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正>在新媒体视阈下,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及信息传播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书本、报纸、电视、课堂等渠道,而是转向了更加便捷、丰富、信息量充足的新媒体平台。用好新媒体,可在就业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及学生就业技能学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在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探究在这一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开展途径,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档案用户的需求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档案用户的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发档案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档案界所关注的焦点。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着社会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利用率低、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做好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提升档案服务电子化水平,加强档案网站的网络宣传,引导新媒体商作出更多运作尝试。  相似文献   

3.
陈萍 《劳动世界》2017,(32):65-66
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分析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会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及时把工作和互联网结合,打造"互联网+工会"。在工作中,我们拥有党政支持、职工基础和企业支持的优势,也面临基础设施发展不均、工会工作者互联网意识淡薄、职工群众利用互联网意识不强和"互联网+工会"体系不完善的困难。因此,在打造"互联网+工会"的过程中,宏观上,我们要改革组织结构,做好互联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做好工会软件的开发工作,以及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开放和利用工作。微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手机应用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会组建、宣传引导、技能提升、劳动竞赛、工会维权、职工服务、民主管理、心理援助等工作。要建立中国的"互联网+工会"体系,积极主动服务职工,塑造中国工会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建立职工大数据库,为党和政府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陶秋香 《劳动世界》2017,(11):42-4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QQ群、微信群、微博等已成为学生党员自我学习、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形势和任务、内容和手段,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对相关传播理论的探讨,研究如何抑制新媒体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负面效果,增大正面效果,努力拓展新媒体出现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丰富其理论研究,更好的应用在实践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杜琼 《劳动世界》2016,(15):20-21
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如何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技术也因其信息化、数字化、互动性这些特点受到了很多年轻群体的欢迎,并且在大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现如今,很多大学校园都会把新媒体技术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使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课堂.而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校园普遍的应用也同样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阐释大学生主体意识和书院制的内涵,分析书院制模式在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上的优势,探讨通过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以及推行导师制等路径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独特的监督效能,为党内监督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了根本途径,我们只有正确引导和利用新媒体特殊功效,发挥其社会监督正能量,从而有效提升党内监督科学化水平,促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能够保障和谐社会与校园建设的稳定。基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诸多挑战,构建监测、采集、分析、警报、防控、反馈六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分析与指标设置量化的效用,可以为高校管理层全面掌握青年学生的舆情动态、进行决策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创新的现实基础和技术条件。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主动掌握变化了的媒体形式,把握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媒介、交互传播、平等互动等新特点,探索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形式多方面的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藏着丰富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和机遇,结合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和心智特点,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采用灵活高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陈建勇 《劳动世界》2017,(35):36-37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教育中,我国动漫事业在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已经跟上世界动漫事业的发展脚步.对于动漫设计和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新形势下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名师为引导,以动漫设计制作为培养纽带,构建实施动漫专业三维立体化的运营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进展.本文就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传播的迅速化、碎片化、多样化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道路上的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正向、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学风建设是目前面临的较大挑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目前新媒体平台发展较快,关注量较大,学院以此为契机,多措并举启用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新渠道,合力稳固学风建设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一支以年轻化结构为突出特点的新生力量,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以党外人士为主,具有高学历、年轻、流动性大、思维活跃等特点.目前,我们对新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从工资收入和职业理解两个方面来系统分析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们看到了它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也不能忽略它的负面作用.本文重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教育带来的正负影响,总结归纳原因,希望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社会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硕士生环境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显然不足,探讨构建面向专业学位硕士生的、由课程教学、设计实训和企业课题相结合的三层环境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协作企业、指导教师与管理部门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保证专硕生环境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互联网思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管是在传媒行业还是在整个社会都是十分受追捧的热门话题.从以前报纸、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到现在新媒体的一家独大,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报纸、广播的逐渐没落和电视收视率的急剧下降,并且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也被新媒体逐一分流.面对此情此景,各大传统媒介如果还按部就班,不知变通,那么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消亡.可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当下传统纸媒面临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解读信息的多样性等都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微博、微信、APP等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能否积极有效地加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各类高校不容回避的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逐渐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档案管理设备老化、缺乏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档案管理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些已影响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质量。做好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改革,必须要加强高校档案服务信息化意识,把握高校档案服务的创新性,加强网络技术的运用,积极培养档案管理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