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与袁世凯的早期关系及其来华后的一贯思想的分析 ,可以认为古德诺在“洪宪帝制”中起着重要的谋划作用 ,其事后的辩解也无法否认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行政学创始人古德诺与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关系,人们一般仅知其撰有《共和与君主论》,被袁世凯复古称帝所利用。其实古氏对当时中国的政治与行政发展颇多关注,多有建议。古德诺曾撰写《中国官吏教育论》建议创设中国第一所行政学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行政官员。  相似文献   

3.
<正>1915年9月,袁世凯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力达到了顶峰,但他并不满足,又开始觊觎皇帝宝座。为了加紧复辟,他精心策划,制造舆论,并让幕僚美国人古德诺抛出了《共和与君主  相似文献   

4.
早在1913年来华赴任之初,古德诺针对民初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传统,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宪法体制构想.政体问题是该构想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是在美国式总统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总统的地位和职权,确立行政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宪法体制;该构想与袁世凯在1914年建构的“宪法体制”拥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古氏的制宪理想在表面上收获了充分的实践结果,但最终事与愿违,在袁世凯的帝制复辟运动中遭遇破产.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为铺平通向帝制之路,导演了一场大造帝制舆论的丑剧。 1915年8月3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在上海《亚细亚报》抛出《共和与君主论》,首先发难。随后,袁的另一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以《共和宪法持久策》呼应,袁政府参政院参政杨度等纠集帝制余孽,于8月13日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布《筹安会宣言》,并在全国演出了一幕幕劝进闹剧。杨度所撰《君宪救国论》从理论上较为全面、系统地杜撰了一套改共和为帝制的“理由”,而袁世凯及其把持的北京政府就此发表的一系列申令、密电,则是明里暗里制造和操纵帝制舆论的总纲领。这场西中兼备、官民共襄、紧锣密鼓的帝制喧嚣,看似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细思究之,基调则一,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谬托国情  相似文献   

6.
从古德诺的两篇英文文章看其真实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古德诺发表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的两篇英文文章,即《中华民国的议会》和《中国的改革》,发现主张言论自由、实行法治与科学精神的古德诺,其基本政治态度还是指向民主,而非专制。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其法律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写了一篇名噪一时的备忘录———《共和与君主论》。因文中有"然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之语,遂被筹安会杨度等人借为己用,作为鼓吹君主立宪的主要依据,古氏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骂名。对于这一问题,当时就曾引起众多评论,各家褒贬不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并展开了广泛讨论。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同时提出几点新看法,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汤园林 《社区》2013,(29):17-17
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大力向朝廷举荐,对后者有知遇之恩。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让袁世凯怀恨在心。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解职临时大总统后至“宋教仁案”发生前,对袁世凯的再度妥协并非是落入袁世凯的圈套而上当受骗。孙中山对袁世凯再度妥协的原因,在于客观上为当时的形势所迫,主观上则存在着促使他再度妥协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严复“筹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8月10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在北京《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公开批评辛亥革命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也。”并公然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随之,“筹安会”发起,其宣言把矛头直接地指向了辛亥革命,说:“我国辛亥革命之时,国中人民激于情感,但除种族之障碍,未计政治之进行,仓卒之中,制定共和国体,于国情之适否,不及三思,”“长此不  相似文献   

11.
论黄兴反袁     
黄兴反对袁世凯,经历了一段众所周知的曲折过程,一旦觉醒,便全心身地投入到反对袁世凯,维护共和的斗争中去,直至溘然谢世。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命袁世凯前往湖北,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举起清廷剿抚的大旗,却不是消灭革命军,使革命党投降清廷,相反地,是利用革命党迫使清帝退位,又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众口一词,说民国总统“非袁莫属”,终于出任了总统。辛亥革命,不知有多少人牺牲,而最大的赢家,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  相似文献   

13.
地方自治思潮在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于清末付诸实施,其中,袁世凯是积极的参与者。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就其成效而论,居全国之首,直隶成为当时的模范省,与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曼君 《山西老年》2011,(12):21-21
清末,袁世凯要在北京举行阅兵典礼,并邀请各国公使前往观礼。张敬尧知道袁世凯举行阅兵典礼是为了炫耀军威,于是加紧训练军队,并将部队装备整齐,以便到时候出出风头。  相似文献   

15.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①。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②,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维新变法时期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思想与康有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袁世凯曾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在变法关键时刻对康有为的背叛,有着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方针陈美健袁世凯从清政府的一个中层道员逐步升迁为总理大臣,又从封建王朝的总理大臣一变而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总统,其中奥秘在于他通过兴办军事教育和练兵而网罗了一大批掌握军权的军事人材。如果进一步追问,袁世凯的军事教育得以稳步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苏有全 《社区》2010,(32):38-39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当了83天皇帝,6月6日又因尿毒症弃世而去。袁世凯是一个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这里面除了袁世凯本人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当推手,这个因素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玉壶     
林华玉 《可乐》2011,(9):52-52
袁世凯做皇帝后,心情一直不好。他违背当年宣誓效忠的共和制,成了革命党声讨的对象。反袁势力此起彼伏,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袁世凯整日寝食不安,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御医几番诊治,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杨波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而落下了帷幕。当历史的幕帐徐徐落下的时侯,绝大多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在为他们的这一选择而欢欣鼓舞,只有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逐步昭然的时侯,他们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