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作为海洋大国,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更新了其海洋学说,反映了俄罗斯官方对海洋政策和海洋活动的总体构想。基于战略目标和原则、国家利益与主要挑战,新版《海洋学说》阐释了俄罗斯海洋活动的关键功能领域、重点区域以及海上活动支援细则,并规划了其管理与执行任务。新版《海洋学说》进一步扩展了俄罗斯海洋活动的功能领域,重新调整了海洋政策主要区域的优先次序,更明确展现了经济和社会取向,其潜在意义涵盖安全、经济、科研等多个维度。然而,就实践而言,海洋活动能力的弱点和现实困局可能使俄罗斯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的海洋战略竞争、对老式设施和进口技术的依赖、俄乌冲突及西方制裁的负面冲击。在中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俄罗斯海洋战略追求中的制约因素值得警醒,海洋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海洋地缘政治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振 《太平洋学报》2010,18(12):45-51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仍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海洋地缘政治和由其决定的海洋战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制海权是美国保持霸权地位的关键。面对中国崛起的新局面和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美国正在构建类似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同盟。中国海军长期坚持"近海防御"和"积极防御"的海洋战略,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安全利益的全球化,需要逐步改变为"全球安全"海洋战略,这是由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的。中国在继续推行以理性态度和原则解决海洋争端问题的同时,根据需要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才能为最终实现以实力求和平创造条件。中美两国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两国最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在海洋,必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海洋强国不仅有利于涉海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也是维护与拓展海外利益的关键,更能成为塑造面向全球性大国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结合海洋时代的整体性趋势和阶段性变化,综合考虑海洋强国战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海洋强国战略构建可行的理论框架:以涉海国家海洋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作为核心假设,以涉海国家的客观环境(历史趋势、地缘结构和秩序进程)和主观定位作为干预因素,以涉海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作为介入变量,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说明——海洋强国战略不仅可以推动实现进程性的海洋"强"国,更能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成就结果性的海洋"强国";同时,涉海国家没有实现海洋强国则是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定位的负面干预,使得海洋需求与海洋能力的互动无法实现良性匹配;最后,战略是回应涉海国家与海洋强国之间关系的最佳答案,但它本身的效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的海洋霸权国家。作为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向来把控制海洋作为维系和巩固其霸权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霸权护持的战略考虑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变化促使美国推出了"千舰海军"计划,进而演变成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美国先后在2007年和2015年颁布了两个版本的海权合作战略,显示出该战略在不断演进与发展。这种演进与发展在完善和发展美国海权战略的同时,也丰富了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学派思想。然而,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对中国的海上反干预作战、海基核力量建设、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以及正当海洋权益的维护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针对该战略趋利避害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安倍晋三再度出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不仅推出了新的《海洋基本计划》,还不断推动修改宪法、试图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全方位实施新海洋战略。台湾因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一向被日本视为保障海洋运输、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中日海洋领土争端的背景下,日本在新海洋战略中提升台湾的地位既是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也有利用台湾围堵中国大陆发展的意图,更旨在构建日本主导的"海洋联盟"。台湾在日本新海洋战略中地位的提升,必将促使日本加强与台湾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合作,进而给两岸关系带来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6.
美国自喻为海洋国家,控制海洋不仅是保护其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的需要,也是其称霸世界的手段。美国正倾全力转向大国竞争,美军从冷战后控制沿海区域和由沿海向陆地投送影响力转向既控制沿海,又主导大洋。从地缘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考察,不论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海洋控制”,还是“太平洋威慑计划”和“分布式杀伤链”战法,都表明美国把与中国战略竞争的方向放在海上,特别是西太平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大多来自海上。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海洋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经略好海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计。从时空上看,美国回归海洋控制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正形成剧烈对冲。近年来,两国在东海、台海和南海的对峙背后是传统海洋大国与新崛起海洋国家在构建海上力量平衡的必然结果。在大国战略竞争的环境下,这场围绕海洋权益的博弈将决定未来两国关系走向与状态。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联邦通过"学说"的形式,从海洋和军事两大维度对其海上安全的定义、结构、范围和主要保障力量进行了说明与界定。此举强调了海上安全背后所兼具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其范围涉及俄联邦的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同时,俄联邦也借助"学说"作为其国内法渊源的地位优势和理论基础,构建起了具有军地协同性,高度重视"北极-北方海航道"海上安全,且涵盖海洋法与军事法的海上安全法律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俄联邦的海权主张已同其海洋安全秩序的规范性要求相统一。本文以俄联邦海上安全法律体系的构成、特征为线索,结合俄联邦海上安全局势与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实际状况,对其海上安全法律体系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如下预判:一是法定权责划分将更加明确;二是将不断强化俄属黑海海域的法律管辖力度;三是将进一步夯实中俄海上安全合作的法律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9,(6)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大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和地缘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推动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为广大参与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入境法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考察我国现行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和其他国家、地区出入境法(移民法)立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完善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主张我国新的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应当从目前诸法并立的分散模式,转向以一部“出入境法”为核心的法典模式。  相似文献   

12.
蒲瑶 《唐都学刊》2002,18(3):59-62
全球化浪潮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无不从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等方面感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对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来势汹涌的全球化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它带来的不仅是机遇 ,更多的是挑战。全球化对各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重大深远 ,发展中国家对此应持明确的态度并采取果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董芬芬 《阅江学刊》2009,(3):131-135
《周礼》太祝“六祝”中的策祝多为远罪疾的祈祷,因事出突然、情况特殊,必须举行特别的祈祷祭祀,祝文也应书于简策。《左传》所载荀偃《祷河》和蒯聩《战祷》皆是春秋策祝的代表之作。策祝针对性极强,一事一祝,没有形成常规祝词的陈词滥调,大多采用散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习型编辑"的时代意义、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玉 《学术交流》2004,(7):146-149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媒体编辑,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惟有成为"学习型编辑",才能保证媒体贯彻先进文化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保证传播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和周到满意的文化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铸就媒体品牌。学习包括语言文字功夫、媒体规范标准、传媒策划艺术、社会公关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等方面内容;学习方法为干中学、勤思考、做笔记等。  相似文献   

15.
霍桂桓 《求是学刊》2003,30(6):17-22
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绝不能从现成的常识出发、照搬传统的哲学研究基本框架,而不对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可能性进行系统严格的批判反思.文章通过概括评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哲学意义一方面是揭示了传统哲学研究所具有的种种理论弊端,从而为我们从学理上重新探讨文化哲学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可能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背景,另一方面则是揭示了传统的哲学研究方式对文化和人的主观感受的忽视甚至拒斥.本文认为,只有在对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可能性进行系统、彻底和严格的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文化哲学探讨和研究,而文章提出的社会个体生成论(the Social Individual Growing-up Theory),有可能成为进行这样研究和探讨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化使人们进一步要求中国的思想现代化.作为中国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自然而然就成为思想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大陆现代新儒家一支重要流派的潮汕新儒家在这场思想现代化运动中致力于将儒家思想向现代政治法律理论的转换,初步形成了以"良心"为突破口、以"仁"为核心的新仁学人权宪政理论体系.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大力的肯定,他们的勇气值得我们真诚的钦佩!  相似文献   

17.
法典的理解与语言逻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学术交流》2003,2(5):32-34
语言逻辑有助于人们对法典 (法律文本 )的有效理解。借助于摹状词逻辑、道义逻辑、量词逻辑、模态逻辑等现代语言逻辑的有关规律、规则、方法 ,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法典的歧解。  相似文献   

18.
孟庆亮 《学术交流》2004,(8):98-10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保证了宏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促进了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同时也为港澳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现阶段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巨额国际储备、长期贸易顺差等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应采取改革汇率机制、平衡贸易和资本项目等综合措施化解。  相似文献   

19.
丘慧莹 《阅江学刊》2011,3(1):91-102
江南地区的三本牛郎织女故事宝卷,是目前仅见的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宝卷,都出现在江苏苏州北部,但内容有不少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部分虽来自故事情节的变异,但宣卷先生的新创、仪式性运用与宝卷本身的特质,才是导致三种宝卷出现不同风格的主因。这三种宝卷展现了更多江南宝卷"现在进行式"的可能性与变异性。牛郎织女宝卷的结局,与一般故事宝卷的情节产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东盟各国军备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先发展海军现代化上,各国竞相调整军事战略重点,提高海军在三军中的地位,投入巨资扩充军购、更新武器装备,提高立体作战能力,并加紧基地、港口和机场建设,提高战勤保障能力。由于东盟多数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较差,实现海军现代化的目标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