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V的V”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通过动词(或动词词组)叠用而形成的主谓结构格式。它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的”前后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相同,功能上主要作并列分句或者并列谓语。“V的V”式常通过该格式的叠用,表达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意义。其基本语用特征是描述存在多种情况的场面,这也是通过该格式的叠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在现代汉语运用上,常常出现语序安排不当的毛病。消除了“宾、补争动”的矛盾,实质上是化解了汉语结构上线性排列同语义上立体关系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动词与宾语”、“动词与补语”、“动词与状语”的贴近原则。通过宾、补调换位置、重复使用动词、受事宾语话题化等方法就可以消除“宾、补争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兼语动词“让”源自行为动词,跟其他同义兼语动词的来源一致;跟别的兼语动词直接源自行为动词不同的是,“让”在西汉首先成为表示“让与”的兼语动词,中古时发展成为表示“容让”的兼语动词,最后在唐代才成为表示“使役”的兼语动词和表示“纯致使”的兼语动词,这是受动词“教”逆向类推的结果。在成为兼语动词的同时,“让”也开始向被动标记演变。  相似文献   

4.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动词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中、日二种文字为对象,选择“穿”和“脱”两个动词,比较其表达方式和使用方式,以加深学习者对日语该类动词的理解,并达到能够正确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二、支配被支配的关系“词类活用”说,名词用为使动词和意动词“必定带宾语”,但这个使动名词或意动名词跟宾语“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又说使动用法的动词跟它的宾语也“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提法,从语法理论来讲,似乎欠当。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补助动词“ている、てある、ておく”在日语中使用非常广泛 ,也是一个难点。要掌握它们的用法 ,应从正确区别自他动词入手。区别自他动词有四个要点 ,理解自他动词的区别是正确运用上述补助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丝毫”总是和否定词共现,“丝毫”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在“丝毫 不 动词”、“丝毫 没有 动词”这两种结构中,动词常是动作性不强的、消极意义的动词,或是中性的、语义强度比较低的动词。在“没有 丝毫 名词”这一结构中,名词一定在抽象名词这一论域中,也可以是“动名词”。在“不 动词 丝毫 名词”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多是表示存在意义的。而且主要动词前常有“能”、“会”、“敢”等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ガヘテアル”和“ヲヘ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ヘ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1.
先秦汉语"否"、"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汉语中的“否”与“不”同源,二者都具有一般否定副词的性质。但“否”与“不”又有区别:“否”还是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特殊代词,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否定动词、形容词,或独立使用,否定指示代词“然”或“否”之前的相关内容,这使它在否定的同时又指代所否定的内容;“不”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3.
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把”后名性成分不能还原为句法宾语,其语义范畴要由动词来指认,且与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一致关系。除施动句外,一些状态句也可以转化为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是否选择把字句、选择何种把字句,要受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14.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一般地说被称为复合动词的词语,从其语法结构来看,是两个动词(广义的动词)的结合体;而从语法功能来看,则相当于一个动词。所谓结果动词,也被列为复合动词的一种。例如结果动词“等累”,是由“等”和“累”两个动词结合而成,再在后面加上语态助词“了”成为“等累了”。它的语法功能正与一个动词相同。结果动词的这两个结构成分,都是自由形式,各自均可独立充当句子的谓语。因此,可以认为“我等累了”这个结果动词句是由“等”和“累”分别充当谓语的两个句子合成的。即由“我等了”和“我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1.1 朱德熙先生《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一文①,提出关于动词“向”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对由动词性成分组成的“的”字结构以及由此类“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进行了新的分析。朱先生关于动词“向”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所谓“向”,就是指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发生的联系。根据“向”的数目的多少,动词可以分成单向动词、双向动词和三向动词三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湖南辰溪方言中三个表进行、持续的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辰溪方言中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的常用助词有动态助词“哒”、“起”和语气动词“在”。本文介绍这三个助词的语法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 语法功能分析及例释 1.1 “哒[ta]”,在辰溪方言中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一般附着于及物动词之后,构成“动词十哒十名词(词组)”格式。例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双语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例句,谈谈“比”字做动词(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介词(用于形容词作谓语、动词作谓语、前后带量词格式)及数学名词这三种主要用法,并对比了“比”在汉语和维语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