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文学的发展既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也具有地域性。《诗经》、《楚辞》奠定的文学地域性特征,在秦汉以后继续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对文学样式的产生、文学风格的多样、文学革新的萌发、文学流派的活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地域性一方面丰富着文学的样式、内容和风格,另一方面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着营养元素,构成文学发展变化的新质,使得中国文学一直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地域性与气候(物候)的差异性有密切关系。中国气候(物候)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使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景观、地域色彩和地域风格。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的地域性关系是文学地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比较具体地理解文学与气候的关系,进而理解文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化至正德时期(1465~1521)的吴中文学在保持地域性特色的同时,又与外界文学流派如京师茶陵派、前七子派以及陈庄体诗人有着广泛交流,呈现出开放性特征。有些吴中士人科举胜出后往往融入京师文学群体,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吴中主体的身份和风格;有的吴中士人虽不出仕,但也能主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与外界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翻译标准面前,译者所做的取舍,便构成了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向度。译者的创造个性也很大程度地表现在这种选择的差异上,从而将决定译文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就不单是一个"移植"问题了,它是文学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一、文学风格的渊源 (一)西方的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早在古希腊就已经登上了文学舞台。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和《诗学》中,就提到了文学风格。亚里士多德认为:“优良的风格必须清楚明白。因为事实说明,演说者的意义如果不能明白晓畅地传达出来,它就不能完成它的任务。风格还必须妥贴恰当,粗俗和过分的文雅都必须避免。而为了妥贴恰当,风格有时候也必须是缓和的,虽然它有时很高昂。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做作。”他在《诗学》中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阐述了风格的美,“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文文学以其民族性、地域性和融合性特征,从而具有重大的审美价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华文文学课文,不仅数量少,而且存在主题较单调、缺乏兼容性和开放性不够等缺陷。中学华文文学课文资源亟待开发,无论是作品的题材,还是作品的体裁、风格,都有待开拓新的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者在评论常新港的短篇小说时常存有困惑,即常新港的短篇小说与理论对少年小说"美学和伦理标准"的诉求形成冲突。从文学本身出发,常新港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主要在于成功塑造了"北大荒少年"群像,在细致刻画青春期少年困惑的同时营造出了"苍茫"的文学风格。评判常新港小说的得失,可以将其放置于中国儿童文学具体语境中去考察。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是对"文学"的尊重和捍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风格在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得到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关于风格问题也有一些含混不清的认识,如将语言风格、结构特点、文学体裁、主题思想等同于文学风格。鉴于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艺学的角度考察风格的概念。一风格与文学翻译的性质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同文学创作中的风格概念是一致的,即作家、翻译家的文学风格。文学翻译是艺术。关于这一点,翻译界已取得一致。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的性质决定了文  相似文献   

9.
C.文学母题具体衍化为民族的和社会阶层的,这是精神个体性的两个较大的层次,但更为具体的层次是创作个体层次、欣赏个体的层次和形象塑造的个体层次,创作个体、接受个体及文本中的形象个体最充分也最彻底地展示了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在创作主体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当不同民族的作家面对相同的文学母题或同一民族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面对相同文学母题的时候,都会因生活阅历的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之别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理解直接灌注于创作过程中,因而也就导致作品的主题风格、题材风格和艺术表现风格呈现出个性的精神闪光.也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10.
文学风格是作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没有风格的作家,称下上是优秀作家。风格也是作品成熟的标志。没有风格的作品,称不上是优秀作品。可见,风格是作家的艺术生命,也是作品的生命。风格之于作品,就仿佛血液之于人体一样,离开了血液,就失去了人体;离开了风格,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布封说得好:“风格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转借,也不能变换”(《论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基础,是文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着不同个性气质的作家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题材,显示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河洛理学有力地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精神品格。从文学观念看,由元结至二程,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道德功能,籍文以传道明心。从主题看,“理”的渗透和“道”的高悬,是河洛文学的一个显著标志。从人物形象看,“理学名区”的典型环境生成了独特的河洛文学里的典型人物,而河洛文学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河洛理学文化环境。河洛文学真实地再现了河洛地区伦理状况,呈现了可能正在消失的那方土地上的理学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传统性、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前中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例,着重论述了现代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延续间趋同与存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创作是从地域概念和作家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及其创作的审美风格特征加以界定的.他们并不追逐于文学的现世功利,不趋向媚俗,始终坚持地域文化的文学审美和文学趣味,同时也用现代审美的眼光关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族的民族性格浸染到北方地区作家散文创作之中,使得散文的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要而言之,其间关联主要有勇悍猛鸷的个性与气骨格调的劲健、纯朴质实的旧俗与剀切直言的追求、纵酒聚谈的嗜好与叙事传奇的倾向这三个方面。这种从民风到文风的浸染,展现了充满新鲜活力的女真文化对传统散文中雄健质朴气质和叙事谈辩传统的激活,并为文学由中古向近古转变注入了先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是老舍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期,文艺大众化又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学面临的首要难题,这个话题的提出和运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老舍的写作走向。通过分析老舍抗战时期参与通俗文艺写作和文艺大众化问题论争的经验,讨论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大众化问题和老舍的写作走向的相互关系,并且在老舍的庶民身份、性格因素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子媒体、互联网等的广泛运用,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文艺消费方式从过去的那种以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图像为中心。媒体时代,文学艺术的欲望化、感官化和快餐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时尚潮流的轮回会继续加快速度,那些脱离时代、腐朽僵死的文化艺术形式会遭到自然淘汰。  相似文献   

19.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现代性”属性中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因为“趣味化传记叙事”的平视角叙事方法,既不把传主当作神(仰视)也不把自己视为帝王(俯视),这样就解决了传记作家与传主之间存在的叙事矛盾,更有利于展示传主那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传记诗学理应在理论上为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名,以促进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