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术界比较系统地考察了“9.11”事件后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了“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中美关系有望继续保持合作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美国学术界的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是比较客观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美国学术界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陶季邑 《国际论坛》2012,(6):34-38,78
美国学术界较系统考察了2007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此段时间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美关系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继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学术界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比较客观并具有积极意义。当然,美国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近10年呈现跌宕起伏、艰难前进的特征。国际格局的变化、台湾问题、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分歧、贸易和军售以及美国国内党派政治和国会之争都深刻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进程。中美关系的定位和双方的政策选择取决于现有的国际关系背景,而国家利益是左右双方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因而两国应积极寻找中美利益的契合点,努力造就国家利益的"双赢",这是中美关系较为实际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2010年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起点,中美关系开始向所谓"新常态"过渡。中美关系"新常态"之新,一是新在结构:中美之间"老大"与"老二"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看对方时,将相对"平视"而非昔日的一俯一仰;二是新在战略模式:双方在处理与对方关系时,将更多地以如何处理与对方关系为政策目标而不限于将之视为战略手段,即是说,对双方而言,中美关系的工具性下降、目标性上升,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对于中美双方都越来越成为相对独立的最高外交目标;三是新在内容:中美之间竞争面与合作面同时扩大,更加无所不包,且在目前结构性调整及相互探索如何调适阶段,两国关系将有一个烈度较大的震荡期,竞争性更引人注目;四是新在其国际影响力: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演变,将对国际局势产生更直接、更全局性的影响、甚至更加直接决定世界发展模式、前景及战争与和平等全局性问题。如果说在奥巴马第二任期,中美关系还处在由"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阶段,双方均面临如何进行政策选择的问题,则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关系就真正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世人瞩目的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苏联解体使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动摇,预示着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低温"中曲折发展;美国不能正确对待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中国实力的增长,打"台湾牌"、"人权牌",遏制中国的图谋和做法已在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趋冷,陷入互不信任的困境;中美之间经济上的互有需要和相互矛盾将导致双方在既合作又斗争的状态下发展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其发展与走向对世界有着深刻而实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可以和平相处吗?学术界对此争论不已.本文从国际社会环境的变迁出发,在回顾历史与分析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世界和平共处历史趋势,进而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向,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具全球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也不可能是战略结盟关系,而是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与繁荣的重大问题上,进行广泛、深入、长期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了建构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中美双方将在持续的互动中探索其内涵与实现路径.从认知角度看,双方就“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中存在“认知差异”,侧面上折射出了中美双方对彼此及双边关系的不同认识及理解.差异能否弥合是理念能否转化为事实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选既是美国的事情,又是世界的事情。其对当今国际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中美关系而言,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现已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审视和研判美国新一届政府的相关政策走势,以及将会对未来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的实践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就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两国关系就波折迭起,麻烦不断。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美国应严格遵守两国间三个公报的原则,不应再在台湾问题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建交35年来,外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2012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将“中关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新型大国伙伴关系”。那么,如何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使然;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从零开始,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当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今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释疑增信,管控分歧”。  相似文献   

12.
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中越关系具有两个面向:一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作为相邻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面向对整体中越关系的意义截然不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同志关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反对西方和平演变方面“同呼吸,共命运”。作为相邻的民族国家,中越两国却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利益分歧甚至对立,尤其是南海问题,几乎成为两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友好与竞争因此构成了中越关系的一体两面,彼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其内在的张力是我们理解中越关系复杂性的一把钥匙。而美国对这种张力的利用,则成为影响中越关系变迁的关键诱因。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历程中 ,基辛格不仅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启者 ,而且是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如果说作为中美接近战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基辛格更多的从美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 ,那么作为此后三十多年中美友好的提倡者 ,基辛格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出发。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自制特征 ,这与其早年学术生涯中形成的历史哲学理念有相当的契合。本文试图从基辛格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其三十年来的美国对华战略主张作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约》的酝酿促使美国约束驻华士兵犯罪,并经国民政府单边许诺,于1942年事实上确立专属管辖权。《新约》谈判期间,双方认为驻华美军司法管辖权与废除治外法权无关,加之担心影响《新约》的积极意义,遂将其条约追认推迟到《新约》缔结后完成。战时驻华美军专属管辖权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非《新约》的倒退、治外法权的复活,但由于美国军事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中方干预权的缺位,美兵犯罪非但无法根治,反而加重了中美关系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布什第一任期内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是小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在这四年中,受台湾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摆动。具体看,中美关系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四个阶段,大致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W”型。本文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演化过程、演化特点和演化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任期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国际社会出现国家间关系重组和利益的重构。中美日关系十分复杂,在东亚乃至世界有不同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美日同盟对中国形成极大的挑战。中国对外政策正在显示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战后韩日关系是美苏冷战的直接产物,韩日双方因在历史认识、战后补偿、领海、领土主权等问题方面存在严重对立,致使建交历经李承晚、朴正熙两届政府7次谈判才得以实现。韩日关系正常化不仅对后来两国经济、政治、军事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对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