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英雄儿女小说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二阶段是建国之前 ,研究焦点在于小说作者家世生平资料的考证和整理、小说版本的情况、小说故事内容及人物文学渊源的考证等 ,研究以实证为主。第三阶段是建国之后至 70年代末 ,由于特定环境的制约 ,英雄儿女小说研究进展不大 ,评价较低。第四阶段 80年代至今 ,是英雄儿女小说研究的创获期 ,不仅对单部作品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 ,而且就英雄儿女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整体研究也有初步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特征最为明显、对中华民族心理影响最为深巨的中国古代小说流派无疑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学人们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奠定其研究基础的则是鲁迅先生和孙楷第先生。此后,由于国事多艰,人们很少关注才子佳人小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林辰先生等的大声呼吁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等的努力,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才开始有了较大起色。虽然迄今为止,发表这方面的论文不足180篇,专著也只有4部,但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却在兴起原因、思想内蕴、艺术特色、人物类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方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古代小说创作主体形成了聚向伦理中心的思维定势 ,这一思维定势对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理节情”的情节模式、“千人一面”的人物塑造以及“奉旨完婚”的大团圆结局等美学范式都可从传统小说思维中找到确立的依据。传统小说思维是促成才子佳人小说审美范式确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问世与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物的类型化、情节的模式化、结局的格式化上都受到戏曲特别是明传奇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明代中后叶传奇的繁荣及其大量演出与刊行催生了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5.
论唐前爱情故事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滋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以前描写青年男女婚恋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其思想意蕴还是艺术手法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起到了孕育作用。其中描写人与仙鬼或仙与仙相恋的故事因其虚幻的浪漫色彩,在虚构及优美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贡献较为明显;描写人与人相爱的故事,因取材于现实社会而具有更多的世俗情调,故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叙事艺术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更为突出。唐前的两类爱情故事共同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提供了艺术滋养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6.
江南女性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从江南女性角度考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原因,认为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外因,而女作家天花藏主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位意义重大,使得关注与反映新女性形象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特征,加之才子佳人小说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真正导致了此派小说的盛行。  相似文献   

7.
钟晓华 《兰州学刊》2010,(8):151-153
关注程式特征,阐述文化意蕴,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序跋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首先,提炼出序跋内容主要表现为自我移情的投射、小说观念的拔高与流派历史的评价;其次,序跋集中讨论的情爱意识中蕴含文雅风流与名教礼法价值观念的分歧;而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作者的对小说推介的轻重得失,突出表现在对情节奇幻和题材杂糅发展趋向的单向强调上。  相似文献   

8.
从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社会文化原因看其文化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瑜 《殷都学刊》2002,(1):94-98
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确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联,清政府所采取的文化怀柔政策更是才子佳人小说得以产生的一个社会契机。才子佳人小说对当朝政权的歌颂和粉饰十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作品中所包含的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和朝廷实行的忠孝治国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才子佳人小说放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那么,就不能轻易将之视为“观念陈腐”的小说,相反,此前出现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长篇小说几乎清一色地鄙视或贬损女性,而才子佳人小说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女性美貌与才情的颂扬,对男女平等乃至女胜于男的表现,一扫此前中国长篇小说对女性的讥讽、轻视、敌视与咒骂,成为中国长篇小说妇女解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化是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的内在原因,小说作者在框架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设计上多采用八股文的文法,使得才子佳人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现象。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时要充分注意其与中国文章传统的关系,避免单一使用西方小说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1.
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12.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四十部描写才子佳人恋爱生活的作品,形成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而又褒贬不一的小说流派。它不同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神魔小说,作者把笔锋从帝王将相、壮士豪杰、神灵怪异拉回到平凡的人生,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婚姻恋爱。就取材特点而论,与《金瓶梅》相近。但在艺术  相似文献   

15.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9,(3):91-96
王韬涉海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分作整体性海洋叙事与点缀性海洋元素。《仙人岛》等受报刊连载的创作方式影响,叙事中融合"误入异域"与"才子佳人"两种模式。《因循岛》等通过意象化的海洋环境在海洋叙事中植入个人情感。《海外美人》继承前代"航海远行"叙事模式,表现对近代中国新型海洋环境的认知。受困于晚清社会淡薄的海洋意识与匮乏的海洋实践,王韬涉海小说虽完成局部新变,却始终无法从思想精神层面实现对于海洋的真正认知。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小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对于此派小说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的意见.但都缺乏从古今文学演变的视角对此派小说的流变进行梳理."才子"和"佳人"随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才子和佳人的爱情故事也必将是文学表现的永恒的主题.现当代文学中,此派小说在人物、情节、叙述模式、表现主题上呈现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面目,但是此派小说古今演变的轨迹没有中断,仍暗藏潜伏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孔庆庆 《兰州学刊》2011,(12):161-165
最早的"小说"一词,实际上指的是文言小说。文言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不代表白话小说的审美自觉,白话小说的产生、发展与说书艺术密切相关。从说书艺术的渊源来看,说话艺术的出现应该早于话本,而话本创作是对说书艺术的模仿。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内容上没有承袭前人之嫌,虽然它们的模式大都相近,但是其故事已经不再见于史书,是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且数量巨大,形成自己固定的模式和美学风格,可称其为一个文学流派。尽管它的情节关目颇具浪漫色彩,但毕竟是对真实的人与事的文学化反映,这正代表着它的成熟。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便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小说观是指作家对小说文体创作的认识。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绚烂期 ,比较分析《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作家的小说观 ,可见作家越来越摆脱史实而走向虚构想象 ,越来越摆脱英雄传奇而走向百姓世俗生活。小说是一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体。读者的小说观并非和作家的小说观一致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小说创作起到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桥梁作用。这种小说观念的形成与过渡表现在:一、从“小道”到“大道”;二、从教诲劝戒到描摹人生百相;三、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四、从传统笔法到中西合璧;五、从文言到白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