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桢婧 《中州学刊》2002,(3):174-176
本文充分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暴露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年以来,经过学术界不懈的探讨以及司法实践,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研究方面有所进展,审判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备,尚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本文尝试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和现状出发,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该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作者在对我国现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性、惩罚性和警示性三个价值特征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金凌 《理论界》2014,(6):73-75
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违约责任是传统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典型案例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依据和建构规则。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从严掌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5.
违约行为致合同当事人精神遭受损害的情形客观存在,我国囿于传统民法理论中违约与侵权的二元救济体系的桎梏,排除对违约精神损害的救济。纵观域外立法例及司法实践,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际条约秉承时代法的精神,确立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通过对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进行扩大解释,构建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通过限制规则的适用将赔偿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尚不包括合同领域,文章对违约的精神损害进行了界定,对违约导致精神损害存在的客观性及法律规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司法实践的突破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违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事故纠纷近年来不断增多,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比例逐渐增大。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当前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然而,该《条例》与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存在冲突,给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不便。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及其法律依据入手,探讨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有助于我国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大突破,是法律进步的体现。这一法律制度的确立,对保障宪法原则的实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人身权,制裁违法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但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棘手问题,暴露出一些不足,亟待修改和完善。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上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 ,我国法律在这方面规定得不是很明确 ,立法滞后 ,使得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 ,往往在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立法依据、性质、功能以及赔偿范围等问题上认识不一 ,从而妨碍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对此应加以不断完善 ,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吴秀荣 《理论界》2009,(11):53-5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表明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崭新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领域的生活质量,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方式进行救济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严重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对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进行分析,并对立法和司法解释尚未进行规定之处提出完善建议。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需要完善之处:损害赔偿情形范围过窄;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应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损害赔偿的财产范围还应包括期待权;放宽举证责任的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法律规范以及的司法实践中不支持合同违约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旅行社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旅游者精神方面的损害显得尤为复杂.鉴于此,有必要在相关法律规范以及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域外两大法系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学习其先进的立法规范和实施经验,探讨在我国建立旅游服务合同违约情形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立的条件,以指导相关的立法,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精神损害赔偿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权至关重要 ,然而就我国法律的现行规定来看 ,不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不甚周延 ,而且存在归责原则不明晰 ,赔偿义务主体及相应的损害赔偿方法不甚科学等问题 ,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权益 ,与法律保护人格利益的司法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对现行法律进行完善是必要的 ,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法院吸收普通公民与职业法官共同参与案件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但因立法的不足和制度的缺陷,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些问题。时值国家修订诉讼法之机,研究和探讨人民陪审员制度非常重要和必要。本文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和价值进行论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主张在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完善与改革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及实践 ,指出了亟待解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问题 ,认为应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的惩罚性功能让位于专门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此法律制度构建前提下 ,对理论界与实践中所奉行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的传统认识进行了批判 ,并对其给予了重新诠释与界定。在澄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功能的基础上 ,结合人身伤害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特点 ,对其赔偿原则及法律因素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缺位,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固然有其理由,但并非合理。文中围绕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三项理由进行辨析与驳斥,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贯彻执行,并对刑事犯罪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予以了明确界定,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7.
面对愈来愈多的的环境侵权案件。如何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存在着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不协调、举证责任倒置缺乏可操作性、救济途径不完善等方面不足。因此,只有在宪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更新民法的环境侵权救济理论、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力度才能真正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垄断损害赔偿立法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可知,三倍损害赔偿除具有补偿功能外,其独特的威慑功能,非常有利于解决司法资源、司法能力的有限性与反垄断案件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并提高发现、查处、审理和抑制垄断行为的效率.因此,我国现阶段反垄断法立法,仍以三倍损害赔偿制度为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有关死者名誉受侵时是否可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在当前的理论及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结合当前有关民法理论的新动向,通过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证了在我国有效实施在死者名誉受侵时, 其近亲属可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上的一个新课题 ,而“精神损害”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对“精神损害”的定义应当反映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 ,合乎法律的公平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化、完善化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