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辽、金和西夏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和平 《中州学刊》2002,(3):107-110
尽管辽、金和西夏的文化并不发达,但绘画艺术却一枝独秀,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绘画的题材、表达的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百,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比却表现出某些不同之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民族自身的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藏族传统装饰图案造型繁缛精细,色彩单纯明快,构图对称均衡,注重于某种象征理念和主观意图的表达,具有自身完整的造型体系和传统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基本题材、构成方式、形式法则、色彩特征等的文化解读,归纳其艺术语言,分析其表现形式,以加深我们对它的认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高僧人物像作为唐卡艺术中特有的一类绘画题材,在西藏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成就,而且这类题材产生之初与藏传佛教特有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对此,本文以唐卡艺术中的高僧人物像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上师”一词在宗教语境中的意义入手,结合藏传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对“上师善知识”的理解和论述,分析不同时期高僧像的表现方式、特征。其次,从藏传佛教特有的文化特征出发探讨高僧人物像产生的文化渊源。在此基础上,以西藏绘画史角度讨论高僧人物像在唐卡艺术中的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必须发掘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它是在南方的楚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华而产生的艺术奇葩.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在装饰色彩、纹样、图案、题材、风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基于地域传统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疆古代的动物纹样艺术吴妍春动物纹样艺术是指远古先民以动物形象为题材,装饰器皿、马具、服饰、带扣、牌饰、织物、兵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艺术及图案艺术。动物纹样艺术产生的时限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它经过初始、发展、繁盛、...  相似文献   

6.
陆宝新 《人文杂志》2003,(3):158-160
中国民间装饰图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造型朴实美观 ,它体现着中国民间的人生哲理和艺术内涵 ,反映着民间的美好意愿 ;并凝集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中国各种民俗事象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特别是在人们生活中的岁时节令、服装饰物、居室布置、婚丧礼仪等方面成为中国民间装饰图案的重要形式内容。例如在民间众多巫术信仰及丧葬活动中出现的神灵造像、艺术供品、扎纸、衣装面具等 ;民族民俗服饰中的各处衣装首饰、刺绣、挑花、织锦、手工扎染、蜡染图案等 ;民间建筑中的砖雕石刻图案、木雕梁柱、窗花图案等 ;民间岁时节令游艺活…  相似文献   

7.
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对于任何物质或精神的现象,以及它们的许多运动形式,人都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借助一定的符号或符号系统表达它们的意义,传递某种信息。服饰特别是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最易到明的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它和绘画、雕塑、版画、石刻、木刻、陶器艺术、青铜艺术以及各种器物、装滋等民族艺术作品一样,都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化形态的一种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为此,本文将从民族符号学的视角,对民族头饰这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三种不同的母题选择,进行全面的考察,以便使我们对我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肖像是一种静态的类型刻画而不太具备明晰的个性化特征,类似于京剧的脸谱化装饰,但它特别重视人物由内而外的神韵的展现;而《德伯家的苔丝》对人物外在感官乃至局部细微处进行逼真的个型描摹,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予以动态的呈现,特别重视女性不同于男性性别特征的含有性意味的肉体美的显现。这种区别一方面是由于两个文本受到了源自不同艺术观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观及性学观。  相似文献   

9.
西夏建筑的艺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夏建筑表面的雕塑、彩绘、壁画等的具体描述分析,论述了西夏建筑表面的装饰艺术;通过西夏建筑与周边各民族建筑的对比,阐述了西夏建筑造型的多源性;另外,还根据西夏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与遗址的分布情况,论述了西夏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建筑的群体组合性。  相似文献   

10.
礼佛图是石窟造像的重要题材,既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写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万佛山义邑礼佛图在内容上、形制上、艺术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对北魏河洛地区义邑构成形态也有真实的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