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有关农民的思考具有恒常意义。20世纪初,就农民问题理论之演进路向来看,邓演达是个特殊人物,但是,近年来他的理论贡献似乎被世人淡忘。从农民与革命、与土地、与武装三个核心命题来梳理他的思想历程,理析他与孙中山理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揭示邓演达之思想的轨迹和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土地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左派代表。邓演达积极倡导农民运动,赞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提出要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其土地思想得到了毛泽东等同志的赞同,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阐发三民主义整体观,以“耕者有其田”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和注重农民民权的民权主义思想上;后一时期,主要体现在以民族革命为内容的民族主义,以平民政权建立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和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民生主义思想上。两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基本相通,而民生主义思想在后期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上述内容决定了他在继承三民主义方面与戴季陶、胡汉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彭敦文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农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学术界就把邓演达视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事实上,邓演达在大革命后期就开始向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在思想上,他的农民观继承和发展了基本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孙中山晚年思想;在核心内容上,他反帝反封,拯救农民大众,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这和当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在行动上,在大革命关键时刻,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国民大革命时期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继承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特别是欧洲的经验,既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邓演达的教育思想亦即平民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家亟欲改造近代中国不合理与落后的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抱负。邓演达平民教育思想是邓演达平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其中许多主张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争取中华民族完全获得解放并努力“促成世界大同的实现”,为此主张“一定要唤起并组织广大的民众”“使其觉悟的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联合“平等待我的革命势力及民族”即苏联和“被压迫民族的势力”,并且强调在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斗争时要注意外交策略,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总体上来说,邓演达的外交主张不仅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邓演达的确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同时表明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当然,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外交思想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邓演达以孙中山的社会思想为基础,借鉴国外社会福利救济制度,并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状况,提出自己的社会思想。邓演达的社会思想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问题、理想社会三个方面。邓演达社会思想包含许多积极因素,在近代中国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建设中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它也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波动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运用国家资本主义防止私人资本主义的弊害、实行"集中"与"干涉"原则、肃清封建残余、改变帝国主义掠夺状况和实行对外开放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以近代中国社会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不断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平民政权为现实基础、以达到社会主义为目标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邓演达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军事思想演变经历国共合作前、国共合作时期和国共合作失败后这样三个时期,其每一时期军事思想都是对其前一时期军事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不断变化的时势、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影响、苏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均是推动邓演达军事思想演变的基本因素。邓演达军事思想尽管不断演变,并给后人和今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但最终还是落空。此从一个角度说明,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亦即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就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毛泽东,对解决农民问题重要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起来,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对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的看法也基本相同,他们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然而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深度明显高于邓演达。  相似文献   

13.
黄禹康 《中华魂》2013,(9):42-44
邓演达这位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作为孙中山身边的亲信,国民党的要员,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促进国共合作,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期间,通过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他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邓演达与共产党人的真诚相处,对农工运动的热情支持及同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孙中山忠实革命信徒的邓演达,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坚定地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即使在国民党右派疯狂反共的时候也不动摇。邓演达在革命生涯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联共的勇气、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邓演达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集中在北伐后期和临时行动委员会创建时期。他针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出现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统一党的理论、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恢复党权、树立党的权威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筹组新党,以民权主义为重心、重视农民问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平民革命理论。邓演达以平民革命理论为纲领、以军事抗争为革命路径、以代表和实现广大平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政党建设思想,对早期农工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演达与农工党》是一本很权威的邓演达研究新成果。全书根据翔实的资料,全面阐述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袖,农民问题的思想家和农民运动的支持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人亲密的战友和可贵的诤友。读完全书,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的由来及深刻内涵定会有历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段革命家。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坚决维护和积极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同蒋介石、汪精卫反对革命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先后考察了欧、亚几十个国家,在了解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态的基础上,回国组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事业。一、邓演达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晚年总结了自己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惨痛教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人的影响、帮助下,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充分肯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号召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倡导了扶助农民的八大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是坚决支持农民的减租要求,拟定“二五减租”的法令。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中这一部分思想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