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何平 《社会工作》2012,(2):56-61
建构一个内容全面、制定科学、标准合理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是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境外各国或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救助立法是建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受救助主体权利诉求以及法制建设的共同需要。这些立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纳为综合立法、专业立法、分散立法和混合立法四种模式。在对境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借鉴并考虑到目前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各种因素。建议采取分阶段立法,短期内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再专门制定《社会救助法》,最后制定统领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2.
灾害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建立完善以灾情预警监测评估、灾害紧急救助、灾区恢复重建、灾民生活救助和应付对灾害社会动员等为主的灾害救助制度,开展城市灾害紧急救助试点。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建立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首先,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国务院即将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国务院  相似文献   

4.
为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批示精神,完善救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救助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救助管理制度深入发展,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7年1月25-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救助管理等项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围绕五个议题展开:一是传达国务院领导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批示,研究工作对策;二是讨论、修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办法》(草案);三是讨论、修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标准》(草案);四是研究《救助管理机构国家等级评定标准》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国家等级评定标准》原则、框架等;五是研究第二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有关事宜。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由民政部救助站管理处处长王素英主持。  相似文献   

5.
徐雯 《社会工作》2010,(23):52-54
一、美国的灾害救助体系 历经多次自然灾害以及"9·11"恐怖袭击等后,美国的灾害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且有较为明确的法律基础。在联邦的立法层面,美国最早的相关法律是在1950年制定的《灾害救援法案》,  相似文献   

6.
之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制订了包括流浪未成年人出入站流程、生活一日流程、保健就医流程、服务管理评估体系、各类安全紧急预案等,形成救助服务系统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4,(12):29-30
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在黑龙江省民政厅、哈尔滨市民政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积极筹措、协调资金,克服了经费不足的巨大困难,更新了救助管理的硬件设施,建立了一整套与人性化救助理念相匹配的管理手段和制度。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办法》和《细则》,充分发挥了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A版     
近日,江西省古安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大力开展全市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10个方面救助。同时,分解了民政、卫生、劳动保障、教育、司法、建设、扶贫等20多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项制度的出台,将在该市建立起以城市低保和农村特闲户救助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1,(6):59-62
《救助管理机构安全》《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通过审查2011年6月15日,全国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国家标准《救助管理机构安全》和民政行业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会议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关于标准编制情况的说明,对所提交的国家标准《救助管理机构安全》和民政行业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进行了审查,认为两个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发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1993至1999,民政部历经艰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构筑起最后一道保障其生存与尊严的安全网,提前并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建制任务,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减灾救灾,成效显著。民政部门在切实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国家和省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增强了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在减灾领域的研究与运用,成功召开了北京国际灾害研讨会,参加了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减灾领域的国…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8,(1):25-27
2008年1月7日,“民政部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暨减灾救灾等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成立了民政部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以及全国减灾救灾、社会福利服务、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婚庆婚介等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减灾救灾、婚庆婚介、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委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24日,民政部印发了《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两个《基本规范》”)。两个《基本规范》的出台既是对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也为全国救助管理站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个《基本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将救助管理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内部管理、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不仅有专业术语、服务标准、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设施建设,还有人力配置等条款,是全国各救助管理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业务工作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刘玉华 《社会工作》2010,(21):55-57
一、德国的灾害救助体系 德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专门法律、法规,保障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德国联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中对灾难事故的处置作了明确规定,各州也都制订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法律,以法律形式规范、指导、协调社会各方面应对灾难事故。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阳城县积极出台《阳城县重点优抚对象定点医疗大病救助暂行办法》,在逐户了解优抚对象生活、健康状况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深化“爱心献功臣”活动,建立起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大病救助体系,并以实际行动把党和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拯 《社会福利》2005,(6):42-43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救助主体、救助客体、救助内容、救助方式等因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或系统。这个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即为功能。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准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务必明确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对救助对象的保障功能。这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衷所在。较好地给予救助对象以切实的保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单项救助体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边学习边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为受助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救助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新型救助工作的内涵。实施基础性救助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受助人员的五项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11,(6):59-59
2011年6月15日,全国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国家标准《救助管理机构安全》和民政行业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会议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关于标准编制情况的说明,对所提交的国家标准《救助管理机构安全》和民政行业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进行了审查,认为两个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以来,河南省救助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途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孟超 《社会福利》2007,(9):15-16
2007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致困人员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豫政[2007]62号),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救助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完善救助安置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