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中等学校的“访问教师”运动为开端,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学校辅导工作的一种专业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充,由学校、家庭向外延伸至社区和社会机构,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也不断革新,由传统上几乎单独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发展到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该说,21世纪初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时期。2008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鼓励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合作兴办社会工作实务专业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相关政府部门的号召,成立了如“社会工作师事务所”、“社会工作评估”等一系列实务机构,形成了社会工作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机构化”趋向。这些机构大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政府密切合作,在相关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展开了系列服务活动,积极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1,(22):26-28
多方资源配合以提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张晓园:我的第一个分享是“以项目化的模式推进专业服务”。 因为深圳社工服务基本上都还是岗位购买,“以项目化的模式推进专业服务”是我们团队探索出来的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医疗服务的“社会工作化改造” 所谓“社会工作化改造”,就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服务对原来传统政府工作模式予以改革、发展、创新和提高的过程和所有活动,改造的社会性结果是将以往政府“行政管理主导”的社会服务模式升级为‘专业化社会服务主导”的社会服务模式。实质上,社会工作化改造的精髓是,当前推行的社会工作制度并不是现有政府工作以外的新东西或“入侵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人才概念已经从广义的社会工作人才变成狭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当符合专业性、职业性、基层性和本土性的特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目标包括城乡社区工作者、专业机构工作者、社会服务组织专业工作人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建设要求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当开展学校和城乡社区、专业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合作单位的"五双"工作模式,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四个三并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证明了"五双"工作模式和"四个三并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星空”)是一家很有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合了社会工作专业与心理专业的功能,提出“社工+心理+志愿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东莞市的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09年11月,当年也是东莞社会工作的开元之年,首批驻校社工由此诞生.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众)的驻校社工最初只有4人,派驻在两所学校,如今则已有20名社工,派驻在全市10所学校.这支驻校社工队伍平均年龄26岁,均为持证社工,负责为学校内的青少年及老师、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经过5年的发展,大众的驻校社工模式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4,(36):24-26
20年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应时代而生,开启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及社会工作教育界前辈的努力下,社会工作的“教育先行”模式成为一大特色.此后,从社工专业师资培养、实践基地探索、国际学术交流到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影响相关政策制定、拓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活跃在多项社会工作发展的领域中,屡次发挥关键性助推作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已成为联络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重要枢纽之一,影响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未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该如何定位?未来应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8位副会长,听一听他们对协会未来的畅想.  相似文献   

9.
娄闻煜  杨超 《公关世界》2023,(17):105-107
社会工作是一门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式方法,协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摆脱困境,更好地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专业。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可度较低,这与我国的文化性质密切关联。从文化性质的视角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地位,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东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文化性质,阐释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弱势文化的原因,指出重视制度和技术、持久性地改造我国的弱势文化性质,并建立起一套属于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改善我国社会工作的教育现状,重点拓展其在强势文化领域内的空间,以此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21-22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下称绿耕)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绿耕的前身是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自2001年起,绿耕分别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及四川映秀等乡村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工作团队主要由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督导、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组成,至今已经深耕乡村11年,成为我国内地开展城乡社区工作和农村社会工作时间最长的社工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