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约翰.多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末期的诗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以及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比喻新颖,具有浓厚的思辩特征,他的诗歌充满了奇喻和怪异的隐喻。在《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中,他看透生死,体现出了一种艺术人生观,这与道家庄子笑谈生死的艺术人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艺术人生观来解析约翰.多恩的诗歌《死亡,不要骄傲》并且从中得出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通过后现代的视角,运用符号学理论和新批评的细读法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及其诗歌的“间性”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审视古典时期的多恩及其诗歌的某种后现代性特征。认为多恩用巧智和奇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由碎片拼贴而成的独特的隐喻世界,他的精神“内爆”使得这一隐喻世界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特征,而这种不确定性在主体和文本中的体现就表现为“间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矛盾思想,即在爱情诗中思考女人对于爱情究竟是忠诚或不贞,在宗教诗中体现对上帝的困惑与怀疑,并常以条件句、疑问句作为诗的开头。这种矛盾思想主要由社会矛盾冲突和诗人内心冲突产生的。作者希望此文能为学者进一步研究约翰.多恩提供新的视角,或对研究其他玄学派诗人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美学是运用语言产生的意象、节奏、句法等技巧,有计划的破坏惯常的语言表达形式,使语言萌发新意,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性。作为玄学派诗歌创始人约翰.多恩,正是以其特立独行的意象,通过其标新立异的叙述技巧,使其诗歌与同时代的诗歌相比,蕴含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气韵,让读者体会到其哲理性的思辩。  相似文献   

5.
约翰·多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极具诗歌天赋,开创了"玄学派".他的作品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甜美诗体.他摒弃了过去人们在诗歌中所应用的传统的意象,其作品风格极具智慧,引人深思,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本文即在约翰·多恩的诗歌特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英国17世纪存在“知”“行”分裂的爱情域。以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体验为例,分析崇尚至真至美爱情的他为何在爱情诗歌中认同社会上爱情交易的存在、提出爱情多元占有和质疑女性的不贞洁。通过分析多恩的非理性行为,剖析他“知”与“行”不统一的原因,从而认识其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婚姻制度的劣根性。关键词:多恩;“知”“行”;分裂  相似文献   

7.
玄学派诗人是指17世纪的一群诗人,他们在世俗诗歌或宗教诗歌中都采用了相似的诗歌创作手法及意向描写。巧思妙喻和机智是玄学派诗歌的两大特点。通过分析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安德鲁.马韦尔两篇主题截然相反的佳作,试图揭示玄学派这一同质性在英语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玄学派诗人的男权意识与殖民话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许多评论家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诗艺、风格的细读分析上,而忽视其与世事的联系.但借助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双重视野可以发现,事实上,在玄学派诗人主将约翰*多恩常用的诗歌艺术手段如巧智、奇喻背后,有两种权力话语在运作:一为男权中心话语;一为殖民话语.这两种话语在诗人作品中无意识的反映,既有生理的、文化的因素,更与当时的整个时代氛围和诗人生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玄学派诗人以其创作的诗歌文本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殖民主义者建构"他者”的文本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矛盾思想,即在爱情诗中思考女人对于爱情究竟是忠诚或不贞,在宗教诗中体现对上帝的困惑与怀疑,并常以条件句、疑问句作为诗的开头。这种矛盾思想主要由社会矛盾冲突和诗人内心冲突产生的。作者希望此文能为学者进一步研究约翰·多恩提供新的视角,或对研究其他玄学派诗人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选取16世纪英国作家约翰·多恩诗作和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作品,从女性视角角度对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在研读这些作品中,深刻体会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女性的所属地位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多恩虽在视觉艺术方面鲜有成就,但由于其个人对绘画的喜爱以及与欧洲视觉艺术的频繁接触,使得多恩具有很强的视觉意识和视觉表达能力.多恩诗歌通过奇喻、变形修辞、色彩化和空间化等方式加强文字的视觉表现力,构建出新颖别致的视觉图景.这些视觉化处理方式体现出多恩诗歌对模仿艺术原则背弃后,走向了内心化、主体化,是一种巴罗克视觉特征.巴罗克视觉化处理不仅揭示出多恩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加强了诗歌思想上的张力,而且展现出多恩诗歌的丰富视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索了约翰.多恩晚期代表作《生死边缘的沉思录》中自我意识的内在性的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多恩的自我意识,充满人性与神性的交织。在危病的紧急时刻,其作为个体的人文学者的自我意识逐渐减弱,主要呈现出四个动态特点:被动性、自省性、他我性和超我性。同时,多恩自我意识的变化也与他的内在身份相关。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不同方面推进并提升了多恩自我意识的进展,使得《沉思录》超越了个体意义的生命经历,在更深邃更广大的层面为读者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3.
英国17世纪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在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中始终坚持着“合一”的信念。这一信念源自于他的乌托邦式“大同”思想。该思想体现在多恩的宇宙观、婚姻观以及宗教观上,说明了处在资本主义理性时期的多恩追求平等、永恒和合而不同的哲理。  相似文献   

14.
时代决定了多恩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模式.多恩生活的时代是科学革命时代,是对神秘宇宙进行探索的时代,因此无论是在意象创作上、空间创作上,还是在主题表达上,多恩都深受当时科学革命的影响,特别是传统宇宙观的影响,其诗歌创作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多恩诗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了一种哲学和一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艾略特的《荒原》是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锋之作.本文试图通过结合艾略特对他早期偶像多恩的态度及其态度的转变和他对《荒原》的评价,来分析理解《荒原》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以约翰·多恩(John Donne)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是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以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注重对爱情和宗教进行细致心理分析的一批诗人。本文通过对玄学派中的代表性诗歌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运用“奇喻”(conceit)、“反论”(paradox)这两种手法是玄学派诗歌的突出特点。文章还指出了玄学派诗人所运用的“奇喻”等修辞手法对本世纪英国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约翰.邓恩在探寻人生之初就与女性结了缘,女性成为他早期作品中主要描写的对象。从邓恩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来解读邓恩的女性情缘,邓恩既有美化女性的一面,又有批判女性的一面,这有助于结构邓恩的诗歌及其女性观,这也是邓恩诗歌艺术魅力的一种凸现。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多恩诗歌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激情与哲理相并重。多恩诗歌建构的情感张力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多重审美感受的整合 ,体味到玄远的诗境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多才多艺,小说、诗歌、剧本、散文与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无不擅长,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尤其是其历时30年才完成的"兔子四部曲",涵盖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与历史。  相似文献   

20.
美国"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中具有中华文化和哲学因素已经被学界所认可,其中浓烈的道学意蕴使其诗歌具有更为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雷氏诗歌以寻求文学上的自由为突破口,去寻求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绝对的自由。他在形体的逍遥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精神的逍遥。同时,他周游各国,归隐山林,苦心修行,从大自然和冥想思辨中唤醒人类对精神生命的重新认识。他"遁入自然"的诗歌作品与中国道家的隐逸文化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