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岛鞍山二路小学位于四方区南部,经过几代教师四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2.
正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钟灵毓秀的午山脚下,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如同冉冉明星,灿然而生。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位于崂山区文化中心,南临青岛二中,西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毗邻。学校前身为午山小学,始建于1922年,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夯实习惯教育基础,推进快乐教育实施,抓实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崂山区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青岛嘉定路小学以"师资优良、教育优质、管理科学、特色鲜明、条件先进"为办学目标,坚持科研兴校,教研促教的战略,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后荣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雏鹰红旗大队、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崂山区第七中学(又称崂山区格致中学)是崂山区一所直属初中学校,坐落于崂山区核心地段,滁州路与劲松七路交汇处的左岸风度小区内。学校占地19531.5平方米,建筑面积11310.24平方米。崂山七中在"责雅"核心教育理念引领下,充分彰显学校"奠基学生精彩人生,成就教师幸福发展"的办学宗旨,践行"立责于心,成雅于行"的校训,培养"胸怀天下、谦和尔雅、求索不息的君子少年"。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是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学校秉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全面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取得了骄人的育人成绩。自2004年以来考入清华、北大学生60人,走出青岛市文理科状元13名,其中山东省状元3名。  相似文献   

6.
正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初冬的暖阳中,记者走进了崂山区育才学校,感受学校践行的民主教育思想,采访了"齐鲁名校长"崔仁波,听他阐释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特色。青岛画报:我们了解到,崂山区育才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形成了"四个一"核心素养工程,请您详细解读一下?崔仁波校长:学校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为学生制定了"有一个好口才"、"写一篇好文章"、"写一首好字""、"练一副好身体"的"四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敬业乐群,博学笃行,教风达矣;勤奋踏实,思索致志,学风至矣;诚信进取,求真和谐,校风兴矣。创建于1995年的青岛市崂山区第二中学,建校初期与青岛二中联合办学,又称为青岛二中分校,2000年改为现用校名。2016年6月20日崂山二中整体迁入新校,规划设计档次达到了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一流学校的标准。走近青岛市崂山区第二中学,"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现代化校园中,琅琅书声在青山间回响,你能想到的词语是青春,奋斗,向上。不仅如此,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成为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青岛画报》2016,(4):68-69
正青岛电子学校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和劳动部认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校长崔西展带领他的团队鲜明地提出了"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全  相似文献   

9.
正青岛上海路小学始建于1920年,原名"胶澳商埠中华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历史传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百年老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山东省雏鹰大队、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节约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三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2013年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14年青岛市现代化学校,2015年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学校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致力于学校课程的多元建设,彰显"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健康自信、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坐落于上海路9号的青岛上海路小学,原名"胶澳商埠中华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3人,教师45人。学校曾获得全国特色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校、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节约型学校等称号。其凝聚百年名校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一代代尚德人,涌现出宋平、林颖珠、纪宇、许振超等一大批知名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近年来,学校不断挖掘"尚德"  相似文献   

12.
孙振杰 《社科纵横》2014,(4):108-110
《歧路灯》是一部有关"生命教育"的小说[1][4],是乾嘉时期中原地区的教育诗史。作者李绿园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乾嘉时期中原地区中产阶级的教育理念。小说以主人公堕入歧途又浪子回头的故事叙述,形象地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大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逐一披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教材“三百千”其中的《三字经》和《百家姓》早已被大家熟知,而剩下的《干字文》在学生的教育中却鲜为人知。曾著有《千遍行书千字文》的百川先生,现任《东西南北看人物》杂志副总编,历时10年,呕心沥血,用毛笔书写了千遍行书《千字文》,欲相仿古人“智永八百千文赠寺庙”,将10年的书法作品赠予千所学校。  相似文献   

14.
正清晨,步入青岛陵县路小学,书法影壁前,各种书体的"爱"字赫然入目,一股翰墨雅韵,氤氲环绕在校园中娇艳的月季、婀娜的紫藤、挺拔的洋槐之巅,琅琅书声中,浓郁雅致的书香之韵汩汩滔滔的涌入每个人的心脾,让人无限陶醉……学校秉承"面向全体,突出特色"的办学思想,以"特色引领内涵发展品牌打造"为主旨,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础,形成了校园精美、师资精湛、课程精广、管理精致、育人精心的学校文化,这所西部老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书法校园、山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在如梦如幻的美丽海边,一所生产快乐的学校——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巍然坐落于此。在这里,有着一群幸运学子挥洒着青春的热情,快乐的学习。这所市属初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近百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不仅仅抓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更关心学生们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崂山区非常重视海洋教育工作的开展,出台了《崂山区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学校创建各级海洋教育特色学校,设立海洋教育特色学校专项发展资金,不断完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的软、硬件条件,积极推进常态化海洋宣传教育场馆建设:编制了海洋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在中小学开设海洋教育课程:结合世界海洋日开展系列宣教活动,普及海洋科普知识,宣传海洋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学生进  相似文献   

17.
正青岛寿光路小学位于青岛市北区寿光路21号,1946年6月名为青岛天门路小学分校,1953年改名为青岛寿光路小学,是一所有着七十年文化底蕴的传统科技名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模拟运动指导站、全国"七巧科技"科普示范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栋 《社会福利》2005,(11):41-43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 人就业问题,将残疾人就业纳入 全国就业工作的总体安排。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 《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妇女 权益保障法》等,对残疾人享有平 等就业权利和参加社会保险、职 业教育与培训等,均作出了明确 规定。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59号公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青岛五十八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做好卓越人才培养的奠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学生成长具有选择性、立体化、多通道的教育探索,探寻教学质量与学生多元发展最佳结合点,打造了具有五十八中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首个全国文明单位。在青岛五十八中,学生不但会学,还很会玩!优质教学质量的背后,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不是神话。  相似文献   

20.
虎关师炼在《济北诗话》中称孔子为"诗人"删《诗》。其实孔子之时,并不是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的,而是从礼仪、政治、道德、修养等方面来看《诗》用《诗》的;孔子有"吾从周"之意,所以其删《诗》也当由此角度出发,而绝不是以"诗人"的眼光来删《诗》。虎关师炼之所以有此言论,当与其社会发展的特性、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政治形势和教育制度有关联,当然也不可排除文学理论与批评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