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1985年以来浙江省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实证分析。发现这期间就业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但同时,借助于弹性值以及产业结构的构成趋势分析,可以看到第三产业正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进而得出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业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而金融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发展却显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韩卫民 《决策》2008,(8):I0014-I0015
2007年,中部六省中,湖北和湖南第三产业比重接近百分之40%,其他四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均低于GDP增长,且第一、三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中部地区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河北沿海地区第一产业处于产业结构劣势地位,第二和第三产业处于优势地位。在竞争力方面,第三产业处于劣势,而第一和第二产业处于优势地位。为了推动河北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了调整一产、优化二产和加快三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次产业的灰关联矩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曹丽莉 《管理科学》2005,18(6):82-87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部分信息己知、部分信息未知的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理论方法.利用灰关联理论中的灰关联矩阵方法对三次产业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沿着二三产业→一三产业→一二产业的轨迹依次递减,第三产业表现出枢纽地位,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在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构成影响第二产业发展的最强因子,邮电通信业形成影响第一产业发展的最弱因子;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依赖性更为普遍也更显著,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所代表的商贸流通业在三次产业中有着影响全局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广东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拉动分析——诱发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全国的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多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广东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但这不是单纯是工业增长变慢而服务业增长加快的过程,不是单纯减少第二产业投资而增加第三产业投资的关系;而是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的过程,使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本文利用2002年广东投入产出表(经2004年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计算并分析广东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各种诱发系数,以研究新时期广东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格尔  李华年 《经理人》2010,(7):122-123
什么是2.5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介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近两年,经济环境虽跌宕起伏,但转型却从未停滞。“退二进三”、“优二进三”呼声极高,但第三产业发展绝非朝夕。制造业转型下一个落脚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目前河北省能够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第二产业尤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明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二第三产业多为中小企业,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2000年,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三次产业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趋于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和结果。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的比重都已大大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总和。我国1985年才正式采用三次产业的划分并建立有关三次产业的统计,人们对第三产业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似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就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但不能绝对化,须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作具体的分析。韩国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91年29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2美元上升到6253美元,增长76倍多,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62年的43.3%下降至1990年的9.1%;第二产业则从11.1%升至46.2%;第三产业从45.6%降至44.7%。但在80年代前期的几个年份,  相似文献   

10.
加快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看。劳动者首先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然后由第一、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将相对地和绝对地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经济在经历了“有益的补充”和“必要的补充”到党的十六大报告确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个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经济已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到2002年.第二产业约有11476家,第三产业有6454家。在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近2万家企业中.80%是民营企业。有近百万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从事民营企  相似文献   

12.
郑强 《科学咨询》2008,(9):79-79
影视产业在世界贸易组织中被划为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广播、电视、电影业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的过程.从单一的社会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为2000亿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朝阳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产值每年230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天支柱产业,香港动漫市场也以年营业收入 46亿港元,超过电影产业.正在启动的中国大陆动漫产业市场潜力更是巨大.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市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产业结构现状,找出目前武汉市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确立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优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等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是党的十八大对优化产业结构作出的战略规划,也是对地方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自"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四川省198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KAYA模型和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使四川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产业碳排放较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应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第一产业的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38):13-13
背景资料 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资源压力等难题.广东省于2008年5月开始正式实施“双转移”战略.推进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同时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需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本文通过探究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互动关系,从而提出加快我国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北京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以及感性度系数和响应度系数,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高的依赖度,同时其他的产业对第二产业也有着很高的依赖度,说明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SS分析法对南京都市圈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如第一产业竞争力不强,都市圈产业结构存在高低级别并存的状况等,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如淮安市要重点打造现代高效农业,芜湖市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第二产业竞争力,南京市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二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在全国海洋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从统计数字看,浙江省目前已经初步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但是,海洋经济发展,既要遵循海洋产业演进规律,更要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演进,同时又通过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产业协同角度对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绩效及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