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胤凌 《当代老年》2006,(8):34-34
林则徐是清末道光、咸丰年间的一位名臣。1840年,时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抵抗英国鸦片入侵的壮举,当时虽赢得了国人的一片赞誉,但却触犯了清庭主和派的利益。为此,道光皇帝1842年在内外压力之下,不得不采纳主和派的意见,将林则徐撤职查办,贬到新疆伊犁戍边。1845年10月,道光皇帝在一些忠正大臣的劝谏下,又下旨将已经戍边三年的林则徐召回,让其驻在甘州,协助陕甘总督布彦泰督署甘肃军务。  相似文献   

2.
李丹崖 《当代老年》2014,(12):29-29
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不光是位民族英雄,更是清朝难得的第一清廉官员。他本人最看不惯的就是官员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有一年,湖北大旱,在湖北任职的林则徐心急如焚,四下张罗救济灾民,而下属官员却不闻不问,忙于花天酒地,不问民众死活。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举国同庆。在这洗雪百年国耻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怀念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一生为国为民,哪怕大祸临头,想的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史载,他在湖广总督任内,痛感外商鸦片流毒中华,势必造成民穷兵弱、银涸国衰的危机,严厉...  相似文献   

4.
万花筒     
《老年人》1996,(9)
万花筒诗人出租巴黎最近冒出了一种新的出租行业,名Dll"出租诗人俱乐部"。出租诗人也和出租汽车、出租家具一样,只要事先打电话和俱乐部联系,并提出具体的租用要求,俱乐部就会将诗人按时送到租用人那里,以便在集会或酒会上朗诵租用人所点的诗歌作品,或即席诵诗...  相似文献   

5.
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之职赴广州,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也正是虎门销烟的壮举让林则徐名留青史,从这一角度来说他无疑是强硬的禁烟派。但是,晚年的林则徐曾一度提倡在内地种植鸦片。究于这一历史现象,从社会经济原因、忠君爱国思想、时代认识方面来分析林公这一转变的原因,希图加深对林则徐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民族英雄林则徐南下广东查禁鸦片,同时十分关注澳门方面的动静。他一再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收缴鸦片,并指令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英国政府当时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在不得已交出鸦片后,又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  相似文献   

7.
翟杰 《老人世界》2013,(5):29-29
在国家博物馆小莽苍苍斋收藏的清代名人书法展厅里,第一次看到林则徐的书法,心中满怀敬意。作品是一幅行书:“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落款为:辛阶五兄先生印可,少穆弟林则徐。  相似文献   

8.
廖可 《当代老年》2009,(11):23-23
清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在此之前,湖北武昌也曾有过一次焚毁鸦片的义举。 武昌焚烟发生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7日,地点是武昌行辕校场。人们当场将在湖广地区收缴来的鸦片1万两点火焚烧,将烟枪3000杆悉数以槌击毁。武昌焚烟的主事者,除了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之外,还有一位当时的湖北巡抚,他就是南京人伍长华。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朝大臣。他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始终牢记“廉洁”“清政”四字。最初在山东济宁任运河河道总督时,林则徐便立了一块镌刻着“人到无求品自高”七个大字的石碑,以鞭策激励自己。后到江苏任廉访使时,他又在官署大厅挂上一幅亲书的条幅:“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以表明自己做人为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为母亲洗脚     
韩长绵 《老年世界》2014,(16):27-27
听朋友讲,诗人公刘是个大孝子,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即使是被流放山西时,他总是将老母亲带在身边,嘘寒问暖,竭尽孝道。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每晚必用热水为老人家洗脚。听过公刘的故事,我很受感动,那么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在赡养与孝敬老人方面,却那么有儿女情长味,比起普通人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平时常对身边的人说,不论我的身份多贵地位多高,在她老人家面前我都是儿子,是儿子就要尽儿子的义务,与我是不是诗人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蓝色幽默,在西方更接近于智慧幽默或哲学幽默。英文中,蓝色也有忧郁之意。其实,早在二百年前,德国诗人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就指出,凡属人工的制品  相似文献   

12.
诗意重阳节     
缪士毅 《老人世界》2010,(10):36-36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10月16日是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每到这个节日,便撩拨着诗人的情愫,或感怀,或抒情,写下了不少描写重阳的诗篇,构成了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诗意地栖居     
人类曾经在很漫长的岁月里东奔西突,飘泊无定,随处依赖洞穴、林木、凹地作为栖身之所,以大自然的赐予随意而居,饱吸天地之精华,当他们有一天终于伫足某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营造”的时候,那便是被后世哲学家、诗人或歌手反复说到的家。然而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其实并不包括家中很物质化的东西,譬如墙壁、天花板、门窗和地板以及一些必备的家具和设施;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栖居的只是想象中的心灵,情感里的驻足之所,它带来的只是书写的快感与虚幻的忧伤和美丽。  相似文献   

14.
王平 《职业时空》2008,4(3):69-70
诗作为诗人审美思维的载体,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美的解读。亚里斯多德认为“诗人应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因为“他们画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这种“更美”就是诗人审美思维的凝结。意境,作为中国文艺美学的经典范畴,是中国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它掩映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鲜明地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思维方式。当代军旅诗人李文朝的诗词作品中浸染着独特的审美意境。李文朝的诗词艺术以其个性化的审美思维深深地洗涤和振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获得思维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任职的嘉庆、道光年间,清朝已经开始由盛转衰,政治腐败、财政支绌、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种特殊的社会形势决定了林则徐以“救世“为己任。外官任上,他辗转升迁,青云直上,但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与国计民生密切联系的经济问题上,特别是集中于弊端严重的漕务、河工、水利、盐务等社会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以民生为本的水利改革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基于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关系,林则徐宦迹所至,始终以民生为首务,究心水利,浚治江河,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设想,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温泉众多。温泉触发诗人灵感,诗人平添温泉光彩。古往今来,诗人们吟咏温泉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17.
更正     
笑尘 《老年人》2008,(1):44-44
在湖湘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的湖湘诗人,酿就了中国诗坛千红万紫的春色。人们看到,诗人们以自己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诗情才气铸就的阕阕词章,为我国古今诗坛增光添色。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介一些湖湘诗人的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王化清 《老人世界》2014,(10):43-43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相似文献   

20.
孙玉占 《现代交际》2010,(10):78-78
唐诗宋词里炼字炼意的精品曾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出了万般自怜。“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个词的最终敲定往往绞尽了诗人们的脑汁。动词、形容词是诗人炼字最爱,其实也有些诗人注重虚词的锤炼,“又”字就是其中之一。“又”《说文》:手也。后引中为“复,再”,“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动作的连续”,“表意义更进一层”等意义。而择用在诗词中,便有了丰富而微妙的情感韵味。本文通过品味几首诗来细腻地赏鉴“又”字的诗味精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