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与企业制度演变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企业是不同的资产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合作组成组合资产,并把组合资产的索取权(收益权)与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组织。即企业是一系列合同(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形式。企业的资产包括资本、企业家才能和劳动,分别归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工人所有。索取权(收益权)是组合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动力,控制权是收益最大化的技术实现条件。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组合资产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企业契约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茹兰 《东岳论丛》2004,25(5):149-151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最稀缺的资源。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取决于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和安排 ,其核心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企业将剩余索取权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间接定价的媒介 ,借以实现在企业家利益、投资人利益、企业整体利益的复杂博弈中谋求相对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幻觉: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说到底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的特别合约。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构成企业所有权。在古典企业里 ,物质资本所有者成为当然的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 ,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古典企业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越来越被发现并呈上升的趋势 ,利润独享制也演化为分享制。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强势发展 ,国内某些经济学者就预言 ,“劳动占有资本”必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逻辑…  相似文献   

4.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5.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实现这一分享特征的制度是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7.
科斯等人的企业契约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企业产权。企业产权有两种 :一是完全契约意义上的特定产权 ,另一种是不完全契约意义上的剩余产权。特定产权是企业契约的前提 ,而剩余产权配置是企业契约的本质。企业产权契约是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拥有特定产权的企业参与者通过企业所有权(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的配置求创造与分配产权的契约。  相似文献   

8.
一、农户的企业特征 经济学家一直不把农户家庭经济组织作为企业来对待。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组合,由企业的要素所有者按照约定的合同,组成一个企业,从而获取利益,即工人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或股东获得利润或利息,债权所有者获得利息,经理或企业家获得管理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这个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根据科斯193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企业的本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10.
在共同的组织目标下,分别以科尔曼和博特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理论能够统一于单个组织层面,形成组织的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企业家的社会关系作为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主要形态进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行业为例,构建社会关系的纵向维度、横向维度、时间维度和企业家认知维度来测量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并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功效。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企业家的社会关系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只有发展多样化的网络关系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