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天然气合作是国际能源领域的重大事件,交易成本理论为研究这一合作行为提供了极好的视角。缔约成本中的议题领域敏感性、国家间同质性和透明度,以及治理成本中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导致中俄天然气合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俄两国基于自身的紧迫需求,克服了交易成本的影响,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当前,由于俄罗斯外交战略转型,中俄天然气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交易成本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俄两国作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中的平衡力量.对于维护世界稳定、安全与和平,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两国在对方国家的外交战略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奉行在东西方保持平衡外交政策的俄罗斯来讲,为避免美国一极主宰世界,需要借助其他力量达到均衡的目的,即用东方外交平衡西方外交,而这个平衡的依重力量就是中国.并且,中国是世界和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又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所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以地理扩张以及由此催生的救世使命为根本内核的地缘政治思想不仅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且造就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安全两难。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一大现实就是欧亚大陆外围势力向核心区域渗透,而不是传统上的核心影响边缘。在这一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国家的民主转型根本改变了作用于对外政策制定的几乎所有因素,致使俄罗斯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政治的主要议题之一,结果使得可以进行新的选择的俄罗斯常常感到自己缺乏这样做的力量。新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自身的不安全感,而外交政策的紊乱恰恰是地缘政治和民主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其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以地理扩张以及由此催生的救世使命为根本内核的地缘政治思想不仅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且造就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安全两难.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一大现实就是欧亚大陆外围势力向核心区域渗透,而不是传统上的核心影响边缘.在这一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国家的民主转型根本改变了作用于对外政策制定的几乎所有因素,致使俄罗斯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政治的主要议题之一,结果使得可以进行新的选择的俄罗斯常常感到自己缺乏这样做的力量.新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自身的不安全感,而外交政策的紊乱恰恰是地缘政治和民主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其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苏维埃联盟走向解体,俄罗斯宣告独立。独立以来,俄罗斯的外交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样,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为改变被动处境,叶利钦政府几年来励精图治,在对西方外交、对独联体外交和对亚太外交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调整,在积极推行全方位、多样化外交的同时,努力构筑新型大国伙伴关系的框架,以确保独立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力争使俄罗斯在未来多极化世界格局中成为有重要影响的一极。本文就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脉络及其特点作一些探讨。一、加入西方阵营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近代史就是三对外交政策理念对抗的历史。小日本主义与大日本主义、民生国家与普通国家、国际主义与亚洲主义,三种理念此消彼长,构成日本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轨迹。制度化的法律规范文化因素制约了"大日本主义"与"普通国家"目标的实现,而作为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正在形成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但在"亚洲主义"方面,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明显制约着"东亚共同体"外交目标的战略转移。可以说,文化规范既约束着日本对外政策的行为,也塑造着日本的外交政策的认同,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未来的外交政策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兰 《日本研究》2006,(4):49-56
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危机,日本推行向美“一边倒”政策使其亚洲外交陷入孤立,从而间接损害了美日同盟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东移,对日本的要求日益增多。从战略利益出发,美国改变了在历史问题上对日“超然姿态”,开始适当敲打日本,希望开展中日关系危机管理。中国应促进美国对日工作的积极因素,构建良性发展的中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网络。在网状的国际政治结构中,大国关系对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具有示范效应。不断成熟发展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有益经验,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俄伙伴关系外交逐渐形成了和平、平等和包容的特点,不仅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了切实利益,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多样化、均衡化方向发展,维护了大变局时代世界秩序的基本稳定。通过梳理中俄伙伴关系外交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特点和建设的路径,中俄伙伴关系外交具有巨大的外溢效应,对未来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殿君 《日本学刊》2010,(4):93-106
日本的近代史就是三对外交政策理念对抗的历史。小日本主义与大日本主义、民生国家与普通国家、国际主义与亚洲主义,三种理念此消彼长,构成日本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轨迹。制度化的法律规范文化因素制约了"大日本主义"与"普通国家"目标的实现,而作为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正在形成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但在"亚洲主义"方面,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明显制约着"东亚共同体"外交目标的战略转移。可以说,文化规范既约束着日本对外政策的行为,也塑造着日本的外交政策的认同,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未来的外交政策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中立主义外交,1989~1992年的对华友好外交,1993年后的多边外交。进入21世纪后,缅甸把油气资源作为其多边外交的新手段,对中国、印度、泰国等邻国,以及区域外的俄罗斯等国推行以油气资源为重要内容的多边外交,并利用各国相互制衡,以保持其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缅甸的油气资源外交较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缅甸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博弈能力,并对相关国家的对缅政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11年上台的民选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这一外交新手段在对外关系中追求平衡,完善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