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理气不离不杂 与道器相关联的是理气范畴.船山从《周易》道器论的融突而和合的精神来探讨理气问题,并对此作了总结性的发挥,达到了宋明理学中气学派的高峰. (一)实理条理 “理”是船山关注的范畴.他认为,理的基本涵义是:“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船山全书》第6册,第716页).其实,除全乎天之事外,亦涉及人之事.……  相似文献   

2.
船山关于"气"与"太极"、"诚"关系的论述,往往涉及"道"与"器"、"理"与"气"等关系问题.由于船山在语言文字表述中存在着诸如"盈天地之间皆器",或"盈两间皆道也"等命题,需要加以梳理,以明船山哲学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
无其道则无其器,据器而道存、器道相须不离的道器关系三层次,是船山在物兼道器与一体两面的前提之下的道器关系。船山实现了对传统道器关系阐释的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4.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5.
程颢哲学主要围绕道、理、器三个核心概念展开,承继中国传统哲学对"道、形、器"的话题探讨,铺展开以"道、理、气"为转换模式的新式方法,兼以各家学说独特气质,程氏哲学显现出生生不息的大道之行。理与形名虽不同,但实相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明道先生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本文围绕道、理、器三者的逻辑关系及逻辑理路并结合史宁中先生"自家体贴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方法谈  相似文献   

6.
我的易学与船山的易学联系与差异并存,而此种差异与联系在本体诠释思想上的整合更应予以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船山的生平及其易学的基本时代背景,阐述了"观"卦的哲学方法与本体含义(对此我曾有专文论述)——我认识"观"卦是基于哲学方法学的认识为易学这个体系如何形成、如何建立找一个经验的、现象学的基础,找一个易学内在的,自觉的方法来说明。其次,对船山易学从整体到部分的本体诠释——船山先写《周易外传》再写《周易内传》,显示出的方法论的观点,就是由大体及于细节。《周易》透露的这个大的宇宙框架怎么建立、如何充实,是从外而内,从大而小的。如此才能够去了解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内涵。再次,在本体易学的层面,本文详细阐述了船山哲学中诸如"道器"、"理气"等一些重要范畴的本质内涵及其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船山讲,"道之枢,德之牖也",人的本质、本性彰显宇宙的"动",于是,从"动静"、"常变"出发,我讨论了船山怎么从本体易学过渡到本体伦理学。综上,我的基本结论是——船山易学承先启后,继承了宋明理气范畴,重视张载,注重"气",但没有减少对"理"的尊重,与朱子的理学仍然有深刻的内在关联。这是一个本体诠释的认识,也是一个方法论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退溪理动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李退溪哲学逻辑结构探析》①中认为,理(太极、道)——气(阴阳、器)——五行,是天道范畴系统,四端七情——道心人心——善恶,是人道范畴系统,构成了从天道到人道的一体化行程。这个行程的逻辑次序是与《天命图说》及《圣学十图》主旨相符合。然而,人道范畴又是人对宇宙本体和化生过程的体认。因此,笔者在  相似文献   

8.
浅析王船山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很少有人论及船山哲学思维模式,这确是一种缺憾。笔者不顾学识浅陋,试图摸索船山思维逻辑的基本模式,挖掘并分析它的哲学意义,借此门径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方法的一些特点。一我国传统哲学的许多成对范畴,例如“体用”,“道器”、“知行”、“能所”等等,是客  相似文献   

9.
道、形、器关系构成先秦哲学之基本逻辑,盖道与器统一于形,以形构成道与器之分殊与融会,如以形入手揭示古典哲学之逻辑可打开先秦哲学思想逻辑之开阔地(参见《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专题)。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潜在的思想逻辑——并非去逻辑化或白描式的界说,而更蕴涵思想之缜密和语言之条理,二者的统一表达即中国传统文化之隐性形式。以此观点统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  相似文献   

10.
吴震 《学术月刊》2024,(1):11-23
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气学、理学(道学)、心学三分构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个基本预设。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开创了所谓“气学”传统,王船山的思想以重建道学传统为根本旨趣,丰富和推进了气学理论。船山理气论呈现的思想样态表明,船山是广义道学史上的人物,而非单纯的所谓“气学家”。船山学在本体论域,接受周敦颐的太极说及朱子的本体论诠释方法,以太极释张载的“太和”,肯定太极即本体。在理气问题上,船山学在“天地之理气”的预设下,坚持理气不离、理气一体的立场,同时对朱子学的理气不杂说亦有肯定,提出“气不损益,理亦不杂”说,并承认相对于气而言,理有“秩序”义,因而在工夫上主张“以理御气”,呈现出与理学工夫论相符的一面。船山学一方面坚持“理是气之理”的气本论立场,甚至认为心、性、天、理都必须“在气上说”,另一方面又引出“诚”的观念,认为诚是气的本然之体,又是天之实理,而且诚是“极顶字”,是不可用其他字“代释”的最高概念。船山学在宇宙论本体论问题上略显复杂的观点论述表明,其理气论在实质上仍属于气学形态。总之,船山学是对濂溪学、横渠学以及朱子学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田丰 《船山学刊》2019,(5):45-50
王船山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客观化且没有人的理解与实践参与的物性,物性一定是在人的合用性指引中向人显现。'道'乃人应事接物之道,不能等同为'理'或自然物性。'器'是在人的世界中向人显现的物,随着人生存方式的变化,才有相应之器被纳入人的视域,由此而有当然之则与器之道。天之道必待人而成之,此之谓'尽器',人接事应物合宜,道器方能会通于至诚而极尽其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本体论角度阐释船山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次:万物一府说明了人与万物产生的共同本原,似乎并未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但仔细发掘船山哲学本体层面的气可知其有三个层次: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阴阳二气(含二气之良能);人禀赋的是二气之良能,恰恰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前提,而人物之生莫不受命于天说明了人所禀赋的二气之良能是当然之则,是实现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过程;良能之气是分殊人与其他宇宙万物的"关节",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形成的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讨论船山的历史哲学之前,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即他如何处理“历史本质”与“历史事实”间可能的张力:先验的本质如何符合经验性的事实,亦即“理”“势”的统一性问题。有两种解决策略:一是从“势”的概念入手,通过将“时势”纳入“理势”之中,表明某些看似不合理的“时势”,从长时间来看,仍可以是合理的;二是从“理”的概念入手,表明“理”“势”在其上位概念“气”之中,具有先在的统一性。策略二结合了船山的历史哲学与形而上学,但并非取消了儒家传统对历史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因为我们可从其“合理性”概念中剥离出“合法性”概念,亦即从“理”中剥离出“道”。“道”在船山的历史哲学中具有确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它所具有的“属人”特性,更是使人从历史的必然中跳脱出来。如果船山的历史哲学中具有某种目的论的话,这种目的论即人的目的论。  相似文献   

14.
罗钦顺以心性理气为宗旨,心性不离不混,一反程朱、陆王“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以人欲是人的天性、天理.在理气关系上,既不是理逻辑在先,也不是理气为二物,而是“理气为一物”.在道器关系,主张道器不二合一说.程朱、张载把性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他认为天命之性已逻辑地在气质之性中了,并非为二物.格物是为了穷理,不是陆王所说是为明心、立乎其大,或正心等.罗钦顺之学是从程朱理体学中脱胎出来,既拖着程朱理体学的尾巴,又为明中叶的气体学开出新生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对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由兴起到落退的历史过程,作一纵向的考察。这里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器”和“道”来把握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的涌来退去。一、由器而道:进化论思潮的形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进化论作为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属于“器”的范围,然而它一旦成了宇宙社会的普遍规律,则进入了“道”的领域。进化论思潮形成于戊戌前后,就是由器提升为道的过程。中国近代中学与西学论争中的“道(体)器(用)”之辩,是进化论思潮涌出的前奏。甲午战争之前,作为自然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进化论,并未引起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试析“理气论”在刘宗周思想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之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作为明末儒学的殿军,面对王学末流“任心率性而行”,几近于禅的严峻现实,刘氏将“一气流行”为内涵的理气论贯通于心性论,使主体性范畴更具客观必然之特质,以贞定、收束和提升心性论的本体地位。一、阳明心学主体性范畴对客观范畴的消解作为宇宙论的基本范畴,“理气”以及与其直接关联的“道器”、“太极阴阳”等,在张载、二程以及朱熹那里基本上是被用来描述和说明客观物质世界的范畴,并在这些范畴的基础上构筑气、理本体论哲…  相似文献   

17.
朱熹道的范畴,涵盖广泛,含意深远。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道是一个带有纲领性的范畴,自与“理”、“太极”等范畴相当,共同构成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作为最高范畴,它又向两个方面扩展,一是通向自然宇宙,与天地万物,即器相联结;一是通向人间世界,构成伦理原则、道德规范。“道”既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又通向自然与社会。这样往复循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道的内容、形式便愈来愈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妤 《船山学刊》1995,(2):46-57
清代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是一种综合的批评。清初学林,硕儒辈出,世推顾、王、黄、方为一代宗师,然以思想的博大精深而论,尤以王夫之(船山)为最。顾炎武以经学、史地、音韵而称著,黄宗羲以《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领袖群儒,方以智则学识渊博,精“通几”且通“质测”,以博学清操动天下。他们没有象王夫之那样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的遗产,糅合新的时代精神,铸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实为清代学界所鲜有。虽然王夫之在世,文章不显于朝野,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但人称船山为清初第一大家,实不为过誉。本文拟对其颇富特色的道器论和道义论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湖湘学派的奠基者胡寅和胡宏二者的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胡寅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以崇正;胡宏以道为其哲学逻辑结构中的至高范畴,提出道性本体学;把时代理论思潮的核心话题疏解为天——性——心的逻辑结构;并从道性合一的理论思维方法来审察道与物、心与理、善与恶、道与性、心与性的关系。而针对理论上的冲突,朱熹特撰《胡子知言疑义》,质疑胡宏的论点。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即哲学:无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也无不是哲学的形而上学。这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我是从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或视角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的。那么,什么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呢?《周易》的卦象,都有其内在之理。理与卦象统一不可分,构成一个共在系统。其质的规定就是卦。所以卦既是卦象,也是卦象之理,理统摄且扬弃卦象成就一形而上之道。与此相对,卦象的直接性本身即成为形而下的东西。所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以卦象为用之谓也。整个《周易》的学说,都是以卦象为中介,揭示其中的形而上的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