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估计:1952-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资本是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资本存量核算是经济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我国统计体系曾经调整过、统计口径不统一的情况下,资本存量估算的准确性及可比性,直接涉及到增长核算的科学性。从已有研究来看,对资本存量的测算基本上使用1951年Goldsm ith开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的资本存量核算 核算资本存量涉及到期初资本、投资、折旧、废弃资本几个方面,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年初资本存量+投资-折旧-废弃资本=年末资本存量。因此,要核算出当年末的资本存量,必须通过调查,搜集到年初资本存量、投资、折旧和废弃资本的数据。 1年初资本存量 年初资本存量也是上年末的资本存量,并可利用上面的公式求得。按照这样的循环关系,年初资本存量的确定就转化为对某一基年资本存量的确定。加拿大统计局于1952年调查了资本存量的其中一部分-建筑物,并于1985年调查了资本存量的另一部分一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1952—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存量估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许多相关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深入探讨其估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已有相关研究中折旧率和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资本产出比增长规律确定基期资本存量;将资本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两类,分别设定递增的折旧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两类资本存量,然后相加得出总的资本存量。根据所估算的资本存量计算的资本产出比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所估算的资本存量是可信的、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17部门资本存量的核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俊波  王铮 《统计研究》2007,24(7):49-54
资本存量K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实证分析如生产函数的估计、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TFP等都需要K这个指标。在现有的研究中,各个研究者都对此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讨论的是全国的指标、分省的指标以及某些行业的指标。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的数据,给出了一个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并对中国17个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6.
资本存量是宏观经济分析与统计研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折旧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资本存量的估算结果。李宾首次对此展开系统研究,但由于李宾前后两个时间段采用的折旧率不一致,因此估算结果存在偏差。在对资本存量估算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估算了中国1978—2014年的资本存量,研究了折旧率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发现折旧率相差1个百分点,25年之后资本存量大约相差5.4个百分点,5%折旧率与10%折旧率的估算结果相差20%,以往的学者可能高估了折旧率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统计与决策》2012,(17):123-125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永续盘存法,本文创新性地估算了1997-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住宅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细致讨论了城市层面住宅资本存量的基本特征,并估计了住宅资本的回报率。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城市来看,住宅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GDP的年均涨幅。第二,各地区和各分线城市的人均住宅资本存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和二线城市的人均住宅资本存量增速更为迅猛。第三,近年来,除一线城市的住宅资本回报率有所上升以外,其他地区的住宅资本回报率均表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即住宅投资效率在不断下降。但分地区、分线城市住宅资本回报率的变化呈现收敛特征。综上,应该警惕住宅资本存量的快速增长可能对投资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段万春  杨建龙 《统计研究》2010,27(12):72-77
 资本存量是进行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尚无官方公布的资本存量数据。因此,为了提高后续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合既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的一个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1986-2007年的固定资本存量和工业行业的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同时将测算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资本产出比的检验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资本深化的过程。进一步对工业行业资本存量的研究表明,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均出现了资本深化过程,但1998年之后,不存在资本深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左晖  艾丹祥 《统计研究》2021,38(9):19-33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变化视角出发,建立包含ICT资本、非ICT资本和劳动的平行三要素供给面方程系统模型,在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式可变的条件下,分析我国工业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ICT 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一致性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在我国ICT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ICT 资本对非ICT资本和劳动反而出现双重偏向性技术下滑,且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方向不一致,二者共同抑制了TFP提升;而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促进了TFP提升。据此,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应当通过提高ICT投资与数字技术发展路线的匹配度来扭转ICT资本偏向性技术下滑,并进一步提高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同时增强ICT投资的技术适宜性,从而改善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与ICT资本深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孙凤娥  江永宏 《统计研究》2018,35(2):99-108
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拓展了固定资产的边界,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被视为一类新的固定资产,列入了知识产权产品。目前,官方统计并未给出中国各地区的R&D资本存量数据,现有文献也鲜有讨论2008年SNA框架下的相关测算。因此,本文依据2008年SNA和现有的统计资料,在合理估计1978年以来各地区的当期R&D投资的基础上,采用永续盘存法科学测算了1978-2015年各地区的R&D资本存量数据。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各地区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各地区R&D资本存量年均增速与各地区GDP年均增速,具有正相关关系;中国的R&D资本存量主要由东部地区贡献,东部地区是中国研发创新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52~2002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天津市历年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总量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估计,并着重考察人力资本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主要通过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实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只有达到一定互联网普及率时,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并在高互联网普及率时进一步增强;但在高互联网普及率下,ICT 投资对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表现为ICT 投资的促进作用消失。因此,现实的ICT 投资应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以最大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以深度激发“连接经济”对于释放ICT效能的互补性作用;还应注意配套相应产业政策,以减轻互联网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MM的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统计教育》2010,(2):36-41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以我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个横截面单元1998—2007年的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来分析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发现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并且在逐年增强;分地区来看,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