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学界于此关注颇多,在同素异序词的判定、成因、用法及历时演变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文章将先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等方面概括介绍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取间接排除法,通过对"同素"、"异序"和"双音节合成词"的界定,排除了汉语中一些非同素异序词。同时,对关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提出三点思考:(1)同素异序词不是到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而是古已有之;(2)"专书同素异序词"的研究;(3)考察同素异序词要把共时和历时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以往侧重在局部的研究,该对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其词类、结构类型相当齐备,与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差不多,同素异序词在古代已经成熟了,并不是到近现代才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素异序词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它跟平仄押韵、方言和汉语构词的不稳定性有关,通过对同素异序词的全面考察,发现这些原因存在一些疑点,它的形成跟平仄押韵、方言等关系不大,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词序的灵活性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异序词是指构成两个双音词的语素相同,但次序相反。这种词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由不稳固、不定型到稳固、定型的语言事实。了解同素异序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词义系统的发展变化。本文仅想对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首行要明确汉字不同于语素。汉字本身不过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只有在被赋予了一定的音和义之后,才能代表语言中的语素或记号。同一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或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不能因为用以写词的汉字相同,就将其视为同素或同词。“语法”的“法”…  相似文献   

6.
《荀子》中联合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仍然不少;同义、反义类聚体大量涌现;产生了众多的新词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是联合式复合词的一种,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可以互调。从语素意义上看,构成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词性上看,构成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语素为同一词性,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异序后词义是否改变来看,一种是同素异序同义,另一种情况是同素异序异义;从发展变化看,同素异序同义的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有的消失了一个,只保留一个,有的则是长期并存,是两个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计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从数量、等级分布、形义区别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大纲》中的同素异序词。揭示了汉日同素异序词形式意义对应关系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对日汉语教学应该在了解复杂性的基础上,根据日本学习者的特点,对这类词进行有效地教学。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一种十分独特的词汇现象——同素异序双音词,从西周《诗经》时代,它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广泛使用,直至民国时期还在大量涌现。对于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存在,有人认为是一种冗余,但在对其形成的历史分期、文本来源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会发现,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发展不仅记录了汉语词汇发展的普遍过程和规律,顺应和满足了汉语表达中用韵、修辞等方面的需求,还记录了文言文的发展、白话文的发展过程,并折射出词语发展中的时代特色和作家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0.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在语义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与现代汉语词都具有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部分义相同、同素异序词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在汉语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敦煌变文集》和前代相比晓畅易懂、明白如话,体现出这一时代的语言特征,是古白话系统逐渐成熟的标志。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词缀的分析,揭示出部分汉语词缀从魏晋六朝到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证明了附加式构词能力逐步增强是近代汉语复音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表达天命的词语进行整理,可以将其分成四个类别。本文对每一类别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其他唐代小说中对天命的表述,探讨了这些词语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5.
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以迄五代宋初,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敦煌俗字材料整理辑录、理论研究、类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敦煌俗字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对后来学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敦煌本《文选注》包括两部分。一为日本东京细川氏永青文库藏一轴敦煌本《文选注》写卷,该文库1965年4月影印出版,并附有神田喜一郎的《解说》。该卷存236行,仅有注文内容,没有《文选》原文。据内容可知乃为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部曲文》,钟会《檄蜀文》和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之注文。另一为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轴与永青文库所藏非常相似的敦煌本《文选注》写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中收录。该卷存220行,也仅有注文内容,没有《文选》原文。据内容可知乃为赵景真《与嵇茂齐书》,丘希范《与陈伯之书》,刘孝标《重答刘袜陵沼书》,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孔德璋《北山移文》之注文。敦煌本《文选注》为今天的文选学、训诂学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敦煌本《文选注》的释读,特别是对其俗字、疑难疑义的字词的准确释读与考辨,将有助于学术界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料进行专题研究。这里仅就敦煌本《文选注》中几则疑难疑义字词试作考辨,以补学者对敦煌本《文选注》释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研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由于大批一流学者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文献的整理校注,代表了整个敦煌遗书整理校注的最高水平.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变文研究的主要成绩,同时指出: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尤其是口头性文学作品,目前的研究还很不足.一些对其文学性的研究因为并没有抓住本质,套用了和它并不属于一个层面的作家作品理论,或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还就今后变文的文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敦煌契约文书内部互证法,考释与"抛擿""均亭""醒甦""口分"相关的四组词语。这四组词语中,有些词《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尚未收录或尚未释义,有些词前人考释还有商榷余地,有些词的字形变异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衣物量词例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阶层的不同,不断地发生变化.研究量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形成的历史,在当今语言学界是一个热门课题,但对量词的历史发展研究尚有许多空白.在量词研究方面,中古及近代契约文书有着极高的语料价值,因为契约文书强调的是合同双方的数量问题,量词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用法灵活多样.我们主要以<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1]为基础材料,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参考文献,对其中的一些衣物量词作溯本求源的考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