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是位跨世纪的文学家,他在宗教方面所持的观点与当时许多作家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哈代小说创作三个时期的几部主要作品,联系哈代的成长过程,对其各个时期小说作品中的宗教主题作一个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不仅主题意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且创作手法标新立异,斑驳陆离。这些手法熔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技巧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化之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小说风格。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澳大利亚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很早就使用魔幻现实手法了。代表人物当首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发表的《乘马车的人》堪称澳大利亚第一部魔幻现实小说。此外泽·赫伯特、戴·爱尔兰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中老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也经常运用魔幻现实手法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5.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6.
阿根庭小说家博尔赫斯是二十世纪以来,对短篇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曾因被誉为是“一位把美学的表现手法与拉美本土经验完美结合的大师”,而获得了西班牙语文学创作的最高奖项“塞万提斯”奖。其创作的“迷宫”小说蜚声于世。对于曾经拥有过爱·伦坡、欧·亨利、莫泊桑、契可夫等大师的短篇小说王国来说,博尔赫斯那深奥玄秘、优美耐读的短篇小说,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有独特启迪意义的范本。同时,博尔赫斯的创作也再次证明了人类对自身状况的思考方式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性,亦是作家创作个性多元化的表现。博尔赫斯的小说之所以…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恐怖小说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探究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显著的风格手法和思想主题,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动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恐怖小说创作受到了欧美哥特文学传统的影响,二是受到了其自身创作理念的支配,而最为重要的,爱伦.坡是以恐怖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来彰显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齐名,并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出生于1850年8月5日。早在他进入鲁昂中学学习时,就尝试诗歌和戏剧的创作。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诗人和剧作家路易·布耶先生,布耶就鼓励他写诗。同时,他也认识了当时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先生。认识福楼拜先生,可以说是他一生转折的开始。从此,莫泊桑就踏上了短篇小说创作的征程,开始了他一生中新的一天。事实证明,福楼拜不仅是一位天才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导师。正是这位小说大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把莫泊桑引向了小…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乔伊斯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内涵和创作风格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死者》与《陌生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这两个短篇书写了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人生以及自我话语权威的多重幻灭,通过描绘其从幻想到幻灭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死亡和孤独感,暗示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异化状态,折射出20世纪初西方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其小说创作中,两位作家均借助多元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如顿悟或启示、自由式话语以及象征手法等,巧妙地呈现人物的内心隐秘世界,表现出作品普遍的幻灭主题,从而使小说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也使我们从中领会到了这两位现代文学核心人物深厚的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10.
作家在其富于想象的创作中,其宗旨是创造作品的艺术性.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未必以牺牲道德于艺术圣坛前为代价.美国小说家法兰克诺里斯(FrankNorris,1870-1902)能揉道德与小说、艺术为一体.尽管他未必绝对正确,但无疑,他是个坚定的道德家,于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他的关于人和社会的道德观.在德莱塞(Dreiser)、哈特·克莱恩(HartCrane)和杰克·伦敦(JackLondon)等的自然主义流派作家中,诺里斯创造出一种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混合体.他更着重于艺术的道德目的.他试图运用小说作为一种工具,以唤起人们反抗罪恶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艺术。第一,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不仅建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上,而且以当时美国的边疆生活作为根基,因此显得厚实、深沉、凝重与生动;第二,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是其幽默理论的具体实践,体现着幽默的内在品质,蕴含着丰富的闪光的真理;第三,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具有异彩纷呈的表现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有四种,而每一种又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事有世界声誉的犹太作家巾,艾·巴·辛格的创作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从1935年出版《文莱的撒旦》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用意第绪语会述说和追寻,一个历经劫难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图景。尽管,在当今欧美的文化格局中,犹太人与犹太式的生活,已无需依存在‘格托”或“栅栏区”的生存空间,专营造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而代众性亦很容易失去原先具有的宗教、民族或历史内容与神秘色彩,被抽象为一个伦理观念。但无论是对祖辈语言、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卷恋或背离、审视或超越却或多或少构成了犹太作家大致接…  相似文献   

14.
读过巴金的《寒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两部小说后,总忘不了两个可怜的男主人公形象:汪文宣和伊凡·彼得罗维奇。他们产生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在对待生活上却有着十分相似的态度。对这两个形象作些比较分析,对于认识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米兰·昆德位不仅是伟大的小说家 ,他对小说的认识也是卓而不群的。他认为 :小说是一种存在的智慧 ,小说的精神不是反映现实 ,而是对存在的发现。由此产生了他对小说创作一系列独特的见解 ,如在小说中将道德判断延期 ,小说讲究有趣、幽默 ,小说结构与音乐对位关系 ,想象在小说中的位置 ,小说式的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区别 ,等等。米兰·昆德位的小说观是其个人自由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本文联系昆德拉的小说创作 ,对其小说观作出了多方面的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娜塔丽·萨洛特,阿兰·罗伯·格里埃和米歇尔·布托尔是今天走运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一问世,批评界非但称赞为杰作,而且还把他们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现代小说进化中的一个转折点,说是“新的小说文学的成长”,是“新现实主义”的繁荣局面。罗兰·巴尔特曾经说,罗伯·格里埃的尝试,“其重要性不下于超现实主义之与现实”。让·保尔·沙特则发现娜塔丽·萨洛特的“写作技巧,使她超过了心理学主义而达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是二次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这几乎是极大多数文学评论家共同的看法。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的成就与影响都可以与诸如海明威、福克纳那样的不世之材相提并论,被视为影响了一代人的小说大家,197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这种地位。索尔·贝娄原是一个俄国犹太人,1913年他们家从彼得堡搬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1924年又举家迁居美国芝加哥。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1937年又进著名的威斯康李大学成了一名人类学的研究生。他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专业知…  相似文献   

19.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Bellow)说过:“我倾向于把虚构的小说看成是向周围社会作调查的一种工具。”又说:“每部小说其实都是一部更高水平的自传。”[2]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正是作者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深入调查和体验的结果,小说中塑造的保安官奥尔华绥的形象则是作为道德家的菲尔丁的影子,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切肤的体验,他怀着一颗深沉的忧戚之心,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建构了这一部杰出的写实主义讽刺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说道:“我自己的作品寿命再短促,它也很可能比其体弱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