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和成年期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该时期的发展涉及两种变化:主要变化和次要变化.主要变化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的时间和性质因青年所处的社会文化差异而不同,但是它们被认为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时间上要比构成青年期典型特征的其他变化发生得更早.次要变化包括伴随着青年期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社会的变化,由同一性、自我效能、性心理、依恋和成就动机等五个方面所组成.其中,大多数变化贯穿人生的各个时期,但是它们在青年期的发展期间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次要变化,它们是性心理、依恋和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返乡创业释放着巨大的活力和潜力,开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吉林省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返乡青年创业成为新的热潮。调研发现,与“80后”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实践不同,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以县城为创业空间、以成家期为创业时间、以小微创业为偏好、失败率高的特征,表明其非市场理性的创业行为背后,隐伏着县域返乡青年创业的生活逻辑。实际上,被父代托举进入县城的农村青年,实现家庭生活的完整亲密和追求阶层生活的跃升构成其返乡创业的内在逻辑,这种生活取向的创业以父代资源的持续输入和家庭发展的合法性作为实践基础。然而,这种创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会引发父代被迫卷入、子代婚姻不稳定等家庭危机。这启示:政府在创业政策设计上既要积极与返乡青年的需求相结合,又要引导他们理性创业、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安置已成为近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焦点。为帮助农民工做好返乡后的生产安排和生活安置,激发返乡农民工再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都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拓展帮扶内容,丰富帮扶形式,实实在在地为返乡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并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然而实践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如何实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安置,无论对政府还是农民工自身来说都将是一次严酷的"大考"。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意义上,研究者们往往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定位来明确其角色,把社会工作者定位于使能者、管理者、教育者等诸多角色.经过5· 12地震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重建的实践,研究者们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行了众多研究.其中,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韦克难综合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提出社会工作者主要的灾变服务角色非常多元,包括:(1)支持受灾个人及其家属;(2)协助个人与资源的链接,增加资源的可及性;(3)防止受灾者出现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4)预防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瓦解;(5)社区组织者;(6)改变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增进受灾者的福祉.这些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域,其功能和角色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讨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但更需要深入到灾后服务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所讨论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和角色.  相似文献   

6.
王西 《现代交际》2014,(10):1-3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时资金、技术、经验、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理性行为,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中职生而言,青年期是其个性发展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时期,要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在这个群体中,后进生更加需要得到关注,才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主要站在班主任的角度,通过给予精神关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调,以及引导后进生树立人生目标共同促进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开始出现举家随迁的流动模式,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也由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在步入成年后,出现了内部较大差异的分化;但无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留驻城市或返乡就业、创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现代劳动力。对916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其义务阶段教育后,能继续留驻流入地的人员超过了一半;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去向不明的,多为社会特征水平偏低者;城市返乡农民工子女在家长特征水平上偏低。因此,应以国家宏观需求和个体微观分化的特征为立足点,对该群体后义务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60户有0—6岁儿童的来沪务工家庭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座谈会方式,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重视子女的学龄前教育,责任心强,教育投资和期望都与上海本地家庭相当: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社会经济状况相对不利,所以在亲子时间、养育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教育认同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照料投入、教养方式、控制感、成效感、投入度以及与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一门“青年学”十九世纪前后,和“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时出现的产业化、政治化、民主化和普及公共教育”同步,出现了特殊的青年社会群体,随之带来了青年期的过渡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复杂化,青年期越来越长,过渡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青年占社会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我国,目前“全国15~29岁人口占总数的29.1%”,青年人口占三亿,青年劳动适龄人口占60.5%。如果把当代青年的范围从15~29岁扩大到刚刚进入中年的69届、70届中学生和六十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刚“在此年龄段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