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苗族民俗文化中的蚩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虔诚崇拜祖先的民族,传蚩尤是其最早的祖先.在诸如古歌、传说、祭祀中,蚩尤都被奉为最尊贵最高尚的天神.这里,笔者把苗族民俗文化中蚩尤形象的内涵作以下归纳:  相似文献   

2.
颜建真 《齐鲁学刊》2008,(3):123-127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曾与黄帝在涿鹿作战,最后被杀。他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在宋元时期却以不同的面目不断地出现在诗人笔下:或者直接指神话中的蚩尤,或者是作为战神祭祀的蚩尤,或者是象征战乱的蚩尤旗,或者是与蚩尤有关的一系列历史遗迹,等等。蚩尤作为神话原型,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特定心理,并在宋元诗人的反复使用中,又获得新的意义内涵。蚩尤作为神话人物已经移位为文学殿堂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蚩尤探源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 ,传说中的苗蛮集团是居于我国南方的一支古代氏族集团。这一观念虽无大错 ,但如果追根溯源就可以知道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苗蛮居于南方实属后来之事。我们知道 ,苗蛮来自于传说中的九黎 ,蚩尤乃九黎之首 ,然而蚩尤最初并非“南方人”。关于蚩尤的地望 ,《皇临 2冢墓记》云 :“蚩尤冢 ,在东平郡张寿县阚乡城中 ,高七尺 ,民常七月祀之。”《梦溪笔谈》卷三载 :“解州盐泽 ,卤色正赤 ,俚俗谓之‘蚩尤血’。”古张寿县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解州即今山西解县。宋代郑樵《通志略》卷二《氏族二》载 :“黎氏 ,字亦作犁 ,子姓侯爵…  相似文献   

4.
颜建真 《天府新论》2007,(5):148-152
蚩尤和玄女在古代都被尊奉为战神,但是二者有相异之处。蚩尤是实战者,比较勇猛彪悍,英勇善战,而玄女是战争中的军师,她并不亲自参加战争;蚩尤战神的色彩并不总是正面的,而玄女则始终是正义的化身;蚩尤被奉为战神的时间比玄女早;玄女在文学中的移位也大多是正面形象,但蚩尤在文学中的移位就比较复杂。又因为二者的性别差异,玄女比较适合利用宗教发动农民起义的需要,后来在民间蚩尤的战神位置就被玄女取代了。  相似文献   

5.
刘正 《殷都学刊》2011,32(1):17-20
利用考古学证据和古文字学史料,可以考证出商周时代有关善卷、蚩尤存在的真实可信的史料记录。西周中期的《厚氏谚 》铭文是迄今为止有关善氏保存最早的实证史料。而对《三代吉金文存》著录的一件特殊字形文字的破译,更是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关于蚩尤的最真实可信的、最直接的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证据。有关蚩尤文字史料在殷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出现,证明了在殷代中晚期蚩尤传说就已经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是关羽崇拜形成初始阶段的标本式戏剧.此剧借助关羽战胜蚩尤的戏剧演示,完成了关羽从土地神升格为战神、雨神的加冕礼.关羽作为全能神祇的衍化亦是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7.
论湘中梅山枫树习俗的成因、表现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枫树孕育世间万物以及蚩尤血染枫叶的传说影响,湘中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枫树习俗,表现在婚丧、祭祀、居室、生产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枫树习俗不仅为湘中梅山即蚩尤故里提供了新的论据,也可为该地发展旅游产业提供独特资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蚩尤是何许人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弄清炎黄二帝的来历和渊源。炎帝、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两个氏族部落首领。在《史记件,是这样记载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彻齐,长而效敏,成而聪颖。”《史…  相似文献   

9.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陈靖春坦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  相似文献   

10.
阳清 《船山学刊》2010,(2):131-133
道教蔚兴的历史进程,客观展示出与古神话相伴而生的原始宗教走向人为宗教的时代嬗变,道教与仙话以及人仙遇合传说亦在交互影响中走向共同繁荣。这主要表现为四个步骤:其一,上古神话及其神圣叙事,为神仙思潮和仙话的产生积累了文化资源;其二,神仙思潮和仙话丰富了人仙遇合传说,并为原始道教的人为建构创造了条件;其三,原始道教、早期仙话和以人仙遇合为特色的宗教故事,为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家对这种宗教形态的改造,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叙事基础;其四,神仙道教的兴起及其造仙运动的宗教演绎,再次深化并更新了人仙遇合的主题和叙事模式,推动着道教在六朝以后的流播。  相似文献   

11.
先对“仓颉作书”进行史料勾稽,并通过文字考释及有关文献的印证,认为《仓颉书》为黄帝史官仓颉所作,其内容为黄帝战胜末代炎帝及蚩尤的纪功之辞.  相似文献   

12.
无头战神刑天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刑天即蚩尤 刑天,是中国古神话世界的著名“反抗神的神”。其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刑天)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的形象蕴涵着激励人们斗志、败而不馁、愈战愈勇的力量。晋朝诗人陶渊明予以热情歌颂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刑天的对手是位天帝。据袁珂同志考证,此“帝”即上古神话与历史传说内极其煊赫的黄帝。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揣想,刑天殆即古神话的战神(兵主)蚩尤。据现有资料看,蚩尤是黄帝的主要敌手,而且也被黄帝斩杀得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13.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7,(5):186-191
八仙传说故事由来已久,至明代中期定型为由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组成的神仙群体,其传说与流变具有复合型文化内涵。八仙故事属于道教文化,八仙的形成与元代全真教的兴盛及明代嘉靖时期崇信道教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八仙传说故事反映了对于"八"的数字崇拜和法宝崇拜意识。八仙在民间传说及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被人格化和个性化,成为各自具有独特面貌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4.
道教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唐传奇而言,相当一部分作品袭用了道教传说的结构模式。道教的神仙观念为唐传奇的人物形象注入了仙的活力。而神仙家虚幻的时空意识及其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又为唐传奇造成了审美上的陌生感、神秘感和惊奇感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上看,源自于民间神仙信仰的"幻化生成"使古代小说包含了"幻"的特质,后经佛教文化的浸染,其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幻"如同一种文化因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从未消失。从以神仙妖怪的传说幻境为主的普泛叙事,逐渐衍化为一种情节类型和文学结构手段,"幻"成为贯穿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叙事传统和审美形态。这种形态在经典的史传"信实"传统之外,一直本真地存在于中国古代小说中。  相似文献   

16.
神仙观念的由来、变迁和在秦汉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长寿的渴望是神仙观念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神仙观念在战国秦汉之际发生过一系列变化。首先,神仙观念在产生之初的彼世色彩淡化,神仙观念与长寿愿望合流;其次,神仙观念在世俗化过程中开始走向普及。汉武帝对此影响最大,他重祭祀,好神仙,并把求仙的领域扩大化,这一切无疑助长了民间神仙信仰传播。  相似文献   

17.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的产生于现代旅游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神仙思想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文化。自贡市仙市镇是仙与盐的完美结合。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并具体探讨了神仙文化在自贡市仙市镇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问题:强调在景点打造、景观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应融入神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
张三丰传说主要分布在湖北、陕西、南京、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这些传说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关于张三丰的"传说圈"。笔者以贵州地区的张三丰传说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传播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学的视角探析张三丰传说在叙事语言、传说内容要素和信仰方面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正史"四夷传"还是地理博物类小说所记载的西域地区,都存在着小人国与女儿国这样的特殊国度。小人国的传说既有西南地区僬侥国的史实依据,也深受小大之言等俳词传统的影响;女儿国的传说既有西藏地区东女国的现实投影,也反映了印度传说的流播与接受;西域地区的特殊性使得这些传说在此地汇聚。这些传说除了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外,更潜隐着通过强调他族的异质性以凝聚本族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郭璞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绝非一时的冲动和偶然的兴趣,而是他一以贯之的宗教信仰。他认为在人间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神仙世界,而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为神仙。这一认识不只是反映在他的学术著作和诗赋作品中,更被他付诸实践:为了成为神仙,他曾隐逸山林,并进行过多种方术修炼。郭璞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贯穿终生,并最终通过兵解正式成为神仙。正确认识郭璞的宗教信仰,不但是全面认识郭璞人生道路的关键,而且也是正确评价《游仙诗》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