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异乎寻常的增长曾一度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本文从克鲁格曼对“亚洲无奇迹”的不同论断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该观点的争论,指出克鲁格曼虽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酬算方法有所偏差,但他对东亚经济模式的分析和对东亚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都是值得考虑的。本文基于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寻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从很多迹象看,东亚正走上一条通往冲突乃至战争的危险道路。无论是域外大国还是区域内较小国家,大都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于是,各方都打着"和平"的大旗来对付中国。美国大张旗鼓地"重返亚洲",说是为了通过"平衡中国"而维持区域和平。日本想通过"国家正常化"来抗衡中国力量,并在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经合组织指出,1993年亚洲国家从国际市场上筹措的资金数额超过拉美,同时该地区向外借贷的数额也创下了新纪录。预计1994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2.2%,发展中国家将为5.3%,而东亚(除日本外)将高达8%。这表明亚洲的经济发展前景是令人充满信心的。 与此同时,加拿大经济却面临着国内市  相似文献   

4.
一个以东亚为基础的新亚洲正在地球的东方崛起,这是20世纪后半期最大的事件之一。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亚太经济合作进程。 亚洲面积(包括附近岛屿)为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相当于北美洲面积的2倍、欧洲面积的4倍。亚洲经济重新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东亚开始的。进入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亚洲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过  相似文献   

5.
乔旋 《领导之友》2015,(3):51-53
<正>作为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合作十多年来经历了很多坎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就提出了首个东亚区域一体化构想,但由于美日等国的反对,该构想最终流产。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东亚各国逐步认识到区域内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作用,"10+3"机制为主的东亚合作逐步制度化。2004年第八次  相似文献   

6.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到70年代后期,多元化企业受到来自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企业的猛烈冲击,它们崇尚"精益生产"和"瘦型组织结构".价值世界产业分工的细化,使多元化企业在不同行业受到严峻挑战,多元化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关系,像美国回归亚洲,中国迅速崛起,还有一些争端在泛起,岛礁问题重新热闹起来了,特别是日本上演的"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使气氛更显得紧张,因此,大家很怀疑东亚合作还能不能搞,担心弄不好哪天就会打一仗。对此,东亚合作的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东亚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似乎  相似文献   

8.
到2020年,在东亚的日本和中国之间,将会出现一场争夺势力的竞争本文摘自《2020年的世界》一书中国与日本,争夺亚洲领导权的竞争在下个争夺  相似文献   

9.
因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中日关系局势紧张,由此引发的寒潮在经贸领域已经开始显现.专家表示,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中日经贸活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如果日本当局继续倒行逆施,双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经济都会受到伤害.中日经贸关系如发生变动,也会波及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0.
<正>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东盟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东亚经济共同体等亚洲区域合作议题格外引人关注。"一带一路"对中国自身而言,它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对于在这一新机制建设中需要优先处理哪些重大关系,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始于80年代后期的关于“东亚模式”的讨论,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又被众多学者所关注,大家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东亚模式”是否存在,“东亚模式”的本质和特征以及“东亚模式”是否终结。本文对理论界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作了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大国的兴衰和拉美化,成为最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重点话题之一。作者依据资源禀赋(配置)、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贸易促进发展这三大有关贸易的理论,利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经济数据,揭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规律。本文要解答几个相关的问题:1、美国当初为何能实现经济的起飞?2、拉美为何后来落伍?3、东亚和东南亚后来为何能兴起?4、日本和中国为何能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力求总结出美国的兴起、拉美化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发展的历史规律。本文指出,与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互补、经济规模大…  相似文献   

13.
新年过后,东亚经济危机终于没有蔓延开来,虽然香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印度尼西亚局势一直不稳,人们也在担心危机随时再次降临,但区内最重要的日本、韩国经济稳定下来了,中国又承诺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说,危机终将过去。但是,对这次东亚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重点课题,因为东亚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从中可反映出国际经济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本文认为,90年代初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以及美国出兵伊拉克,意味着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而这次东亚经济危…  相似文献   

14.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8,(1):6-7
<正>亚洲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2008年亚洲新兴市场将领先世界,现在是‘燃烧的中国’、‘火热的印度’,而东盟几乎和中国印度一样热。"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罗宾·比尤谈及2008年全球经济时表示。他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不过2008年世界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部分资产泡沫可能破裂、通货膨胀等风险,比尤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问题约占60%,另外还有40%的问题是经济学界所难以预测的。"国际投行瑞银集团则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3%,较2007年的4.8%减少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浪潮中,亚太经济合作具有独特的发展经历和特点。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亚太经济合作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亚太经济合作发展的动因 亚太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内部原因。战后,亚太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从50年代末开始,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随后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也实现了经济腾飞,80年代东盟各国和中国大陆经济都先后取得迅速发展。进人90年代,除日本  相似文献   

16.
经济     
《领导文萃》2010,(2):6-7
<正>中国拉动内需将消除世界贸易不平衡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说:"与过去相比,中国扮演着一个重要得多的地区经济领导力量。"罗奇认为,对某些亚洲新兴工业国家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此外,中国推出了范围广泛的经济刺激  相似文献   

17.
东亚地区经济成长的潜力分析与展望姜洪一.东亚地区经济成长的态势在二次大战以前,世界经济的中心区在大西洋,太平洋是欠发达的代名词。二次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先是日本,以后是美国的太平洋沿岸,随之是亚洲四小龙、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中...  相似文献   

18.
经济     
《领导文萃》2011,(10):136-136
中国经济模式影响其他亚洲国家 虽然中国的GDP规模很大并不断增长,中国人均收入还是很低。中国经济政策与该地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普遍政策大相径庭。亚洲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在未来10年的中期也将产生巨变。虽然如此,中国的政策选择已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亚洲国家,他们现在纷纷效仿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日本时报》)  相似文献   

19.
<正> 1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等集中反映出一事实:世界经济体系在世纪末发生了问题。历经2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不少方面已经与全球接轨,如果世界经济动荡不止,势必给我国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过,数月来的事态发展表明,90年代与本世纪初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已有很大区别,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能力大有改善,并且对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代,亚洲经济曾经是黯淡的世界图景上的一个亮点。日本经济在战后奇迹般崛起,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活力四射,亚洲军团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缔造了新时代的英雄故事。多少被西方社会的发展伤透了心的专家学者,无一不被亚洲国家的生机勃勃所感染,他们在亚洲看到了下世纪的曙光,"世界的希望在亚洲","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范围,都充斥着种种美丽而真诚的预言。谁曾料到,今日的亚洲,却在金融风暴的洗劫之中苦苦挣扎,步履蹒跚地走在世纪末。一时间,再也听不到意气昂扬的颂歌,亚洲经济的前景变得难以预测,曾经弥漫亚洲的乐观情绪被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