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中西政治差异的文化渊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3):77-81
中国传统政治是以圣人为核心的圣人政治,西方传统政治是基于社会契约的契约政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是理想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形成了“圣人为王”的政治传统,这个传统逻辑地预设了圣人的万能和常人的无能,常人需要圣人的指导,按照圣人的意图来生活,常人没有自己的权利,需要“圣人”为民做主,因此它无法形成民主思想。与儒家的圣人政治形成对比的是西方的契约政治,它基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一种平等与民主的政治传统。这是中国社会政治的追求方向。 相似文献
2.
付晓琼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通过对儒家设计的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圣人境界的考查,阐述了圣人四个方面的特征。揭示了儒家圣人说的实质和优劣,指出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应从中吸取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契约论与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大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4-99
自近代以来 ,社会契约论在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直是最有力的理论。那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力量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 ?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古典契约论对政治合法性的证明 ,并把它的证明归纳为三种 ;其次探讨对古典契约论的批评 ,指出它所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然后研究了当代的新契约论 ,以及它与古典契约论的关联 ;最后揭示契约论的合理性 ,解释了它的“普遍同意”、“自律”、“互惠”和“实践理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白欲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5):17-24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的德性化改造,儒家塑造出新的"圣王"与"圣人"。在王权政治下,对"圣王"的神性肯定与德性要求、道与势的冲突与调适,构成了儒家崇圣信仰的内在紧张。随着"圣王"理想的现实失落,儒家的"崇圣"信仰历史地落到"圣人"身上。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大一统的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态度、对君主与权威的尊崇与信赖、对权力的道德要求以及“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模式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政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加速传统儒家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模式的融会贯通依然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政治正义与契约论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89-95
正义理论与契约理论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均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理论在近几十年以来迎来了一场复兴,乃至成为当代政治哲学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之一。契约理论的这一复兴首先起源于罗尔斯的著作。他的开创性成果在于将契约理论与政治正义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并用一种政治建构主义的模式表达出来。罗尔斯认为,只有经过一种建构主义的契约理论的验证,某种正义观念才可能在理性多元的当代社会中树立起来,获得理性且合理的公民的广泛认同。正是因为这种理论安排,使得罗尔斯的理论与传统的正义理论或者契约理论相比,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8.
9.
姜洁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8-20
从文化的视角阐述儒家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并在批判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探求儒家新的发展道路,构建适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的政治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徐复观认为,西方近代经典自由主义主张理性至上、伸张自然权利特别是财产权促成了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形成;然而以洛克、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强调资产阶级追求无财产的权利和自由,是以牺牲劳动者的权利和自由、牺牲平等和分配正义为代价的。他主张对自由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先秦儒家思想包含的德治思想、民本主义和政治抗议精神等核心价值与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实行创造性的融合,以便在中国开创体现着民主与法治精神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田海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1):18-20
民主政治是一种思想理念与国家制度形态.西方民主政治泛指西方的国家制度形态,它继承了西方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在反神教斗争中逐步形成.由于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又形成了诸种民主政治模式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兴起之后,选举逐渐发展为实现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操作手段,当今时代已成为西方民主政治形式合法性最重要的基础.然而,在选举实践中产生的大量或无法克服的困难,使人们对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又存在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3.
包心鉴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15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再一次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是化解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这一目标 ,在我国现阶段 ,则要突出地完成三项任务 :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配套的民主调控体系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 ,坚决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4.
温志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1):53-55
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观念有:“人治”,强调领导者的个人意志,推行无严格程序的经验与传统决策;“官本位”,其特征是君为臣纲、官贵民贱;“以德治国”,强调对百姓“为政以德”推举贤才与重视执政者的自身修养;“民本位”,强调民贵君轻,保民而王。而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念一向以“民主”、“法治”、“三权分立”并驾齐驱,标榜多数人的统治,人人平等与权力监督制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决摒弃“人治”、“官本位”观念,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民主,不能引入不合国情的三权分立;“以德治国”、“民本位”、“法治”观念可以提供更多的有益养分。 相似文献
15.
彭文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42-46
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的过程也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而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完善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绝对专制主义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基础之上的。中国国民观念的提升与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也应建立在民族国家形成这一基础上。今天的中国,如果一些基本国家制度没有建构好,过分地强调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施雪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4):505-511
现代代议民主政体之所以能取代传统君主专制政体,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核心价值的独特性:它们比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方式及其政治核心价值更具有推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增殖能力及其配套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伍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44-48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化。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焕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总结这个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是: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革命与建设的关系,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党、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爱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11,7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 ,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富强、民主、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党在延安时期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行过“战时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进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构建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 2 0年间 ,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实行“动员性的参与民主”;改革开放后 ,我国民主政治逐步步入法制化的实施阶段。文章选取三三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农村直接选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点”,总结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游永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6):40-4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际履行不再是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原则,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违约责任形式。人民法院在适用实际履行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新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体系中,实际履行的优越地位被消解,不再是首要的违约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