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对于俗语的运用,有人认为是文学的退化,而梁启超则说:“寻常论者,多谓宋元以降,为中国文学退化时代,余曰:不然。”“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小说丛话》)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唐宋以前,我国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到唐宋时期,由于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兴起。随着他们力量的壮大,就必然要求适应他们欣赏习惯的文艺形式。于是运用口语创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戏剧真正形成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脚色体系的建立,出现了脚色反串的有趣现象。这一时期的脚色反串,几乎涉及到有性别之分的所有脚色,而且女演员反串更为普遍,并明显呈现出开放式的姿态,从而有别于宋前演员在歌舞戏、科白戏中的性别反串以及明清时期大盛的“男旦”之风,形成独特的历史艺术风貌。宋元时期在勾栏瓦舍、广场路歧、内廷家乐中出现“脚色反串”有着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原因。  相似文献   

3.
有关宋元潮州的同时期文献原本就不丰富,而后历经战乱能传承下来的就更为有限。如此,尽可能有效开发利用一切相关资料,就成为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关键。相关资料中,190余通宋元碑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总量虽不大,但所含信息丰富而珍贵:或可填补文献之缺失,或可校正记载之误谬,或可补充、印证相关记载。因此,对于宋元潮州的研究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宗族社会中,祠堂可谓有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它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组织,所谓“祠堂乃祖先凭依之所,又为至公执法之处”;它既是宗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又是宗族首领代表祖先执行族权、体现宗族尊卑长幼之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的漳州刻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其中所涉人和事大多与朱熹学派有关,二是以个人之力刻书最多的就是大儒朱熹。由此可知,朱熹任漳州知府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漳州地区的图书出版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有关"酒"的描写,我们称之为酒文化.小说中所描写的下酒、按酒、酒质、酒具等酒文化,是宋元时期人们宴饮时习俗礼仪、饮酒器具、酒令娱乐等方面生动体现,是宋元时期人们世俗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的发展 ,源远流长。唐代虽已有市人小说 ,但仍以文言小说为主。至宋代 ,由于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瓦舍文化发达 ,为适应广大读者、听众 ,白话小说遂取代文言小说而成为主流 ,历宋元明清以至于今。白话小说是用人人皆懂的俗语写成 ,拥有广大的读者。宋元明清四代产生的小说之多 ,可说是车载斗量 ,汗牛充栋。所谓俗语 ,包括各地的方言土语 ,乡音俗谈 ,以至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融合的新词汇 ,谚语 ,歇后语等。中国幅员广大 ,人口众多 ,方言土语也多 ,同一意思的一句话 ,不同地方的人说来 ,写成书面就不同 ,因而必须加以解释 ,才能…  相似文献   

8.
考察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科教文化政策,进而追溯宋元数学发展的诱因,研究认为,导致宋元数学发展的诱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朝政唯才是举,提高了学者的社会地位及数学的学术价值;二是经济的发展,商业、手工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这是促进科学乃至数学发展的社会动力;三是崇尚“格物致知”的学术自由探求之风,从而引导数学走向高层次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是唐五代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或传抄者,大多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下里巴人”;它的语言,也大抵是当时的口语,其中俗字、别字、俗语词之多,保存口语材料之丰富,实为它书所未有.它对于推究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都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变文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了  相似文献   

10.
鄂东承北起南,联东袂西,有“吴头楚尾”之称。在这块东西南北交汇之地,主人几度变迁:尧舜禹时期,三苗是主;夏商周时期,越楚争锋;魏晋南北朝时期,“五水蛮”强大滋生;宋元明清时期,江西人进驻;清末民初,大批鄂东学子“别求新声于异邦”。鄂东文化是鄂东不同历史时期鄂东人所创造的文化,打上了创造者的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11.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往往因《三言》、《二拍》成书于明代而将其视作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其实《三言》、《二拍》中一部分脱胎于宋人话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宋人话本并无原始的宋本传世,现存的多系元明时期刊印,故后人的窜改就势不可免。《三言》、《二拍》中若干取材于宋人话本者,往往成为宋元明三代社会生活和名物制度的杂烩,这是使用此类史料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傅承洲$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中国北京100081~~~~~~  相似文献   

13.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于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新型乐歌 ,其所依托的音乐体系是以先后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干 ,并吸收、熔铸唐宋燕乐及其他汉民族民间乐曲交汇而成的北曲。北曲的通俗性和民间性 ,决定了与之配合的曲辞的俚俗性和大众化。金元易代之际 ,大批沦入社会底层的市井文人基于感情宣泄的需要 ,染指于此 ,遂使元初散曲呈现出以俗为尚的审美追求 ,并由此施积极影响于元杂剧剧曲代言体抒情体制的确立及其“本色”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论元代散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散曲语言特色的形成是由于散曲产生于民间俚曲小调,又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由元代文人特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它以通俗自然和讥诮幽默的语言风格反映了当时落魄文人在强权压迫下的心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6.
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在历史上比较特殊,不但是因为元朝始终维持武力高压政策,并派达鲁花赤进行行政管理,而且高丽太子还入元为人质,并娶蒙古王室的公主而结成联姻关系.这些在元朝生活过的太子回到高丽都继承了王位.太子入元和回国继位,使大批的官员、学者、医生以及各种人才来往于元丽之间,并直接促进了高丽儒学的发展,也对高丽的风俗文化,如婚俗、服装、发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官"一词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流传,历经隋唐至宋元,其含义主要有三次变化:从表现为士族门阀的门第到中央控制的官职再到社会认可的官德,即从表示门第、官职到官德,从以人分、以官分到以德分。这种演变与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转变、士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紧密相关,反映了时代进步。宋元以来清官所体现的清廉公正的品德,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璧降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胞弟文璧在宋亡后降元,后人对他褒贬不一。宋亡前,文璧是个合格的忠臣孝子。宋亡后,他为保护文氏家族,弥补文天祥忠孝不能两全的遗憾,被迫降元;对此,文天祥内心虽有矛盾和痛苦,但实际上已经予以默许。文璧降元固然是对宋朝不忠,但也不必深责。因为在元朝统一中国后,历史任务有所改变,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必再以是否忠于宋朝为标准。文璧在出任元朝地方官后,为保护南宋遗民、恢复战争创伤和安顿文氏族人尽了全力,对元初社会发展有所贡献,他仍是个值得肯定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元词历来评价不高,被认为是词体历经唐家兴盛之后的衰落期。'同衰于元'似乎已成定论。本文对此说法提出怀疑,并通过对元代词体发展的具体分析,指出导致词体衰落的诸多因素在南宋业已存在,而元词就其本质而言是南宋词的自然延伸,'词衰于元'之说,元人恐未肯任其咎。文章认为,前人对元词的评判存在着两个基本偏颇,一是在元词的断根问题上有所失误,二是评判标准上的不完善。本文就此提出了'以元归元'的原则及四个标准.以此作为确定易代之际文学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