店也日益兴旺起来。不久,庄永竞率先研制成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造假     
张春 《可乐》2008,(6):65-65
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皮大王"程霖生是个承袭长辈余荫的纨绔子弟。既花钱慷慨,好出风头,又喜欢附庸风雅。一次,张大千走进程家豪宅.见厅堂上挂满名家字画,多为赝品。张大千不但不说破,反而大加赞赏:"程二先生,你收藏的字画,珍品很  相似文献   

20.
1949年2月,中共香港分局在香港召开华南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华南学生当前行动纲领》,成立华南学联。根据华南学联部署,广州地下学联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以中山大学为中心,发动各校学生进行反对迁校、支持教师罢教、反对国民党暴行的斗争,揭露其假和平的阴谋。广州解放前夕,广州学生又进行护校护厂斗争,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