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昱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58-258
“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深入探索了“人肉搜索”的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互动的主观心理因素,审视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互联网现象,在信息传播的影响上具有典型的二重性.但从本质上讲,它只是一种网络工具.为规范“人肉搜索”的信息传播,在法律途径上,需要立法部门对个人隐私权保护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制度途径上,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明确监管者以及网站建设者的责任;在宣传教育途径上,需要政府以及媒体引导“人肉搜索”多方参与者提高媒体素养和网络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感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人肉搜索”现象日趋严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出发点,旨在对如何保护互联网中的隐私权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一种依靠群众收集信息的新方式,实践表明、“人肉搜索”运用到侦查中可以大大缩减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但是一旦运用不当,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法律问题。因此,要把“人肉搜索”运用到侦查中,必须使之在法律的规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人肉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其由来,并通过案例论述了它的运行特点,讨论了“人肉搜索”的利弊。接着集中指出了其对人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最后对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隐私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网络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5-15
近日,关于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和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的新闻成为网络的热点。适逢《侵权责任法(草案)》拟写入网络侵权,针对官员频遭网站曝光、遭遇人肉搜索的问题,12月24日《新闻1+1》进行了解读。特邀观察员王锡锌表示,“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人肉搜索”这一网上行为,分析探讨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网络伦理缺失的表现,提出解决网络伦理缺失的途径,以期达到唤起网民道德自觉、道德良心,进而实现网民道德自律的目的,使网络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合乎规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红  王维红 《决策探索》2009,(14):75-75
广义的“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方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狭义的人肉搜索特指网民自发参与对某一人物、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查证并在网上公布的机制,如为郭文琚找父亲一事,还有“华南虎照事件”、“虐猫事件”、河南“天价理发案”事件等。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作为我们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所谓的道德审判已然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平等行使话语权力的平台,而其被过度的放大则引起了群体言论的偏激进而引发出了一起又一起的“网络暴政”事件。  相似文献   

10.
邓焱 《科学咨询》2009,(1):23-24
人肉搜索是基于网络社区的一种新型搜索机制,但近年来对这一搜索工具的使用出现了网络事件现实化的趋势,并进一步产生了诱发现实中群体事件的可能性.本丈试图从分析人肉搜索诱发群体事件的可能性及传播原理出发,提出可供相关职能部门和业界参考的应对策略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方式,不仅有伸张正义的积极影响,也暴露出侵犯隐私等消极影响。回顾人肉搜索的产生与发展,结合社会学的相关视角分析其产生原因、功能、意义,在此基础上,论断人肉搜索的健康发展需要外在监督的完善及个人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方式,不仅有伸张正义的积极影响,也暴露出侵犯隐私等消极影响。回顾人肉搜索的产生与发展,结合社会学的相关视角分析其产生原因、功能、意义,在此基础上,论断人肉搜索的健康发展需要外在监督的完善及个人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人肉搜索启动主体、信息提供主体,人肉搜索辅助主体。根据人肉搜索的目的,人肉搜索可以分为寻求一般信息资料的人肉搜索。寻求事件真相的人肉搜索以及查找特定人信息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犹如一把利刃,用之不善者伤人伤已,合理用之者亦可匡扶正义。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狭义的人肉搜索特指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发展,查询、收集、传播信息变得极为便利、迅捷,人们的网络隐私权利受到了空前地挑战。人肉搜索、垃圾邮件、网络广告等等刺痛隐私的现实拷问着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     
《领导文萃》2009,(20):8-9
互联网成中国最开放的公众平台 在网上.自由活动人士不多,但网络中存在一股活跃的反权贵文化。他们是数以百万计的“愤青”.在类似铁血论坛等网站上发表看法,在反CNN这样的网站上发表揭露西方媒体偏见的文章。一个听起来有些可怕的网络愤青行为是“人肉搜索”,很多互联网用户一起搜寻关于某个行为不端者的现实信息。尽管审查制度严格.互联网仍是中国最开放的公众表达思想的平台。腐败官员日益发现自己会因为大大小小的渎职行为遭到“人肉搜索”,私人企业会发现.污染环境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已经无法通过贿赂媒体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权利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人肉搜索"最为典型。"人肉搜索"是公民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也有利于监督权的行使。其基本构成是网友发布、交流和获取信息,这也就极易侵害到他人隐私权,现实中也时常发生这样的案例。因此,如何界定"人肉搜索"侵权行为,保护公民隐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王丽 《科学咨询》2010,(17):47-47
随着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众文化发展日趋繁荣,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也逐渐发生改变。从博客、人肉搜索等引发的一系列大众文化事件看出,大众的个体意识和隐私意识已经被扭曲至消费自我隐私,成了个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众文化发展日趋繁荣,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也逐渐发生改变.从博客、人肉搜索等引发的一系列大众文化事件看出,大众的个体意识和隐私意识已经被扭曲至消费自我隐私,成了个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20.
《管理科学文摘》2008,(20):204-205
隐私权是中外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更为敏感。本文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弊及其引发的分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只有有效监管"人肉搜索",才能有效保护公民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