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45年7月4日,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主席郑重谈起: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先生的话当然不是危言耸听。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政党,腐败不除,无以立本;作为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党风和廉政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党自身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决定人心向背的大问题。而腐败现象,又是党风和廉政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点。腐败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本;作为一个国家,腐败不除,难以立国;作为一个政府,腐败不除,难以取信于民,正因为如此,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在整个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9):64-64
不要简单地把既得利益者以为是"你的敌人"。实际上,既得利益者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这时候你才能看到改革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华生如是解读"既得利益者"我国腐败问题严重性不是一般经济领域的腐败,而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舆论腐败、教育腐败,这是体制性的腐败,不从体制着手,反腐败也只能是揭发一个,清除一个,又长一个,循环往复,不能除本……——著名政论家周瑞金作者还是太年轻,太简单,有些时候太天真,居然不知分权制衡的基础是以欲望控制欲望。还正人心呢,正了两千年,人心尽邪啊!——北大教授贺卫方评清华教授方朝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才能从根本上讲需要实干,不实干无以出成绩,无成绩无以显才能。但干出成绩有时得需要很长一个周期,那么在未出成绩之前,就需要你的“自我表现”了,让你的上司一眼  相似文献   

5.
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从一定意义上讲,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勤政是廉政的目标或结果。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一个干部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一个干部再廉洁,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必然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一个知名网站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题目是,如果你有腐败的条件,而且腐败了就有可能受到惩处,你怎么办?选项是:坚决腐败;不腐败;好好想想等。调查结果是,选择“坚决腐败”的占70%以上。这种调查可能不十分准确,但至少可  相似文献   

7.
《领导科学》2012,(33):64
"精神懈怠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自2011年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首次提出后,十八大报告对其又进行了重申。分析当前干部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除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监督的诱发因素外,精神懈怠问题成为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容易发展为当前广大媒体和人们广泛关注的"报复性腐败"。剖析腐败和精神懈怠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除干部素质、干部任用与监督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对于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党内。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学风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的命题。他严肃批评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是不正派的学风.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44):27-27
近期《财经》杂志发布了一份省部级高官腐败报告,将高官腐败再次拉人人们的视线。该报告汇集了23年(1987年-2010年)来120名省部级高官腐败样本,除西藏、内蒙古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未有涉及外,贪腐高官涵盖了其余省级政区。  相似文献   

10.
挺过去     
无论如何,一个人在世俗的生活中要坚守住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你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国家公务员。腐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公敌,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级政府部门都不会对这种行为加以纵容。各种各样的反腐规章,哪一个地方都有,但是,腐败也正如这些规章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以我之浅显的认知,腐败,事实上是一个人心里的事情。我是一个惧怕谈论自己小说的人,小说写出来了,发表出来了,放在读者面前了,读者怎么去理解,已经与作者没有多大关系了。但是,因为刊物办刊的需要,这样的文章我每年还是要写上几篇…  相似文献   

11.
<正>家族腐败只是群体性腐败表现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家族腐败就不断见诸报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腐败演出一幕幕地展开,除苏荣腐败案外,令氏兄弟的腐败也引人注目。在令氏腐败集团中,令家几兄弟作为核心力量固然是家族腐败的显著标志,但细细想来,在这一腐败集团成员中,血缘并不是唯一的联结因素。进一步而言,除了血缘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腐败分子大多大权在握且胆大妄为,搞起腐败来易如反掌.那么,腐败行为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有没有规律可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人们就不可能洞悉腐败最深层的发生机理,也就提不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走向深入.这里,笔者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腐败的基本要素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顽症,印度也不例外。我在想到,马邦政府二号人物、副首席部长维赛尔会因此辞担任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期间,亲身感受到了印度的职。据调查人员透露,涉嫌此案的印度警察和政客至少腐败和反腐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敲诈勒索等腐败有60人。其中,有的曾经和我非常熟识。现象一直是印度社会中的一个痼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想不到印度腐败如此横行面。据“透明国际”组织调查,印度在亚洲最腐败的国家中一般排在前三名当中。印度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印印度的腐败现象究竟有多严重?印度《撒哈拉时度的反腐败力度也很大,不少做…  相似文献   

14.
梁小民 《领导科学》2006,(13):52-53
明代官员薪俸极低,腐败盛行。清代雍正皇帝吸取教训,向官员发放相当于正俸银10~100倍的养廉银,但其子乾隆朝时的和让历史上许多贪官自叹弗如。专制社会绝对而无监督的权力这个官员腐败的根源不除,明太祖的严惩和雍正帝不菲的养廉银都无用。  相似文献   

15.
刘悦斌 《领导文萃》2013,(20):120-123
晚清吏治腐败,官员身边人也有一份"功劳"晚清吏治腐败,已是一个定论,这并不冤枉清朝统治集团。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其实,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是不知道官员身边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等。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与腐败是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体,围绕腐败空间的挤压与扩张、腐败收益的挤出与提升,反腐败与腐败相互对抗。为了反制反腐败打击措施,腐败形态结构会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以避免被查清,进而导致个人腐败向高级阶段的集团腐败发展转化。只有在反腐力度不足、时间不持续时,腐败才会演变发展,反之,就能遏制腐败。由此发现引导集团腐败形成的内在逻辑——应激机制:不彻底且不持久的反腐打击会对"腐败机体"造成破坏程度不足的刺激,从而产生适当应激反应,促使腐败发生调适性的进化转变以适应反腐压力。反腐败的力度与时间是决定应激机制激发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力度与确保持续是遏制腐败发展、防止形成集团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海涛  刘荷 《经营管理者》2009,(17):272-272
综观行政管理的历史,腐败与反腐败一直在政府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有效的遏制腐败,是关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本文试图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剖析了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毒瘤,反对腐败关系到下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各方面能否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反对腐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从制度、体制、法律、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也要注重腐败行为产生的文化、心理原因探析。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腐败行为多发的现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团性腐败。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问题,似乎在我国社会中成了个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大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因此我想现在也该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对腐败与防腐败的问题多作些经济学的分析,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对策。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