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近年河南社会救助的款物逐年增长,直接拨付资金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省级财政的转移资金有效弥补了市县财政支付能力的不足.但社会救助中仍存在诸如覆盖面窄且城乡差别大、法规不完善且立法层次低、市县财政筹资渠道单一且利用效率低以及救助决策不够科学等问题,应优化制度设计、扩大资金规模、拓宽筹资渠道、实施有效监督,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公,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等诸多不完善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应当着眼于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准、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优化社会救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贫困者,以什么样的法律理念来支撑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大厦,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中国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不平衡性,无论是法律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制度层面,甚至是法律理念层面,都有一个进一步进行整体性建构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理念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权利保障,社会贫困群体及其个体需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救助,因此,国家义务和社会义务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将被凸现出来.现代社会的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社会救助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消极性和积极性的救助制度和机制,达到减少社会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面向城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官方救助主要有预防性、补救性、补偿性三种,救助对象包括普遍贫困居民和特殊穷困群体,救助方式有赈济、赈贷、收养、放免、资助等.民间救助主要有社区救助和同业救助,施行救助主体包括士人、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救助内容主要集中于饥寒救济.相对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新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支持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分配不公、维护社会稳定着眼,遵循"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层次和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的高风险时期,如何有效地化解困难群体面临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风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现代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为应对各种突发性的社会风险,高效化解贫困群体的"急难"问题,让陷入紧急性生活困难的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迫切需要构建临时救助制度救急难的常态化机制,主要包括救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急难"风险快速响应机制、"一站式服务"机制、民政"大数据"与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机制、长效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0,31(5):78-81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犯罪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农村的反贫困提出了紧迫性要求,而我国以扶贫开发为主的反贫困政策导致反贫困的不完备性,扶贫政策只能解决一部分个体的一部分贫困问题。由于政府责任缺失,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运行状况不理想。我国农村的反贫困体系应该包括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和产业救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当前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造成贫困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多,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优化农村社会救助资源的供给系统,注重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健全救助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以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