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把音乐的"美"和"善"联系起来,其内核是"和".乐以和为美,乐和而后善."和"不仅是孔子衡量音乐的最高准则,而且还是对音乐作用的归纳,是音乐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概括孔子音乐思想的"和"之主张,主要有三个维度:乐和;人和;心和.和,作为孔子音乐思想的主旋律,提供了音乐的审美准则,凸显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强化了音乐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之中,贯穿了孔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包含了他"修己成人"的人学宗旨;在对音乐的文化史考察中,孔子从主体与其精神产品的关系模式入手,提出了"文质彬彬"和"绘事后素"两大命题,确立了音乐所应具备的人文品格;在对春秋时期不同音乐类型的褒贬之中,孔子提出"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理想,既体现了他对审美严肃性的重视,也蕴含着他对士阶层理想人格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音乐艺术的特点,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与人们的审美境界有关,在对音乐审美最高境界作出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艺术的修养,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追求音乐审美最高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体系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孔子关于"诗"和"礼"的论述不仅非常独到精辟,而且还赋予了它们这样的职能:引导并帮助人们完成精神的超越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认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审美的而非宗教”,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吾与点也’,”在《中国美学史》中,李泽厚具体阐发了孔子的“吾与点也”的谈话,并明确地将孔子“仁学”的最高境界判断为“自由的境界,审美的境界”;在《漫述庄禅》中,李泽厚进一步认为,“无论庄、易、禅(或儒、道、禅),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学。”李泽厚对孔子及其人生理想所作的这种把握,似乎与孔子原型不甚吻合。我们知道,孔  相似文献   

6.
“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 ,不逾矩”,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孔子实现圣人境界的基本途径。“知天命”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了悟 ,它是通过学、思不懈的努力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的求真境界 ;“耳顺”是在天人合一境界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情景合一的审美境界 ,它是物我瞬间产生的共鸣 ;“从心所欲 ,不逾矩”是知行合一的行善境界 ,它是孔子全部仁学的浓缩。孔子的圣人境界观 ,提出了如何做圣人的要求 ,同时也是他一生对真、美、善追求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一)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的表述。2.诗乐不分,孔子对《诗经》“思无邪”的总体评价和对具体篇章《关雎》的评论,是在音乐意义上进行的。3.《论语》中记载有大量的孔子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二)孔子乐教观的审美指向是人生之境,即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形成与超越作用,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古代乐教的继承和对乐的精神的新发现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乐放在礼的上位,认定乐是审美人格完成的圆融境界;2.“五十知天命”把“知”作为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知”中蕴涵对人生终极意义和现实生命意义的认知。(三)孔子美学思想两层面1.命成思想及其人生实践构成孔子的审美超越理论;2.尽善尽美表达的是孔子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思想和对艺术境界的某种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境界与实有相对,它表达人们对于现实及人生的基本态度,是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判断与确认之后所达到的心灵意境。从境界论看,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旨在寻求心灵之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庄子寻求"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亦以人之心灵、精神的自由超越为第一义,庄子和孔子都内求于心灵,以"通"为最后的境界回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内直与外曲;2.虚、静;3."通"境,进而来解读庄子与孔子思想中的境界旨趣。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对音乐的认识各不相同.孔子的音乐理论自成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音乐思想的基础;老子的音乐思想,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和精神领域来看,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孔子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见解及其音乐思想的核心、对音乐美学的评价标准及审美态度、音乐活动、在音乐史上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1.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在对整部音乐的乐曲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分别与纳西族本民族传统音乐、昆曲、伊斯兰音乐和蒙古族音乐有关。由此可以发现,“白沙细乐”这一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乃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的传统是对“异文化”、“亚文化”的关注,流行音乐作为"亚文化"被青少年群体关注并积极接受。现在我们以音乐人类学的观念看待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音乐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网络音乐研究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进步之一.网络一经出现,作为一种重要文化形式的音乐便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衍生出新的网络音乐.对当前的网络音乐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网络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宫廷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社会功能而言,它由雅乐和燕乐两部分组成。雅乐主要体现音乐的功利性,具有相对的保守性,燕乐主要体现音乐的娱乐性,具有相对的变化性。上古三代一直到清朝末,宫廷音乐在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成体系并忠实地服务于宫廷统治集团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娱乐的需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唐代雅乐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礼乐制度,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是其制作之着眼点。然至唐代,历朝君王重燕轻雅,雅乐制作较之他代尤简;朝廷喜尚享乐,祭祀大乐援引芜杂,民间小调、西域民族音乐、佛道曲调掺杂其中,使雅乐的娱乐性得以凸显,政治功用弱化,形成了大唐雅乐独具之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是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对人的高雅审美情趣的形成及优化人才素质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音乐尤其在治世、礼节、人的道德以及和众、激众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我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发达,孔子乐论被认为是先秦音乐美学的创始,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吕氏春秋》吸收并糅合了先秦各家乐论。文章旨在将三家对音乐的缘起、本质、作用的论述作比较,以期清理出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儒家音乐观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音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重和合、追求中和之美、重人格修养而不重表演、重情感而轻技巧的特点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儒家音乐观的局限 ,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相对地较不重视对音乐本体规律的研究 ,使中国音乐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独立性和发展不充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是我们弥足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在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面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学体制无根化、教学内容畸形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化的诸多弊端,建构与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