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互联网为技术背景的电子合同,特别是“网上履行”电子合同,因其无纸化、电子化以及无物理履行的特点,使得在对电子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确定管辖权时,给传统的合同特别管辖规则的适用带来困境。在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合同特别管辖规则仍有其适用的空间,其重点在于根据合同交易对象的特征及在交易中的作用,确定其交易性质,兼顾各方诉讼利益,在网上信息传送地、接收地之间寻找到正确的连结点,以完成传统合同特别管辖规则在电子合同中的调适。  相似文献   

2.
沃耘 《学术交流》2007,(11):74-78
契约型低温物流是我国低温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其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合同法规则是梳理契约型低温物流法律关系的有效手段。设立契约型低温物流合同制度的价值取向是法的效率价值,低温物流合同的稳定性决定第三方对低温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以及契约型低温物流效率价值的最终实现。契约型低温物流合同并不是传统运输、加工、仓储、委托等合同的简单组合,需要构建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合同法规则加以调整,建构该法律制度的逻辑前提是界定契约型低温物流合同的性质,解决制度缺失的关键是在未来物流立法中明确界定物流第三方的主合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违约责任构成要件,最终通过法的规范作用引导低温物流各方当事人订立安全有效的低温物流合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网络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新型合同即网络交易合同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虽然网络交易合同的本质与其他合同相似,都是以传统合同法为基本原则,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全新的法律问题,这对于传统合同法律制度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且具有相当庞大的潜在网络交易,为此,本文围绕网络交易合同法律效力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自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子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万青 《浙江学刊》2001,(3):186-189
电子合同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是传统合同法所难以解决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电子合同主体资格问题、电子合同主体身份确认问题、电子代理问题、电子合同的意思表示问题、网上格式合同问题.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应结合我国现行民商法规范,借鉴美国、欧盟等地的相关电子商务立法,尽快填补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5.
合同错误效力的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生 《浙江学刊》2004,(5):138-143
存在错误的合同应当得到法律的适当救济,然而救济的后果并非取消所有因错误而签订的合同之效力.作为一项原则,单方错误的合同、表示方有过错的合同和一方自愿承担风险的合同,其效力均不应被否定,但这一原则的适用又受制于适当的条件.对于合同错误的处理规则,各国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并不完全一致,考察两大法系对各类合同错误效力的规定及其救济规则,是比较法合同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婧  闫弘宇 《求是学刊》2022,(1):130-14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合同纠纷主要表现为合同履行障碍的法律适用纠纷。理论与实务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属性存在着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争议,其争议的本质在于对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关系认识不清。理论上的"完全区分说""原因结果关系说"以及"平行交叉说"均有不足之处,应采取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双重视角分析两者关系。合同履行障碍规则在比较法上存在不同模式:大陆法系采取"多元规则+多元结果"模式,英美法系采取"多元规则+一元结果"模式,国际、区际法律文件采取"一元规则+一元结果"模式,最后一种模式最为合理。在《民法典》体系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宜界定为事件,其引起合同履行障碍的法律适用的关键在于区分情形分别适用不同的合同履行障碍规则:一是区分不能履行、履行艰难与履行费用过高,二是区分金钱债务与非金钱债务,三是区分一时性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相似文献   

7.
论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再强  唐丽英 《社科纵横》2007,22(11):97-98
买卖双方与电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共同构成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基本交易主体。电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与买卖双方之间构成居间合同关系,如果违反合同法规定的居间人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买卖双方当事人利用电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提供的对方个人信息,私下与对方重新订立新合同的,该新合同与电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无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兵 《太平洋学报》2010,18(5):49-64
合理规则作为美国反托拉斯法适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产生问题一直是我国学界争论的议题。本文从帕克规则在英国法上贸易限制合同案件的最早适用情况入手分析,比较了帕克规则与合理规则之间的关系,认为帕克规则为合理规则在美国法上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在美国法上,合理规则作为一种规制限制贸易与竞争案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其在19世纪下半叶州法院处理部分性贸易限制合同案件活动而得以确立的,并发展为美国反托拉斯法适用的基本规则。这一演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合理规则生成的时代性与自创性特征,启示了我国《反垄断法》法律方法设计的现实主义进路。  相似文献   

9.
刘春玲 《社科纵横》2010,25(4):64-67
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是基于一定的法治文化背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警察枪支使用的一整套法律规则体系。此规则体系属于公法范畴,主要处理的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立宪主义和公法哲学的核心范畴。因此,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是基于立宪主义基础之上的、存在于现代公法哲学指导之下的,以公平、正义为主要价值导向的,体现有限权力、人性尊严、基本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公信力的生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作为一个政治心理范畴的概念,体现的是政府通过自身的公共行政行为赢得社会公众对其信任、支持与认同的心理状态,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认同。政府公信力的生成有赖于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公共规则体系的公正性以及掌握意识形态资源的丰富程度。有效性反映政府满足社会公众公共需求的水平,与政府治理能力和绩效密切相关;规则体系的公正性,要求政府权力的来源与运作遵循一定的程序与规则,涉及到制度创制与运行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意识形态资源基础,表明政府公信力的生成离不开从公众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取向等理念层面获取支持,三者分别构成公信力生成的利益、制度与价值认同基础。其中,利益认同是基础和前提,制度认同是关键,价值认同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法治的实质: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福胜 《求是学刊》2004,31(5):75-80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也是遵循规则的存在物。自由和秩序的需求源于人类本性 ,人的个体性彰显为自由 ,人的社会性体现为秩序。法治是法律运行良好的“法大于权”的生活方式 ,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 ,法治的基础价值是秩序。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难以在静态中达到平衡 ,法治的实质是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格式合同价值冲突之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学术交流》2004,12(10):36-38
格式合同自问世以来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快捷和效率的同时,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格式合同制定方往往凭借其优势的经济地位,在合同中规定不公平条款,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内因是传统合同自由原则的缺陷。在现代合同自由理论下,格式合同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对WTO规则的适用问题,应当依据该规则的性质、内容,依照相关的法律由拥有独立审判权的法院来处理。法院是否适用WTO 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规则在国内的生命力。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有权解释,因而它对WTO 规则在国内的适用解释也具备法律效力。考虑到WTO规则的公法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这种司法解释权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同时鉴于中国基层法院在国际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尚比较缺乏,因此涉及WTO规则适用的案件应该直接由中级以卜的人民法院审理。  相似文献   

14.
一、合同义务的一般界定合同 ,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协议 ,合同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经济发达的水平 ,合同义务范围的界定反映着交易进步的程度。通常 ,在合同制度不完善的国家 ,法律所规定的合同义务是具有时段性的 ,一般限于合同订立后至合同终止之前 ,与合同的生灭相联系 ,与合同的存续同步。随着交易的不断增多与范围的不断扩大 ,人们磋商的过程延长、步骤增多 ,加之无形资产和交易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许多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此时 ,具有时段性的合同义务无法约束人们的行为 ,合同…  相似文献   

15.
行政合同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是现代公法和私法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私法合同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实现行政目的的法律制度和合同行为。行政合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法律机制是:公共利益优位与合同相对人权益保障相统一。缔结和履行行政合同应当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行政目的实现与私人权利维护相统一的原则、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与契约自由相统一的原则和当事人在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不平等性与合同关系的平等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陈杰 《学术交流》2013,(6):38-41
伦理与法律实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和伦理的调节和规范。商法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商法再到现代商法的演变过程依赖于伦理道德的引导,这些因素都凸显出商法的伦理基础。商法的伦理性特质不仅体现为商人群体自主创造和发展的、彰显商人精神的商事习惯,还存在于商法精神实质之所在的商法基本原则和充分展现商法人性关怀的商法规范等商事制度方面。商法需要技术性规范和伦理性规范的共同支撑。从伦理视角看待商法是为了平衡和改变当前我国商法体系过于注重技术性属性而忽视了商法伦理属性的现状,因此,创新我国的商法制度,必须注重伦理因素的考量:一方面,确立体现商人伦理精神的商事习惯的商法法源地位,将仅具有道德约束力的商事习惯吸收入法,在立法上承认商事习惯的法律效力,在司法上承认商事习惯可作为裁判依据。另一方面,把依赖工具理性设计出的商法制度建立在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将伦理精神贯彻到商法规则的设计中,不仅应检视现有的商法规范是否体现了伦理精神的要求,还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时代精神需求的商事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玉霞 《学习与探索》2007,42(4):107-109
自由既是哲学问题,又是法律问题。自由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体现主体的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自由是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和根本理念,法必须以自由为前提和基础,确认和保障自由。自由的生成需要规则的限制和对限制的不断扬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将排除合法辩护这一程序性因素作为犯罪成立条件之一,形成实体与程序紧密结合的独特的犯罪构成模式,因而其犯罪构成的价值不仅蕴涵于实体性的判例或制定法的原则、制度与规范之中,更表现于作为犯罪构成组成部分的程序性要素及其实际运行过程.其中控辩双方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体现了美国刑事司法活动对于实质公正的追求;正当程序规则对于刑法价值的深远影响则在于当公民自由与审判公正、社会安全与人权保障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刑事司法优先选择了对公民自由的保障,体现了个人本位对于国家权力的制约;而辩诉交易使被告人受到的惩罚与其行为的实质危害不相符合,牺牲了实质公正,体现了对于效率价值的追求,反映了美国刑事诉讼的功利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孔学堂》2014,(1)
当代新人文主义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幸福、尊严、全面发展(包括个体的与群体的)放在至上的位置,成为最高的价值取向,给地球村提供普遍伦理和新文明规则,新仁学可以为新人文主义的兴起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复杂的合同现象,立法上应当采取怎样的体例或模式进行系统的法律调整,业已引起立法部门和理论界的关注。合同立法无疑是在一定合同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对合同现象的法律认识。合同立法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往往深受合同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探讨我国合同立法模式问题不能不考虑合同观念的作用。只有确定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合同观念,才能更好地创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立法模式,规范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