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火爆热销的《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由台湾"卡耐基之父"黑幼龙及其家人共同撰写,书中记录了黑幼龙夫妇教育子女的心得—慢养。黑幼龙夫妇凭借此法,将4个性格迥异、特立独行的孩子都送进名校,并使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声音     
汪芳 《华夏少年》2007,(10):90-90
尊敬的编辑同志: 自知晓《简快作文》以来,我就认为这样的书学生一定喜欢,所以就要求学生每人征订。结果不出所料,现在学生对此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我现在还时不时地闪现出大家一起分享《简快作文》时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的欢快情形。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能拥有这样的好书。当然也非常感谢你们能提供给孩子这样的书,拉进学生与写作的距离,远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吴淡如台湾知名作家,著有《不生气的技术》《成全自己》《梦想会生利息》《了解人性的八堂课》等书,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40岁时,吴淡如才做了母亲,因此她对教养这件事保持着睿智和清醒,明白自己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以及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她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一套"不同于常理"的教育方法,以书信的形式集结成册,与妈妈们分享她在育儿问题上所经历的"最大的冒险"。  相似文献   

5.
轰动全美的教子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你,孩子需要什么,面对他们,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大人……很多老师会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自己才是老大。但总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一个事实,孩子之所以守规矩,只是因为他们害怕来自大人的恐吓和惩罚。我们花了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出版了一本名为《蜗牛不放弃》的书,记述了包括我的长子乐渔在内的7个孤独症孩子及其家庭的生活故事。那时候,孩子们当中年纪最大的石头和秋实都还是中学生,最小的孩子康康和乐渔还没上小学。身为一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我既为他们的努力成长感动,也为他们的未来忧虑。  相似文献   

7.
李琦 《老人天地》2014,(9):24-25
<正>每年教师节临近,一些学生家长就着急了,连带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跟着着急起来: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不知从何时起,给老师送节礼就成了"灰色惯例"。礼物是不是真的能跟自己孩子的受关照程度挂钩?不妨从过去的老故事里寻找答案。千年之争我国文献中首度出现送给老师的礼物,应该是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记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述而》篇中有这  相似文献   

8.
最近媒体上关于“阅读指引”方面的消息很多,比如,在8月21日《广州日报》上,有一篇题目叫《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的文章就反映了一些家长指导子女读诸如《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而被子女拒绝,为此家长们感到焦躁不安,满心忧虑;还有在8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上,有一篇题目叫《今天,我们应该读什么书?》的文章,文中列举了诸如黄集伟、江晓原等一些文化人对“应该读什么书”的看法,江晓原称,“极火的书不看是不会有任何遗憾的。”这两条关于“阅读指引”的消息,令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在我看来,不论是家长指导子女阅读名著,还是所谓…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身患抑郁症的妈妈,用42万字的童话,让胆小的儿子学会勇敢,并让他走出心灵的孤岛。这是一个只有爱才能创造的奇迹……2012年5月,宋咏梅所著的系列童话书《蚂蚁密探丁点儿》出版了。这套童话书通过蚂蚁密探惊险刺激的冒险经历,让孩子学到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少有人知道,宋咏梅写这套书的初衷,只是为了让胆小的儿子从小蚂蚁的各种冒  相似文献   

10.
爱的遗产     
正2014年3月,一本名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本名《小花的味噌汤》)的书,让全世界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该书作者是来自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妈妈千惠和女儿阿花。爸爸是日本新闻社的一名记者,女儿阿花今年11岁,就读于日本福冈立草江小学四年级。而妈妈千惠,则在6年前离开人  相似文献   

11.
7年前,我偶然买了一本两性关系书《爱上双人舞》。里面的沟通技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最难得的是,整本书找不出一句废话。我因此学会了怎么在婚姻中管理情绪,更好地和伴侣沟通。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李中莹老师。过了两年,因为做策划,主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里面有很多处理孩子情绪和亲子沟通的技  相似文献   

12.
专栏作家薛涌长期关注着中美两国的教育问题。2009年年初,他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现身说法,推出《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从播放古典音乐哄孩子入睡,到防止互联网让青少年变傻,薛涌的笔锋触及当前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正5岁的孩子可以做什么?去公园尽情玩蹦床和滑滑梯;早晨赖床不想去幼儿园;父母精心做的饭菜总嫌难吃……这些大多数5岁孩子手到擒来的"本领",5岁的阿花都没学会。准确地说,妈妈千惠根本没有教会她这些。那么,千惠教给女儿的,又是什么呢?2014年3月,一本名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本名《阿花的味增汤》)的书,让全世界无数人为之感动泪奔。该书作者是来自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妈妈千惠和女儿阿花。父亲是日本新闻社的一名记者,女儿阿花今年11岁,就读于日本福冈立草江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温柔的征服》,感觉很有意义。文章说,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上课,发现一小男孩没带语文书。老师没当场批评他,而是在第二天再上语文课发现这个小男孩仍没带语文书时,老师却说自己没带眼镜,叫这个小男孩去办公室为老师取眼镜。孩子受宠若惊,很荣幸自己去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7年前,我偶然买了一本两性关系书《爱上双人舞》。里面的沟通技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最难得的是,整本书找不出一句废话。我因此学会了怎么在婚姻中管理情绪,更好地和伴侣沟通。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李中莹老师。过了两年,因为做策划,主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里面有很多处理孩子情绪和亲子沟通的技  相似文献   

16.
可乐妈 《伴侣(A版)》2021,(12):55-56
1.好好说话,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说出的话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实际上,再深的舐犊之情也需要正确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相似文献   

17.
对家庭结构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读了关于家庭方面的书,包括《婚姻家庭探索》、《中国城市家庭》、《家庭问题种种》、《家庭管理学》、《儿童社会学》和近两年来出版的《家庭》杂志等。在阅读中,深感各书(包括书里的各篇文章)对家庭结构类型的概念很不统一,亦即对各类家庭的名称很不统一,而且有的概念名实不符,有的名称缺乏中国化,显得不够简明、科学。为提  相似文献   

18.
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骈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初 ,一篇《做父母应当考执照吗?———一位华裔博士的忠告》特稿①引发了中青年家长的深思 :“开车尚且持有执照 ,父母生下孩子是否就自然具备了做家长的‘执照’呢?”这篇文章说的是 :1994年 ,美国儿童精神病专家维斯曼出版了一本引起争议的书———《实行父母执照制———我们能不能防止儿童被虐待》。维斯曼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 ,指出美国当前有数以百万计的失职父母 ,造成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教育和成长受到伤害 ,进而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因此 ,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制 ,建立父母执照制 ,确立称职父母的行为标…  相似文献   

20.
正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写道: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称"巨婴"、"妈宝男"。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留言区里普遍的观点是,过多的给予,会把孩子培养成巨婴。这句话,当然对,但在这起新闻里,刘女士和前夫给孩子的,恰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至少,他们没有给孩子,或告诉孩子,这四件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