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约占《诗经》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中,描写弃妇的诗歌有十首左右,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由此推知,周代弃妇亦不在少数。这些女子的不幸遭遇,创造了她们独特的人生悲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合理的宗法制度与婚姻制度。 一、《诗经》中弃妇遭弃的原因初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中,保存有大量的反映婚姻爱情的诗,其中以妇女被丈夫遗弃为题材内容的,占有相当的数量,象《卫风·氓》、《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小雅·谷风》等。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基本的模式,这就是:女子痴情,男子负心,弃妇自叹。  相似文献   

3.
婚恋诗是《诗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剧结局,抒发弃妇愤懑不平的弃妇诗尤为典型。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社会早期妇女的不幸遭遇。因此,对《诗经》中弃妇诗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上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妇女们所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中国妇女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其中,写弃妇的几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先秦时期一些妇女不幸被弃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宗周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弃妇们贤良勤勉、诚挚忠贞,一朝被弃而又无勇气决裂。她们性格各异,但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自《诗序》以来,对《诗经·卫风·氓》(以下简称《氓》)思想意义的认识产生了一些分歧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诗序》云:“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或相背弃。” (二)朱熹《诗集传》云:“比(指《氓》)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三)当代学者多以为《氓》所写“弃妇”之词。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个勤劳的妇女,为负心男子所弃,由是悔恨不已。  相似文献   

6.
《水浒》第三十九回写了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诗中有“敢笑黄巢不丈夫”之句,宋江自吹自擂,讥笑了唐代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而被宋江所笑的黄巢,恰也有两首吟咏菊花的诗歌。“有比较才能鉴别。”宋江既然讥笑黄巢,我们不妨将二者的诗歌作一点剖析,以明是非,定真伪,看看究竟谁才是贻笑天下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7.
《丰》:情态逼真,精巧细腻这首诗抒写女子悔恨没有和情人同行,过后又盼他驾车快来迎娶。汉、宋儒者都以礼解诗,对诗中的女主人公颇多指责。《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意指女子“不随”,“不和”是悖于“礼”,故当“刺”。朱熹亦认为“妇人以有异志不从”(《诗集传》),又说“此淫秽之诗”(《诗序辨说》),无端地给诗中女子扣上了“有异志”“淫秽”的罪名。陈子展先生说:“《丰》,盖男亲迎而女不得  相似文献   

8.
《李太白全集》中,关于妇女的诗歌共有八十余首,几乎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历代诗人作品中写妇女的,再没有比李白更多的了。而这部分诗歌迄未得到正确的评价,遭到指责却是不少,甚至有人说他“其识污下,诗什九言妇人酒耳”(王安石);直至现代,还有人骂他“下流”,说他“崇拜的美人,大都是下流女子”,把李白说的简直象个流氓,这真是冤哉枉也! 究竟真相如何,让我们专门就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进行一番研究。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思妇”,即思念远别的丈夫的妇女。他们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一种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妻。关于前者,有《乌夜啼》《子夜吴歌》《塞下曲》《捣衣篇》《北风行》等;关于后者,有《长干行》《江复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 ,对诗歌内容的诠释 ,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 ,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 ,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 ,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 ,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小雅》中的言情诗较之《诗经·国风》数量甚少,常为人们所忽视,然亦各有特色。今试就其写作艺术,作一些粗浅的探索。《杕杜》:以物纪时,忧思层进《杕杜》是一首妇女思念久役未归的丈夫的诗。《盐铁论·徭役》说:“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不还,父母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积之思,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薮》之诗所作为也。”此说颇切合诗的主旨。全诗四章,每章七句,前二章采用叠咏的章法,通篇用女子的口吻抒写。  相似文献   

11.
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雨”、“鸡鸣”两种意象,可知《风雨》本为一首情诗,表现了女子与心上人重逢时的喜悦。“君子”应为女子的心上人。与不得已,早期“情事说”最近《风雨》诗旨。  相似文献   

12.
与谢野晶子的长诗《君莫死》长久以来被当作“反战诗”受到世人关注。但从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诗歌之道”“尊皇之道”以及政治立场分析,她的《君莫死》只是一首真情流露的“心声”诗作,甚至算不上厌战诗。对与谢野晶子的这首诗,应该放到她的整个创作当中加以判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诗经·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名篇 ,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 ,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 ,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 ,即 :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性的自省、人格的自立。这是此诗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元曲中反映出的妻子主动要求离婚去夫之现象 ,大有异于历代反映弃妇遭遇的文学作品 ,也突破了历代史书所录丈夫休妻出妇的记载 ,更有悖于古代离婚制度所鼓吹的“七出”、“义绝”诸理。它反映了中原传统文化在蒙元时期的大破坏 ,显示出元曲家对封建传统礼教道德反叛鞭挞的勇气与胆略  相似文献   

15.
男性诗人站在女子的角度,摹拟她们的声口,歌唱她们的爱情生活,这是中国古典爱情诗的一个鲜明特色和持久不衰的传统。钟嵘《诗品》评张华诗云:“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话来概括整个六朝的文人诗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大量涌现,其中男性文人拟作的“闺情”诗又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这些代述闺情的诗歌,欢娱之声少而悲苦之音多,大多数作品属于“闺怨”、“征妇”、“思妇”、“弃妇”一类。本文拟分析这些诗作的特色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乐府诗有“艳”、“趋”、“乱”者,首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是知乐府诗中,有些诗有“艳”、“趋”或“乱”。下面试就何谓汉魏乐府诗之艳、趋、乱,略抒己见,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忌妬,一般来说,并不是一种美德。但在中国古代,“妬”这个字眼却有它特定的含义。《大戴礼·本命篇》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妬,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为什么说“妬”会“乱家”?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当然,这只是在富人是如此,穷人有时是连一个妻子也养不活的),如果妻、妾  相似文献   

18.
“诗书六十余年梦,更拟传衣付小儿。”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扑朔迷离的梦。翻开一部《剑南诗稿》,是诗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逐篇统计,在陆游现存的全部九千多首诗歌中,凡在诗题中标出“纪梦”、“梦游”、“梦蜀”等整篇的纪梦诗,有一百五十八首;诗题未现而在诗句中出现“梦”的,有七百七十余处。两者合计,共有九百三十首诗,占了其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这里,还不包  相似文献   

19.
《蝃(虫东)》正解——诗旨辨说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蝃(虫东)东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 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 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古代治诗者对此诗旨意的理解,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这是《毛序》的说法。二、“刺奔女也。”认为是讽刺女子私奔的,以三家诗的《韩序》为代表。三、认为这首诗是“代宣姜答《新台》的,是刺卫宣公的,方玉润《诗经原始》持此说。  相似文献   

20.
《君子于役》——睹物怀人,情景如画 《君子于役》是一首抒写妇女思念久役在外的丈夫的诗篇。诗中这位农村少妇,在苍茫的暮色中,看到牛羊下冈,鸡进了笼,倍觉孤独、寂寞,从心底唱出了这首哀婉感人的思夫曲。全诗二章,每章八句,采用复沓的表现形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篇开头三句,直抒胸臆。“丈夫服役去远方,不知期限有多长,何时才能回家乡!”从思妇自言自语的叨念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她满脸的愁容,听到了她颤栗的声音,不禁要为她的命运担心了。“不知其期”,写出了女子的辛酸。丈夫服役如果有个期限,则去一天便少一天,“不知其期”,就简直没法指望了。“曷至哉!”这是发自女子内心的强烈呼唤。是女子长期独处受痛苦、受煎熬,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思想情绪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