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计38种,隶属于17科。从来源来看,主要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9%。同时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调查结果将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厚基础 宽口径 重能力 求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玉龙(1964-),男,汉族,博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基础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云南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副主编,《杂草科学》《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生物安全学报)《Ecological Processes》等期刊编委。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 1年获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和环境影响及其原因;指出了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损失概况,并提出了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是当前旅游经济中普遍关注的热点 ,也是景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关键。从经济学原理和经营实践来看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不会导致所有权变更 ;风景名胜区产品供给应采取市场生产与政府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景名胜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时 ,应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规范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6.
都市点击     
《社区》2006,(7)
政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不设标志将被定为不合格在建设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凡是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将被定为不合格:没有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没有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没有设立国家重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自加入公约以来,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推动了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必须在国际层面进行。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公约的作用,以此来推进和完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以万佛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系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保护单位。武陵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必须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依法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防范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活动日益加剧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我国的一些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立法应贯彻风险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1.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类型。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内部也已逐渐形成一些具有鲜明职能特色的旅游城镇,其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独特规律和特征。从“人·业·空间”一体化视角,提出风景名胜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的 RIS 模式,即“R(Resi-dent,人)、I(Industry,产业)、S(Space,空间)”三要素一体化驱动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这一模式在雁楠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为风景名胜区城镇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内存在大量村庄,这些村庄由于地处风景名胜区内,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也影响着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本文以花果山乡前云村为例,通过背景梳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村庄空间规划、建筑风貌、绿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研究其人居环境,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保护、开发和建设景观资源,调控区内人类活动的双重任务。通过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该类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旅游发展应抓住重点,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丰富;旅游发展要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培育“大旅游”、“大发展”观念,从周边区域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后劲;理顺体制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整顿旅游服务环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引导管理,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对照,分析了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相关的原有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法律调整我国国民自由时间结构的必要性。最后,为进一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科学教育工作部业已成立。经建设部批准,该部挂靠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常工作。科教部主要负责统筹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部和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教育与科技的对外合作交流,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风景区职工的岗位培训等方面,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法律并未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非国家级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许多地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出现转让过程尚不规范,某些转让行为亦有悖于国家的有关规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如何规范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景名胜区和宾馆饭店同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调控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是国际上宾馆饭店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功之举。在风景名胜区的营业结构中,门票类、服务类、饮食类、娱乐类、场租类和商品类的收入与游客人次正态相关,成为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模型的基本构件,其中以门票类收入为主指标,余者皆为随同相关指标,各项指标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外来入侵物种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在乐业县也有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其中以紫茎泽兰最为严重。外来物种对乐业的旅游业和自然遗产的申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引起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必须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明确入侵物种种类、分布、机制,评价入侵物种带来的生态危害,研究控制对策和具体技术,选用其中一种方法或者综合利用几种方法进行防除,这些方法包括人工、机械、化学、生物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备受关注。在区域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将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力划分为风景名胜区资源吸引力和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地位两方面,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04-2009年天池景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出天池景区资源吸引力日益增强而市场竞争地位有一定波动,最后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岳麓山东大门、南大门为例,总结出风景名胜区大门设计应从整体环境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突出风景名胜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