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田其云  罗永刚 《理论界》2006,(9):138-139
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中不必立即制定一部循环经济法。在修改完善现有环境资源法体系而转向循环经济立法时贯彻资源极限、循环利用、遵循生态规律等循环经济理念,以义务为本位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创新循环利用资源的计划、区划、规划,许可证及其转让,3R等法律制度,构建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自工业化以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对传统粗放武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革命.它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容的“3R”原则基础上,其运行包括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次,构建了经济——生态——社会诸关系和谐发展的链条,催生了诸多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循环经济深蕴的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以及新的生产伦理与消费伦理理论,构架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战略选择。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此文针对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现状,engceengceguxian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次循环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调控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思路 ,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市发改委主持的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栏目本期的主题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在研究中提出,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期刊发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三最”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文,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之现状及未来对策作了较好的总结和探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曹大 《南方论刊》2009,(3):12-14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而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求创新。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是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二是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突出“三创新”。  相似文献   

7.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艳  李剑 《东岳论丛》2005,26(5):66-68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管理公共资源的重要经济模式之一,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方向。海洋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21世纪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同样需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基本原则作为发展指导。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崛起与上海的应对思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走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前者要求加强经济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所谓“软化”的发展方向);后者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所谓“绿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在推进知识经济的同时,要重视发展以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为诗点的循环经济,从而确保中国以人均资源稀缺为特点的现代化事业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从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的世界循环经济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循环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重蹈发达国家覆辙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具有可行性。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 ,通过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可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循环农业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山东循环农业发展正处于由资源减投、污染减放“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循环向再循环再利用”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型循环转型。主要依据循环经济“4R”原则,构建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决策,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极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遭到巨大冲击,经济活力亟待提振。为此,中央明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举措。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价值,在深入分析发展循环经济与扩大内需互动式战略渠道的基础上,文章就甘肃利用扩大内需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条件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了甘肃发展循环经济与扩大内需的三条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尤其,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的出1:7产业,而作为产业供应链核心的家电制造企业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要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保护。文章阐述了家电制造企业引入供应链的必要性,接着,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分析了如何构建家电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及相应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所有罪恶都来自“偷窃”,污染地球就是偷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在其发展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实践中,通过官、产、民、学四方面把“天人调谐”思想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能动的文化意识,构建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意识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任小娟  吴慧 《云梦学刊》2004,25(1):33-35
传统技术创新观是一种单一经济发展观,用它指导经济活动,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缺陷;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彩霞 《阴山学刊》2006,19(6):61-66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它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自然和谐式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均早于发展中国家,许多发达国家将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也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合适的政策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陈明光 《文史哲》2007,(2):61-68
从汉代到宋代,“计赀定课”是农村越来越重要的赋役征派方式。迄今论者通常认为,就制度变迁而言,农村的赋税由人头税向资产税转化是一种进步。这是正确的见解,不过尚不全面。事实上,农村的“计赀定课”在制度层面上一直存在着若干严重缺陷,主要是资产评估的法定对象的界定长期不明晰,没有设定免征基数,资产评估方法不完善等,由此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实施的诸多弊端,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小的阻碍作用。究其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农村商品货币经济的普遍不发达,是当时的统治集团无法克服上述“计赀定课”的制度性缺陷的客观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不断与现实经济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许多经济现象仅通过对理性人模型的量变扩张已无法解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行为经济学更适合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将个体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体系,这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理论中"自利人"的假定,吸收社会心理学关于"利他行为"等研究成果,不仅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相吻合,对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红  张辉 《社会科学》2006,(4):56-61
法律调整执制是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模式下,法律调整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三赢”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有利于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调整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手段,指导循环经济立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系统调整,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各种不同的法律手段,逐步形成规范而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