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昌中是个传奇人物. 他是有"东方第一藤"之称,创建"乌蒙画派"的"洪荒美学大师",他享有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奖的待遇,他今年76周岁,却于安乐不享,置天伦不顾,多年来不仅勤于创作表现大千世界的山山水水的作品,还热衷于环境保护和"宇宙摇篮"拯救地球母亲的公益行动.  相似文献   

2.
他,把“细节”理念呈现给社会;他,把“细节”提高到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他,把“细节”上升到提高民族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他,把“细节”理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界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他,就是汪中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1,(30):61-61
一位女性来咨询,问题是丈夫总是打她。“他为什么打你?”我问。“因为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像男人。”“你知道他最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他,你还这样说他?!”我更好奇了。“他就是不像男人嘛!”她非常委屈地说。“那他打了你,你怎么样?”“反正我根本打不过他,只好不再说他了呗。”她一睑无奈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他带队伍不管人权,只抓对副手的监督权:他管单位不管财权,只抓对制度的监管权;他抓工作不抓审批权,只抓对管理者的监察权。他的确手无实权,但他却有很高的权威:他的确善用“土政策”,但他的“土方”却很适应广东的“市场”:他的确“六亲不认”,但他却成为最有人缘的厅长  相似文献   

5.
余玮 《老年世界》2014,(15):11-13
物理学家、哲学家、“两栖院士”、“反伪斗士”……不同的称呼,所言的对象是同一位老人。物理学家?有人说他是氢弹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最小”和“极大”间找寻联系和统一;也有人说他是个“伪院士”,是“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他的文章曾早于“真理标准”讨论18年,他的文章曾成为民政部通告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先声;他曾向许多部门、许多领域“叫板”过,有人说他爱“惹是生非”、爱“多管闲事”。  相似文献   

6.
孟祥宁 《老年人》2004,(2):20-21
庄则栋曾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乒坛最负盛名的人。他16岁那年在北京少年乒乓球比赛上获得冠军后,就如同一只猛虎雄居乒坛。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了独特的“中近台两面攻打法”,以铜墙铁壁般的防守和快如流星的猛烈攻势,使世界乒坛上的诸多强手败在他的手下。他先后拥有三个“三连冠”:国家队“三连冠”、全国“三连冠”、世界“三连冠”。他的一生与乒乓球连在一起,又不仅仅止于乒乓球。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上,他与一个美国运动员的交往,竟成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发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就是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促成…  相似文献   

7.
明红 《老年人》2004,(6):24-25
62岁的魏明伦,也算是“出道修行,终成正果”了。论官衔,他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顶帽子;论创作,他享有“鬼才”、“戏妖”、“怪杰”等种种声誉。他姓魏,“魏”的一半就是“鬼”,于是说话、做事、写文都透着些鬼气。就说“魏氏剧本”吧,鬼精灵似的,台上能演  相似文献   

8.
高灵芝  王抒灵 《职业》2013,(29):4-7
他把“人本”理念植入校园文化,将“法治”观念引进管理体制;“名师工作室”让教师“研”之有物,高视角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学有所用.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经营之道。他。就是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李建军。  相似文献   

9.
田同生在马拉松圈子中名声响亮,但55岁前,他却是登山爱好者,不跑步的他甚至被跑步“深深刺痛”过. 大学毕业前,他被告知“体育须补考,否则无法毕业”,他选择了百米跑,却在60米时摔了“大马趴”,遭到哄笑的经历让他“最讨厌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0.
笑哈哈     
《当代老年》2011,(7):50-50
笑哈哈 多嘴 纽约街头。一个乞丐中暑晕倒,路人围拢过来,议论纷纷。 “这个人真可怜,给他杯威士忌吧。”一位老太太说。“还是把他抬到阴凉的地方,让他歇歇吧。”好几个人说。“让他喝点威士忌保管就没事了。”老太太坚持己见。  相似文献   

11.
他曾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的两次接见,后来在企业工作中又享有“企业修理师”、“快刀”和“好枪”等美誉,十年来,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互不搭界的行业大跨越,完美地实现了将“跨越”变成“卓越”的奇迹。“哪个企业有毛病,只要有他就能手到病除”,“放到哪里,哪里就能打胜仗。”这是同事们对他的高度评价。2013年,他荣获了国际人力资源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经理人”称号。他就是吕福通。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生于1951年2月18日,今年49岁,属虎。籍贯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少时家贫,其父是官田乡土生土长的农民,其母李慎也是同乡的农家女子,嫁入陈家后,育有两男两女,陈水扁是长子。据陈水扁后来说,他读小学时,因为家境贫寒,每天都是以吃“蕃薯签”度日,走路上学,但因为父母重视孩子教育,因此他还走能有机会读书。少时的陈水扁,的确也能读书,属于父母穷,生仔灵精那一类。由小学而中学,一直读到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又获得韩国庆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俄罗斯经济学院济学荣誉博士学位。因此他早年从事的主要是律师工作,份因担任著名的高雄“美丽岛事件”军法大审一案的辫护律师而名噪一时,也因“蓬莱岛案”被利入狱一年。1987年2月,陈水扁出狱后,随即宣示加入1986年9月成立的“民进党”。此后历任“民进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民进党中央委员会常委”、“民进党籍立法冬员”、“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等职。陈水扁真正.“从政”是从1989年至1994年任“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开始的。这段时间,淡化“台独”诉求,将政治议题重点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福利的方式,通过“包装”自身Ya谋取政治地位。1994年他获选为“台北市市长”。此后4年他不仅真正获得了“从政”的经脸,也为他日后打败“民进党”其他候选人,获推举为“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打下了基础,并为他今年参加台烤“大选”的“胜选”作了铺垫。陈水扁的一个性格特征是菩变,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和认同,他可以开出一大堆“空头支票”,甚至淡化他的“台独”诉求,然后翻脸不认“账”。律师出身的陈水扁也很会“钻空子”,喜欢“玩”偷换概念的“游戏”。不久前,他当选为台烤地区新领导人后提出:一个中国的原则,知莱不是作为原则,而是作为“议题”,两岸可以谈谈看。他玩的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游戏”。陈水扁在台湾有个外号叫“呜舫”.原因是他讲话时声音略带晰哑.且经常每隔两三个字就停顿一下,其声如“鸭”,加上此人一朝得意时,眼睛就长到额头上,目空一切。作风翁道,故称“鸭雳”。而民间比较普遮的叫法,则称其为“阿扁”或“阿扁仔”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  相似文献   

14.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15.
陈景毅 《职业》2023,(6):42-43
<正>从业30余年,他在水上水下、大舰小艇几乎全系列防务装备的建造过程中都立下过赫赫战功。“福建舰”“南昌舰”“海口舰”“雪龙2”“远望7”这些众所周知的重器装备都曾有他奋斗的身影,都曾铭刻下他攻坚克难的故事,都曾记录着他的贡献。他是名副其实的海防重器“焊”卫者。  相似文献   

16.
晓明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0):42-42
规矩领着宝贝过马路,像念经一样再三强调:宝贝,千万要看灯,红灯停绿灯行,绝对不可以闯红灯,不然会被车撞飞,再也看不到妈妈了。“噢……”女儿答应着,乖乖地耐着性子伸脖等。“妈妈你看他为什么能走?”一个年轻的男人老练地在车流间穿梭,神态轻松挥洒自如。把我恨的。大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见怪不怪,但要对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清楚这件事却是为难极了。“他不懂规矩。”“什么叫规矩?”“就是大家都得照着办。”“他为什么不?”“他不要命咱不能不要命,咱不还得吃肯德基吗?”“他不喜欢吃肯德基吗?”“喜欢,他只是不懂规矩,不懂规矩的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他是20世纪的巨头,是后冷战时代的主角之一。他埋葬了一个超级大国,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破坏者,却屡屡被残酷的现实搞得焦头烂额。他是意志坚定的斗士,却有一颗不争气的心脏。他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统,他总能让人感觉“意外”。他是一名改革家,又是一位“独裁者”。他一手造就了“寡头”阶层,也令许多人一夜间沦为赤贫。他给俄罗斯带来了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混乱、贫困和腐败。他身上萦绕着一团迷雾,他有太多的“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8.
抚河边的桃树刘国芳他非常爱那女孩,总怕失去她。他们在一起时,他总这样问女孩:“你不会离开我吧?”女孩无数次回答他说,“不会。”但有一次女孩没这样回答他,女孩想逗逗他,所以跟他说:“如果我离开你,你会怎么样?”他明知女孩在开玩笑,但他还是认真地回答女孩...  相似文献   

19.
自己的价值     
流沙 《女性天地》2006,(12):1-1
小儿今年4岁。有时候我宠他、惯他,有时候我骂他、打他。无论怎样对他,他的成长都不可阻挡。一天,小儿嚷着要去乡下老家,我不应允。他很悲伤。我说:“如果真想去,那你自己去好了。”小儿说:“我不会。”我随口说:“你只要拿着钱,去坐车就行了。”小儿认真地说:“爸爸,那不行啊,  相似文献   

20.
倾斜的雨伞     
董美维 《老年人》2004,(3):30-30
外公有一头“白加黑”的卷发,还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我一淘气,他就会用胡子扎我的脸,外婆说他是“怪老头”。我爱听外公讲故事,什么“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外公每晚只讲一个故事,当我还想接着听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就要我睡觉,早睡早起,我不想睡,外公也不多说,自己便上床去睡了。我拼命地推他,捏他的鼻子,他就是不醒,甚至还打起了呼噜,你说怪不怪?这样一来,我只好跟着他一起睡觉,慢慢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住在外公家的那几年,我整天在院子里玩耍。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