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民族平等”,其实质应是民族地区农牧民和发达地区居民平等的共享社会信息,从而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媒介素养是指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媒介素养是一种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就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平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命题;民族地区因其信息资源和民众的主体能力相对匮乏,信息公平问题更加凸显;制度设计应该考量民族地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建构公民的媒介素养,此乃实现信息公平的主体能力保障策略,有利于信息扫盲,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日益受到大众传媒的塑造,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而复杂的传媒环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者着重探讨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对策,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媒介使用频率、媒介选择偏好等媒介接触情况的基本统计着手,描述使鹿鄂温克人的媒介接触现状,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在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与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建设绿色的生态文化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社会基础。在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应是生力军和旗手。而在湘鄂渝黔边区,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生态存在着失衡现象。因此,必须优化媒介生态,才能保证传媒在构建生态文化中高扬绿色文明的大旗,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保护边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媒介经营管理和媒介品牌竞争是当前国内媒介市场中的两大关键词,为了在有限的产业资源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媒介的产业化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从而探索出了多元化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媒介营销管理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爱奇艺视频网站的运营特色、商业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分析来管窥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历程,并站在中国媒介市场的角度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在当今世界已成为影响民族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媒介运用凸显民族记忆、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和共享重大事件的关注等手段,通过创造一致的心理归属、营造优势的意见环境和内化意识形态等作用机制,实现了意识控制和建构集体记忆的效果,从而对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为民族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国家应以谨慎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充分发掘大众媒介在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方面积极潜力的同时,对大众媒介所具有的消极功能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赵楠  许媛萍 《民族学刊》2021,12(7):75-84, 110
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自觉。拉祜族歌谣《快乐拉祜》经由电视、报纸、短视频等媒介技术的型塑和传播形成了“快乐拉祜”媒介景观的态势。研究发现,民族文化符号的被选择、单一高频词语的固定化以及个体文化身份追寻导致的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的内容,逐渐成为“快乐拉祜”媒介景观建构的路径和策略,成为拉祜族文化全貌的表征。反思这一媒介化的建构路径,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媒介化过程其实遮蔽了文化主体的实践能动性。我们认为,民族文化媒介景观的塑造和传播应该回到文化主体的时空场域中去,遵循文化的内生逻辑,进行“在地化”的表达,努力寻求民族文化与人民、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互动、互联和互通。  相似文献   

9.
媒介文化是当代社会的中心维度之一,权力结构是媒介文化运转和意义生成的本质依据,是各种参与者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和实现目标的机制.理解权力结构的组成要素、构成方式和运转规律对于当今媒介文化的发展和理想传播目标的达成具有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了解媒介融合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告设计问题展开分析,最后基于未来广告设计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广告设计的创新思路与方法。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广告设计的部分弊端已经显现,所以在广告设计创新阶段必须要进一步转变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告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民族政治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媒介变革的赋能。然而,既往研究在探讨印度教民族主义何以取代世俗民族主义、印人党何以击败国大党的动因时,对历史拐点之处的“媒介变革赋能”却较少触及。事实上,受益于对“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追求,印度国内很快就完成了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的变革。正是这一变革的赋能,使得“电视+印地语”“网络+印度教”先后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复兴的重要技术平台。正是依托这一平台,使得印人党可以有效动员“识字率低且方言众多”的广大印度教教徒,抢占全印最大“票仓”,进而击败秉持世俗民族主义且对新媒介适应性严重不足的国大党,开启全面执政的历程。简言之,媒介变革的赋能,是印度民族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媒介事件,从事件、受灾、媒体人、灾民等角度,解析了这一具有高度参与性,整合力及感召力的媒介仪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认识,本文对2016年以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对象上,移动媒介技术逐渐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及,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影响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界较为缺乏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的视角对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长期细致的质化研究.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论视野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于淼 《回族研究》2023,(1):35-42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回族村落——东莲花村地方媒介独特的、极具民族特点的媒介“现象”,深入挖掘“现象”背后潜藏的媒介素养与主体意识之间的深刻关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现象学为方法论,考察东莲花村村民作为主体的媒介实践活动,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揭示阻滞文化创新发展的因素,探索媒介激活主体意识的可能和空间。最终确定以“生活世界—媒介实践—心理意识”为研究框架,找到影响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变量和内生力量,为日常生活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等哲学智慧的支撑,并研究如何将观念转化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大众心理、行为规则和内在机制,使主体在生活世界中,自觉地认识到自我价值,自觉形成一套文化准则和共同价值追求标准。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都是在社会发展变迁的整体环境中进行的。本文综合1958年纪录片出现以来中国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人类生活需求及习惯的变更以及媒介自身发展规律的发展,本文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政治化纪录片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宏大地理文化题材纪录片时期、平民化时期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众化民俗题材纪录片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纪录片又能反作用于社会,为满足国家政治宣传需要、市场经济繁荣及人民生活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倒三角形理论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原创内容是一切传播的基础,传统纸质媒介与原创内容和思维的联系紧密,纸质媒介比数字媒介更处于基础的地位,所以,纸质媒介和纸质出版必然不会消失,并且新的出版必是对传统纸质出版的扬弃,是旧有出版的核心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新生儿:它将是多样统一的完全形态的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任天浩  朱晓曦 《民族学刊》2022,13(9):55-64, 158
西部民族地区已实现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但互联网使用影响国家认同感的具体机制尚未在已有研究中得到充分揭示。本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考察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接触、在线交往和媒介偏好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国家认同感的影响,从中识别出产生实证性效果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居民国家认同感高,且态度稳定一致;互联网已经成为形塑国家认同感的主要舆论场域:在人际层面,异质性在线交往对国家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在个体层面,网络信息环境通过个体媒介偏好对国家认同产生差异化的影响。研究强调了互联网是形塑西部民族地区居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这一基本事实,揭示出异质性在线交往和网络新闻偏好对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行草编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传播不利.本文想解决的问题是在全媒体视阈下,徐行草编如何利用媒介融合策略来改进传播方案;提出的论点是徐行草编通过媒介融合,以更贴近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的方式展现非遗魅力.本文意在通过多媒介融合策略,结合各平台优势,促进徐行草编生活化品牌推广,推动徐行草编回归日常生活,达到保护性传承;并且给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媒介融合深刻改变着人们的设计思维,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变,更是带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觉呈现方式,使大众对物象的审视、体会、分析和认知的方式也千变万化.新媒体技术不仅使平面设计语言的丰富性有所改变,而且在视觉形式层面也有了新的审美特征,随着层出不穷的新型视觉媒体的介入,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视觉文化体系.本文以平面设计为载体,结合案例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平面设计的情感走线、创设策略,以各种阐释方式将媒介与人的情感高度融合,使观者顺势进入预设的情境之中,收到完美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作为新型媒介,有着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少数民族文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其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大众传媒如何在主导少数民族文学建构,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心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