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贫困文化理论是人们对贫困现象思考的一次转向,是从纯粹经济理论解释转向文化理论解释的一次转向,对文化扶贫的启示性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重视贫困文化的正功能,文化扶贫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第二,重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机制,加大力度促进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脱贫.因此,文化扶贫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大力弘扬贫困文化中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文化特质;第二,加强对贫困文化传承载体——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2.
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跨越贫困陷阱。文章从教育扶贫的基本内涵和现实图景出发,指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应当从主体、对象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和贫困群体异质性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不同群体的教育可得性、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多维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邻里效应和回流效应等间接发挥扶贫作用,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范围和整体效应。因此,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应改革并完善"主体多元化、对象全覆盖、方式多样化"的教育扶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脱贫。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民族研究》2012,(3):46-54,108
少数民族扶贫、减贫方略及效果与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因对少数民族在扶贫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导致所谓的"文化扶贫"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僵局。本文力求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有认识和话语进行富有挑战性的理论辨析,突显少数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实践原则进行探索,以有助于在反思中明确思路,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树峰  陈玲  许健琼  索朗欧珠 《民族学刊》2022,13(7):119-128, 151
职业教育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立贫困地区发展“造血机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西藏自治区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西藏职业教育扶贫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最适合当前西藏职业教育的扶贫模式,如加大对西藏职业教育的扶贫力度,不断提升西藏职业教育自身扶贫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驻村扶贫模式、宽口径的职业教育模式、依托优势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将职业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道路上,横卧着贫困这只恶魔,谁都欲除之而后快。消灭贫困之魔的手段繁多,政策则是不可不用的武器之一,而其中又以《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即国务院[1989]62号文件,以下简称62号文件)最为锐利。用好这柄利剑,辅之以其他手段,定能降服妖魔,摆脱贫困,胜利前进。宝剑锋从磨砺出如果把62号文件比作一把宝剑,那么它的锻铸实非易事,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了辛劳和汗水。 1988年夏秋之交,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在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扶贫工作会议之后,由新疆想到全国,提议召开全  相似文献   

6.
西藏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透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以其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其他省区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贫困与摆脱贫困过去是、今后仍然是西藏各级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必须面对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为进一步摸清农牧区的贫困状况,寻求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对全区的贫困状况进行调研的同时。还分别对嘉黎县阿扎乡和南木林县土布加乡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定点观察,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农牧区的贫困现象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并提出了消除贫困现象、改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供各级领导及扶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于民族地区扶贫任务、途径和政策的思考国务院研究室张定龙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基本消除贫困,是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去年9月以来,国务院在以往扶贫工作基础上,着手...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渗透艺术文化是一件能够积极输出与传播艺术的一个手段。例如,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巧妙地运用地铁进行艺术宣传就是一种非常好传播手段。据其文化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很多与艺术管理相关的启发,且从艺术管理角度可见地铁文化对大众的文化传播、审美保留、文化传承作用。合理思考、创新思路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必须能力。  相似文献   

9.
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的现状,讨论了这一问题形成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文章指出,要尽快地解决四川藏区的贫困问题,必须:一、调整政策,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变藏族人民的生存环境;二、加强扶贫立法,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三、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努力解决扶贫工作中现存的若干具体问题;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五、加强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六、加强现代文化传播网点的建设,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的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湖南省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旅游局等省民委委员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牵头组织调研,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上升到肖级层面,“武陵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1):15-17
国家新的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湖南省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旅游局等省民委委员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牵头组织调研,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上升到肖级层面,“武陵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3.
精神扶贫是党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理念和举措.2020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帮扶相对贫困.精神扶贫对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蕴.要继续把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放在首位,引导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基础上追求美好生活;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激活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积极回应民族地区群众对教育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更高诉求,加强教育扶贫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3月31日,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作书面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会议并讲话。根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相似文献   

15.
洪波 《西藏研究》2000,(4):79-85
一、关于新世纪扶贫开发的时限及解决温饱的标准党中央在 1999年 6月就明确提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 ,贯穿于初级阶段的整个历史过程 ,如期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后 ,扶贫开发工作并没有结束 ,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我区到 1999年底 ,按原定温饱标准农牧区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 9万人以下 ,通过今年的扶贫攻坚决战 ,考虑到部分返贫人口出现 ,贫困人口可控制在 5 %以内 ,应当说按期实现了扶贫攻坚目标 ,基本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全区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贫困现象有一定限度的长期性。经过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管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贫困现象将大大改观。但贫困遗存问题仍将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且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因此,对于贫困遗存的治理,一要转变对贫困的思维认识;二要形成常规的脱贫攻坚治理形式;三要转变机构职能;四要加强贫困痕迹的跟踪和归类;五要形成"专项"与"统筹"相结合的治理体制;六对于边境贫困,应从国家国防角度给予支持和帮扶。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1日,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作书面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会议并讲话。根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内涵与关系的梳理,以贫困脆弱性理论和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藏区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难点,对现行的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并对扶贫开发的长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但是,由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持续性高投入,"区富民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随着国家对扶贫标准的调整,内蒙古地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考验。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动力源泉,也为理论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聚焦学界对我国农牧区贫困问题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1.人力资本缺陷是贫困形成的重要原因,克服  相似文献   

20.
A村苗寨苗族作为特困族群总体上遵循节俭主义的消费伦理,消费欲望与拥有的资源之间的张力较少,化解消费风险的途径是依赖政府,但年轻人群消费的竞争与攀比心理日益显现.A村苗寨苗族的消费文化受到物质短缺和国家福利供给及外部消费主义文化等多方影响.其对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含义在于扶贫措施在保留一定现金支付的福利保障的基础上应着眼于为贫困人群通过资产建设与能力提升创造发展机会,同时这个过程中应考虑贫困族群成员的竞争心理给予应有的内部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