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之窗     
《炎黄世界》2009,(4):80-80
英国女子策马重走丝绸之路;巴西有支“武大郎”足球队;夏威夷山中藏华人农田;科学家确定防御白血病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2.
人体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大脑中的杏仁核导致害羞;美国《科学》杂志:大脑活动差异决定痛感程度;美国《神经心理学杂志》:脑部温度控制人体生物钟;  相似文献   

3.
提醒     
《职业》2008,(5):47-47
科学家研究通过验血测试精神压力的方法;英国专家称使用手机致死人数将超过吸烟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表明,分辨别人和自己是由大脑的不同部分承担的;右脑负责辩认别人的脸,左脑则负责辩认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就有个梦想,那就是想当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衣服。这种衣服有两个按钮。如果人感觉非常冷时就按那个红色的按钮,它可以使人立即感觉温暖;如果人感觉非常热时就按一下那个绿色的按钮,它可以使人立即感觉到凉爽。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值得赞扬;媒体在报道时总想挖出一些闪光的事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谁觉得真实的故事不过瘾,还要想方设法“建构”出一个更完美、更伟大的形象,那就是一种“歪曲”。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在这种过度“美化”的宣传中,失去了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在不远的将来,雄性动物将从地球上消失,这是目前一些科学家的预测。 在美国,科学家们发现鳄鱼的阴茎变弯曲;在非洲,发现了睾丸还在腹腔内的雄豹;鱼类学家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甚至雄鱼和雌鱼没有什么差别,部分鱼完全不能繁殖;在北美丛林中有一种叫白头鹰的动物已濒临灭绝,而且外型也在退化,专家们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就是雄性白头鹰的生殖能力减退……动物的确已面临着雌化的危险。 动物如此,人类如何呢?目前,在发达国家有20%的夫妇没有子女;在医院,隐睾、阴茎发育不全、尿道下裂和睾丸癌的病人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后,便开始疯狂地推行法西斯政策,对外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并着手研究核武器;对内残酷迫害人民,特别是犹太人,一大批犹太科学家不得已流亡到美国。1939年2月,犹太科学家们动员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信中说:核裂变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果应用核研究的最新成果,摧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就有可能制造出来。据悉:纳粹德国正千方百计地加紧研制原子弹,因此美国必须尽快着手研制原子弹。然而,科学家们的这封信怎样才能传递给美国总统,并说服他接受这个建议呢?经大家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地质的人,最后却“转行”成了探月方面的权威;面对走上仕途的机会,他婉言拒绝;他很少有时间去辅导自己的孩子,却频繁出现在中小学的科普课堂上,他就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一个有着传奇经历与真诚性格的学界权威。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3,(3):26-27
你知道吗?男性的体温比女性高,所以男性的火气比较大;男性身上的脂肪只有女性的一半,所以,女性常常担心会发胖。科学家发现男女之间有许多差异。这里,我们选择介绍其中最主要的30种。  相似文献   

11.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2,(21):62-62
学校新来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官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更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相似文献   

12.
仇明  蓝风 《女性大世界》2004,(10):93-93
科学家认为,只要为肌肤提供足够的水分,许多令人困扰的肌肤问题就不会发生;科学实验证实,年轻时注重保湿,就可以延缓皱纹的产生,无怪乎市场上含有保湿成分保养品越来越多。 期望肌肤永远年轻的朋友们,赶快跟上吧!  相似文献   

13.
60多年前,她曾以最高分考取中美庚款奖学金,只因是女子,被取缔资格;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在美国,她是当年唯一有资格加盟MIT辐射实验室理论组的女科学家;从美返国后,她成为清华第一位女博士女教授;文革之初,她被无端投入监狱5年多……历经人间荣辱,却成就了她非凡的人格。时光荏苒,在经历了中华民族百年兴衰荣辱的同时,她自己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就是王明贞。  相似文献   

14.
成北 《老年人》2011,(10):18-19
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既能看懂精密光学仪器中的数据,也能看清纷繁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他有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曾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付出过大量心血;他还推动了我国“863”计划的制定。他就是我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5.
喝清水的长寿者白浪滔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80多岁尚能进行科学研究,这与他的科学养生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富兰克林的养生方法主要有“节制”、“清洁”、“宁静”、“秩序”四个方面。节制即食不过饱,饮不过量;清洁便是身体、衣物与饮食等讲究卫生;宁静就是不为...  相似文献   

16.
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公元79~139年,精通天文历算的东汉科学家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现象,绘制了第一幅较完备的中国星图;公元366年,敦煌石窟开始筑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像:  相似文献   

17.
记住与遗忘     
记住与遗忘□/余三增人到老年,哪些东西要记住,哪些东西该遗忘’!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曾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四川省开江县有位叫邱家益的老人,曾在解放战争中6次荣立战功,18次受嘉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可他从1951年5月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贯较为低调的群体。但真正认识科学家的人并不多,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课文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一篇篇栩栩如生的课文,才结识了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伟人,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中感人至深的描写,才逐渐树立起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或许我们可以说,教科书才是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发源地”。今天,记者有机会到这一源头探个究竟,去看看这些描写科学家的文章是怎样被选编进教材的,它的选编者对塑造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又有怎样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解读何祚庥     
何祚庥恐怕是目前中国最爱“惹事生非”的科学家,也恐怕是“上镜率”最高的科学家。因此,他也成了争议最多、新闻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上海科学生活》2002,(8):50-57
雅鲁藏布大峡谷早于一万年前就已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历史上,她是我国藏族同胞与印度人民的交换通道。20世纪下半期,已先后有100多人次不同专业的中国科学家涉足大峡谷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成果,证实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度、长度和宽度于名列世界峡谷之首;世界最大的降水带颁布在这里的水汽通道上,水汽通道庇护了一批古老生物物种;谷道内林业资源大部份还处于原始状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峡谷区域内自然景观奇特,水力资源能量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