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以近年来较流行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为指导,从文本互文和文化互文的视角对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了解读。在文学研究中,互文性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学文本之间产生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借鉴,还包括文学文本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的关联,因此,互文性不仅仅对文学传统有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拓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可能。通过这独特视角下的解读,笔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莫里森作品中的人物的特性,作者语言的力量,及她的作品在当代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学界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汤姆·斯托帕德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刻意寄生,使两部戏剧呈现出一种显性的互文关系。互文性突破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历时性界限,通过空间映射,借助读者的想象与认知能力,构建了文本间性隐喻,扩展了文本的话语空间。同时,《罗》剧套用《哈》剧戏中戏的结构,将互文性上升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游戏,使剧中主体游离于主体间性之间,在主体间性之间消解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在参与游戏实践中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回归自由,实现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10)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切入,来探讨《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将《论语》与《庄子》作为互文的两个文本,一方面在互文的视野下考察了孔子的悲剧命运以及孔子与庄子之间的深层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也反思了传统研究中过于强调学派划分的弊病。用互文性理论关照传统文本,一方面利于重新发现问题,同时传统文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修正和丰富现代理论。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指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作品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对以往作品的模仿.本文对简-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进行体裁上的互文性解读,重点讨论了小说与哥特式小说、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以及说教型小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珵 《学术探索》2014,(10):112-117
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alter egos)从不同层面揭示出这位“历史之父”的多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历史》的叙事与叙述主题的多角度展现.希罗多德通过建构文本中的“第二自我”试图树立自身的权威,并向雅典的受叙者(narratee)传递影响超越文本局限的“永恒真理”.伴随着叙事情节发展与希罗多德史学思想传递的需要,《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产生转变,并表现出二元特征,叙事中的“第二自我”和受叙者与希罗多德和雅典听众间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叶集》蕴含丰富的诗学信息.郭沫若等在《三叶集》中有关“人格忏悔”的探讨,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一个反思性“内面”得以登场.在诗学意义上,这标示着现代抒情主体的裂变与生成.《三叶集》建构的诗学观念在诗集《女神》中得到具体显现,二者构成互文性文本.《女神》显著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本,确立了抒情的诗学本体地位.《三叶集》与《女神》共同推进了抒情主义诗学的建构,在早期新诗观念的建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Intertexuality),也有人翻译成“文本间性”“文本互涉关系”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互文性”诞生于1960年代,“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文本都与来自本文化的或者他文化的其他文本进行着对话,“一切时空中异时异处的文本相互之间都有联系”②。《夏天的禁忌》与《挪威的森林》这两个“具体的文本”之间即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其“互文性”具体体现在成长、性爱和死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可简称《增韵》,毛晃、毛居正撰.《宋史》无毛氏父子传.毛氏浙江江山人.《同治江山县志》卷九有毛晃传略:毛晃,字明叔,沙堤人.绍兴间免解,任主簿.尝闭门著书,留心字学,增注《礼部监韵》,砚为之穿,学者称铁砚先生.其子居正,举进士,校《监韵》,俱有功字学.明修字韵,宋濂等上言,注释音切一依毛晃所定,遂取其书名《洪武正韵》.据今浙江省江山市文史馆毛永国先生考证,沙堤,现属华峰乡沙村.毛晃大约生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绍兴21年(公元1151)进士,第二年即开始撰写《增韵》.十年后,即绍兴32年(公元1162)书成,作《拟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以下简称《表》).《增韵》呈上后,若石沉大海.晚年居家,在沙堤创办“高斋书院”.他的书稿曾在朋友间流传.其子毛居正为之校正并重增.到宁宗嘉定16年(公元1223),才刊印问世.魏了翁为之作跋云:“三衢毛氏《增韵》,奏御之六十二年,其子居正义夫应司成校正经籍之聘,始克锓梓于胄庠.然人情异响,趋简厌烦,故校其始著,尚多刊削.世之不遇者非特一《增韵》也.”毛晃另有《禹贡指南》一书.  相似文献   

10.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对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从人物到细节、从主题到社会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模仿。在追求和谐男女关系的掩饰下,劳伦斯塑造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版的麦克白。然而,互文性在文本中的运用促使了文本的多元化、异质的解读。《恋爱中的女人》与《麦克白》的互文性解读为我们重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爱犬颗勒》、《双驴记》、《太平狗》三篇小说都是以动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但作者采取了双重互视的叙述视角,打通了人与动物的世界,以人与动物的事故反省历史与人性,因此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的写作策略是福克纳创作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有益尝试,其创作凸显了作者对文学传统和以往作品的利用和模仿,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否定颠覆和创新发展。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个案研究,从文本叙事模式、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本独特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1844至1845年中俄政府间大规模互赠图书是中俄文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第12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王西里学习藏语和研究藏传佛教是俄国方面索要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直接原因,而翌年俄国回赠中国图书是采纳了传教士团领班佟正笏的建议。清政府将一套北京版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赠予传教士团,而理藩院对俄国赠书最初的整理工作则是在传教士团协助下完成的。国人始终未能很好地利用俄国赠书,而清政府赠书却对于俄国的藏蒙文化及佛教研究产生了推动作用。由于清政府的柔远抚夷策略以及传教士团所具有的外交职能,这件本应对中俄人民互识产生推动作用的文化盛事又不免被披上了一层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丰富的减灾救荒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可谓传统减灾救荒思想的集成时期。其间涌现出一批著名思想家和专门著述。如宋之董煟、范仲淹、曾巩、朱熹,元之王祯、欧阳元,明之林希元、屠隆、周孔教、徐光启,清之魏禧、俞森、陆曾禹、杨景仁、汪志伊;《救荒活民书》、《荒政丛言》、《荒政考》、《荒政丛书》、《康济录》、《荒政辑要》、《筹济编》等。在继承前代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充实、丰富,形成了系统的传统减灾救荒思想。试分减灾防灾、备荒、救荒善后三个层次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发表以来,国内外的评论家就其思想性、文化性和语言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发掘。在对这部作品的"互文"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主要聚集于该部作品与《奥德赛》《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肖像》以及欧洲其他文学作品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该部小说的前三章和后三章就叙述视角上构成"互文"特点,即小说前三章的叙述视角变化—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的交融→人物有限视角占主导地位—预示了小说后三章叙述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珀涅罗珀一章叙述风格的形成轨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慧明 《学术论坛》2012,35(5):162-164
《新夏娃的激情》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凭藉其独特的想象力建构的一个重写传统的反讽性戏拟文本。作为一种文本策略,互文性构成了《新夏娃的激情》重要的后现代文本特征。小说以科幻小说形式创作,以新夏娃的诞生和逃亡为戏拟对象,娴熟地运用典故、戏拟、反讽等手法,通过对《圣经》、希腊神话及文学经典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挪用和改造,以荒诞、戏噱的神话图景离析正统,展现对性别文化的批判和反讽。文章拟从典故、戏拟、反讽角度入手,探讨该小说互文性手法的运用,进而揭示其后现代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伟华 《学术研究》2004,(5):126-129
文化、文学、文字和图像四者的亲缘性和互动性为图文互文法提供了理论支点。《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图志》、《京派海派综论》 (图志本 )等实践证实了图文互文法进行文学研究的可行性。其得失也让人从中窥见用图文互文法研究文学的优势和可能遭遇的困难。图文互文法使研究逼近文学本原 ,拓展文学研究主体的视域和文学研究客体的维度 ,给文学研究带来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嫁接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但二者创作风格迥异。对作者而言,互文性是其"叛逆性创作"的重要手段;对读者而言,互文性带来了"痛并快乐"的"极乐"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解读后文本的白雪公主角色塑造的矛盾性和悲惨命运,揭示作者的创作深受前文本的传统和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游戏》微型文本为对象,以“互文性”作为研究视角与解读策略,通过对《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研究,挖掘微观形态下《游戏》的精神内核,对《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现象及深层内涵作进一步揭示,彰显在音乐语境中钢琴音乐文本互文性研究的可行性、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典文本中历史文化典籍的运用与现代小说艺术的形成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思考短篇小说文本的存在样态,通变的问题及相关命题,和西方"互文性"理论与中国古代"通变"思想的关系,是探究二者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大泽乡》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让历史事件进入现代短篇小说;《石碣》利用《水浒传》中的文本空白点敷衍成文;《豹子头林冲》转换了叙述侧重点,使原有的叙事性故事进入现代短篇小说;《菜园》将诗词、文学典故和历史典故熔入文本叙述,使古典诗词和典故进入现代短篇小说;《游园惊梦》通过叙述层次的递进及隐喻手法的运用,形成现代小说中的"形而上质"层.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具有理论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