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必须解决好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配不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一国之内的劳动与资本之间以及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平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各个国家仍有坚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而经济全球化也的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务于发达国家跨国资本利益的经济全球化秩序所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秩序,建设平等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打造使得各个群体均能获益的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使经济全球化真正惠及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任平 《江海学刊》2013,(1):31-38
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的资本不断变换自己的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不断造就新的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的新的"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资本化、创利化的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的消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应当谨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辩证批判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3.
尽管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但是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但是它却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缩小.这与反全球化人士的论断完全相反.由于经济全球化推进的不均衡,短期内经济全球化也可能带来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近30年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与经济全球化无关,主要是由中国所处的改革与发展的特定阶段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显著特点,也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国际背景和首先考虑的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所具有的双重效应,于是就出现了对世界格局未来走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统天下,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主导与主宰,甚至是资本力量彻底摧毁国家堡垒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潮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从反全球化运动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养料,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有原则的坚定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国别或地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在资本全球运行中带来十大矛盾,即资本全球扩张的本性与国家疆界的矛盾、资本生产无限扩大性与世界市场有限性的矛盾、一国资本运动的相对有序性与全球资本运动无序性的矛盾、资本运营的高效性与运营结果分配畸形性的矛盾、全球贸易自由化与国家保护主义的矛盾、全球规则与国别政策的矛盾、主权维护与主权让渡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各自内部的矛盾、资本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7.
资源全球化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冲击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使得资源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资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正视资源全球化对资源安全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资源全球化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冲击基础上 ,提出了应对资源全球化风险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目前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正在重构世界经济体系。由于参与全球论的起始条件不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极其不对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应不应参与全球化,而是如何趋利避害,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必然是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又有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第四世界遍布在发展中国家广大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时也点缀着发达国家的大都市的贫困区。这是一个呈“豹斑”状态分布在全球的极端贫困化、边缘化的阶层。第四世界的形成既有资本全球化的外在因素,也有各国内在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其中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选择失误导致的第四世界化加剧的现实,对中国的发展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近代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而当代新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体制的同一化。在人类历史变迁过程中,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动力,而经济全球化起着某种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光荣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归结起来,就是能够使我们看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所有经济垢病,都是人为经济灾害;造成人为经济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经济学的价值理论错觉所引致的社会经济实践错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经济知行之错,现代经济学就必须努力开显自然经济的真理和法则,并建立符合这个真理和法则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其对人们的经济知行进行约束和规范.但要使这种约束和规范行之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培养人们效法自然博爱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粤琼的经济增长、经济差距及其合作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经济增长周期、增长源泉和增长质量等问题。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增长大致经历四个周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还分析了储蓄—投入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支出和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典型事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史建明 《河北学刊》2006,26(3):200-205
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千差万别,而且各个因素交互作用的机制及其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了投资、消费、价格、财政、贷款和外贸等七个内生因素对河北省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增长率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财政收入和投资。  相似文献   

15.
李翀 《学术月刊》2012,(1):70-78
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取向和高强度投入的对内经济发展方式,与注重加工贸易和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国债务为辅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只是脱贫之路,而不是富强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弱点逐渐表现出来。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对内实行自主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对外实行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梯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调整结构为主线的质量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和以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的对外金融发展战略,以成功地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学术月刊》2012,(3):69-74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既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同时又面临严重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威胁。虽然通胀绝对水平并不突出,但由于其成因复杂,使相应的宏观政策的有效性遇到了严重挑战;虽然增长率并不低,但由于需求疲软,特别是导致需求不足的结构原因深刻,使持续均衡的增长面临严重困扰。针对这种失衡的复杂性,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1)总量政策从强调首要目标向突出各目标间的均衡转变;(2)财政政策从突出扩张效应向更为兼顾风险转变;(3)货币政策从突出反通胀向兼顾增长转变;(4)货币与财政政策从"松紧搭配"的反方向组合向逐渐缩小反方向程度转变;(5)汇率政策从强调国际收支目标向首先服从国内宏观经济根本目标转变。当然,要提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宏观调控方式上要推动总量与结构、需求与供给、货币与财政、中央与地方各方面的协调,而这种宏观调控各方面的协调只有依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才真正具有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电算化还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软件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只有提高财会电算化管理水平、培养多层次人才、制定促进电算化发展和各类法规、建立财会软件开发市场 ,不断用先进技术武装电算化系统 ,加快我国电算化发展 ,才能适应入世后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及其战略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从起飞阶段进入到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工业化进入由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整体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双重转型期,结构调整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题,消费的增长效应逐步增强,资源环境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强约束,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依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转型问题,必须确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战略,形成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途径,通过体制的综合创新建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诺思的《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经济在整个历史时期的结构和绩效进行了考查。在该书中,诺思探讨了经济的深层制度结构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