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入 WTO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对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入世直接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造成冲击 ;二是对孕育新的政治文明的影响 ,入世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 ,有利于促进政治权威的世俗化 ,同时又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形成挑战 ;三是对新时期政治稳定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 ,入世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三个文明”建设 ,有利于政治稳定 ,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的政治发展和进步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少数微博意见领袖缺少自律,有意或无意发布不实信息,放言立论偏激,放大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和偏激心态,甚至出现极端化的政治倾向,"操控"舆论导向,让某些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政治秩序产生影响,危及社会稳定,对此应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要建立与微博意见领袖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微博意见领袖的沟通;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并成为意见领袖;加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增强微博意见领袖的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强化对微博意见领袖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94-19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微博等社会媒体的出现,使虚拟生存呈现出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速度瞬时性、传播方式多样性、传播内容随意性等新特征。微传播的这些特点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务实的治理方案已成为当下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还存在传播“声量”较小、“供给”不足和“本领”不强等现实挑战。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到“言之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言之有料”,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言之有器”,加强中国理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2,(12):157-159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的挑战。高校可以从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提升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媒介素养、建立健全新媒体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略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对外开放,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遭遇到很多挑战。总体而言,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全球化的挑战、信息网络化的挑战、西方错误思潮和理论的挑战,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挑战。廓清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要素,意识形态合法性对整个政治体系的良好运行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去权威性、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生态逐渐形成,使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挑战,出现了认同感下降、优势地位减弱、安全认知错位、传播技术更新乏力、传播模式僵化保守、话语体系刻板乏味等问题。借鉴互联网思维中重视个体价值、秉持创新精神、坚持开放性等理念,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人本安全转向,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创新能力,重塑适应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将有助于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宽带连接等高科技在社会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以独特的4V特征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有着高度的战略契合,开辟了网络意识形态新场域,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和场域多种化等新的特点,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大数据的出现,也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趋利避害,用好大数据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树立大数据意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健全网络保障机制,建设网络安全强国;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针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四方面来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解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长视频之后兴起的又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载体,深刻改变着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角逐的主要场域和前沿阵地。短视频场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短视频视听化呈现、个性化推荐、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可以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感”和“拟真化的在场感”,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迅速抢占热点和回应舆情,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改善投递精度及扩大辐射广度。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短视频场域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多元化格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碎片化信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娱乐化语境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崇高性,使得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认同内容趋于表面、认同情感逐渐淡化。鉴于此,应通过把好主方向、唱响主旋律、优化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等策略,化挑战为契机,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升政治认同,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理论认同,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提升情感认同,在多元主体协作中提升行为认同,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龚金平 《兰州学刊》2007,(2):141-144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慰.同时指出,中国电影在伦理化表达上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对今后中国电影创作如何在思想主题的融注、艺术上的探索及观景愉悦的营造上实现完美的结合,有着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阵地。主流意识形态大致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并重塑受教育者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情感的沟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抵制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空间的主体多样性、信息碎片化、文化多元性为各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对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挑战、权威性产生冲击、理论性带来消解,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出现边缘化危机.要克服微空间中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失语”、传播信息整合能力弱化的影响,必须增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向心力和辐射凝聚力意识,通过更新话语体系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强化人文关怀改进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重视培养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队伍的媒介素养与隐性传播方式的运用,建立和完善微空间信息评估反馈监管机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微空间信息的整合力度,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化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年大学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传播,进而关系到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与创新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是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在阐明二者一致性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功能的阐释,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强 《理论界》2014,(1):56-58
多元文化并存是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多元文化并存对主流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治理方式及对国家与公民良性关系建设等提出了挑战。回应这些挑战,在文化建设中,共产党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文化的政治原则、多元文化平等的价值原则和共处融通的规律原则,以社会文化自觉为文化发展的主动力,引导以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识并以社会文化构筑个体精神家园,最终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王野 《理论界》2014,(10):44-47
当今文化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国家,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其渗透性和隐蔽性更强,对我们民族国家产生双重效应,对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大影响,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政治强势推行文化霸权,离散我国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意在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党对主流意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更加牢固,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制度。而且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占领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阵地,掌握信息主动权,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面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空前民族危机,马克思主义因其所展现的美好社会价值理念而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以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现代性和与中国文化的相融性特点而取代传统文化,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使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这一主流价值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中被不断地赋予中国特色的内容,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